【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因為不生不滅,所以垢淨、增減、長短、是非、好壞、來去,一對一對的都是因分別而緣生,統統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來是空相;因世事無一不由相對而成,苦惱也由相對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過暫時有這個虛妄相,那又何必執為實體呢?既不執有,亦不廢有;即一切法,離一切法;既此用,離此用;心如長空萬裏,包羅一切,自在無住,此是諸法空相的本來麵目,亦即無心可心的本來麵目。但眾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眾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徹者是菩薩,都是有掛礙。所謂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
種種。以上五句,判為本來分,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緊是這一點,切勿忽過。
【是故】 此是決定的口氣。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麼空之中還有什麼實體可得呢?這“無”字有兩個解釋:一是無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為現在雖有幻相,但畢竟是無,毋庸執取以為實有而生法見,添許多煩惱。所以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共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為是緣生的,無自性的,無實體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斷滅;佛菩薩也要用以度眾生,救世間無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開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過聖人明白本來空,所以無法執;眾生迷了,遂生顛倒,這是眾生的大掛礙。因為地獄眾生,掛礙在具足多分貪嗔癡,鬼道掛礙於多分的貪,畜道掛礙於多分的癡,魔道掛礙於多分的嗔,人道掛礙於半分的貪嗔癡,天道掛礙於少分的貪。這貪、嗔、癡三毒,都由六根六塵六識而起,隻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煩惱掛礙。化除了,當下即是菩提;所以煩惱菩提,同是這個東西。%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是緣覺(即辟支佛,是不曾聞到佛法而借因緣覺悟的)執取十二因緣法而生掛礙,他不知道諸法空相。既說是因緣,可見是緣生不實,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見縛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緣即是:一、無明:是過去的根本煩惱,隻要碰到緣就動了。緣就是轉下去的意思。二、無明緣行:行是行動,做種種或善或惡的行業。三、行緣識:由於過去的行業,而起現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認識而成為果的。四、識緣名色:在胎中已有形體而有名色。五、名色緣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塵相對的了。六、六入緣觸:是出胎後對於一切有所接觸了。七、觸緣受:接觸之後,就受苦受樂而生種種感覺。八、受緣愛:如成年以後,就有強盛的愛欲。九、愛緣取:有了愛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麵馳求。十、取緣有:取得就有了,是有業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緣生: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轉入未來。十二、生緣老死:有生就有滅,一切本是夢幻泡影,終必變滅,老死是這一段生死的果。但隻是無明未滅,再來一轉,生生世世轉輾不已,遂有六道輪回,總是無明作祟。乃至兩個字,是由無明跳至老死,中間略去十位。這十二因緣,位位都依據無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緣起,根本無有。盡者,極也,就是無之極也,言無亦無有也,是絕對不可得的意思。所以無明非有實體,如空中華,夢中事;夢中非無,及至夢醒,了不可得。可惜眾生不能斷無明,緣緣而下,無有窮期,無非是惑業苦。緣覺雖已悟到十二因緣,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見不淨而生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