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植人生之根,立成功之本:鑄就孩子的優秀品格(2 / 3)

越是辛辛苦苦換來的成功,孩子就越有成就感。因而,在適當的時候,父母應該安排孩子經曆一次重大考驗,或是一次艱辛的旅途,或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或者一段艱苦的生活。全新的挑戰將激發孩子的鬥誌、磨煉孩子的意誌、考驗孩子的膽量、增強孩子的戰鬥力。在挑戰新高度的過程中,孩子的獨立意識會逐漸形成,自我保護能力將日益提升。挑戰成功後,他們將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孩子對自己的信心正是在這些考驗中逐漸得到提升的。當他們再次麵對困難的時候,他們將擁有更好的心理素質,更快地解決困難。

4.不是懶人,不坐纜車(6歲)

天辰 6歲的一天,我們帶他去香山公園玩。爬香山有很多條路,我們為了培養他的探險精神,沒帶他走石梯,而是走彎彎曲曲的小路。爬了兩個多小時,我們終於到了山頂。拍照、休息之後,我們準備下山。

天辰爬累了,嚷著要坐纜車下山,媽媽就對他說:“纜車是給懶人做的,辰辰,你是懶人嗎?”

天辰使勁地搖著腦袋說:“當然不是啦,如果我是懶人,我就會坐纜車上來,而不會一步一步地爬上來,累成這個樣子了。”

“對了,既然你不是懶人,就不要坐纜車。爸爸媽媽還記得在山腳下的時候,你說要自己爬上來,我們都很佩服你的勇氣。結果,你真的自己爬上來了,這說明你是個有勇氣的小男子漢,那麼,現在你就應該自己走下去。上山的時候,你是勇士,難道這麼快你就變成懦夫了嗎?”

天辰“唰”地站了起來,大聲地說:“我當然不是懦夫!上山的時候我是勇士,下上的時候我還是勇士!”“這就對了。不坐纜車還能省下一筆錢呢,既然辰辰下山的時候也要做勇士,媽媽就把省下的錢給你買玩具作為獎勵。來,我們一起走下山!”

天辰聽了馬上拉著我們的手嚷著要快點下山去買玩具。就這樣,我們順著纜車旁邊的山路走下山去。路上,媽媽獎勵了幾樣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給他。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山的時候體力充沛、興致勃勃,一路上景色美不勝收,腳步自然輕快。到了下山的時候,體力有了很大的消耗,興致也不那麼高了,沿途的美景上山時早就欣賞過了,因而很容易產生坐纜車下山的想法。天辰當時才 6歲,體力本來就不充沛,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爬上香山之後,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他要坐纜車下山是再合理不過的想法了。但是,我們認為這是鍛煉孩子意誌的好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經常把我們搞得筋疲力盡,但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們必須抖擻精神,勇敢地麵對各種困難。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也難免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因而,必須從小磨煉他的意誌。於是,我們巧妙地激發了他的鬥誌,讓他經曆了一次難以忘懷的考驗。

意誌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現在的大部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都缺乏麵對困難的勇氣、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抵抗挫折的耐力,這樣的孩子將無法獨自麵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意誌力。

從小事做起是磨煉意誌的好方法,因為小事難度較低,孩子比較容易做到,可以順利地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自信。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都曾通過身邊的小事來激發自己的鬥誌。我國體育名將周曉蘭意誌堅強,這與她小時候經受的磨煉是分不開的。上小學的時候,她經常因為看電影而耽誤了功課,在父親的幫助下,她從克製看電影做起,功課做不完就把電影票退掉,再好的電影也不去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她養成了很強的自製力,功課越做越好。正如著名文學家高爾基所說:“哪怕對自己一點小小的克製,都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從小事做起隻是起點,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要逐步提高磨煉孩子意誌的強度和難度。“勞其筋骨”是磨煉孩子意誌的重要方法,旅行、爬山、長跑、遊泳、勞動等活動都可以鍛煉孩子的意誌。在這些活動中,父母要指導、激勵孩子,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另外,父母要盡量參與進來,做出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假如父母懶懶散散,做事半途而廢,是難以培養孩子的意誌的。

5.替別人著想:爸爸睡在哪裏?(6歲)

快要過年了,爸爸帶著天辰坐火車回遼寧的爺爺奶奶家探親。由於路途遙遠,爸爸買了臥鋪。天辰還小,不用買票,爸爸就隻買了一張臥鋪車票。這是天辰第一次坐臥鋪,睡覺的時候,他先躺到床鋪上麵,身體緊緊地貼在一邊,然後不停地打量著床鋪,看了一會兒之後,他問道:“爸爸,這個床有點小,你睡哪兒啊?”爸爸聽了很欣慰,在心裏讚歎道:“這孩子,從小就這麼細心,真難得。”趕忙對他說:“寶貝,你可真細心,不要擔心,看爸爸有辦法,我們兩個不並排睡,你的頭朝裏麵,爸爸的頭朝外麵就可以啦!”

天辰從小就懂得關心別人,這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是分不開的。在給孩子食物、玩具、衣服等東西的時候,我們都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關心他才給他買那些東西。天辰對這些話銘記在心,漸漸地學會了關心我們。不關心孩子的父母是沒有的,隻是父母在關心孩子的時候,要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隻有感同身受,孩子才會懂得關心父母。

替父母著想是孩子關心父母、懂得感恩的表現。父愛和母愛是無私的,是不要求回報的,因而,許多父母覺得沒必要讓孩子、感激自己,可是,一個不懂得愛、不懂得感激愛、不懂得付出愛的孩子是不會為社會所容納的,父母必須讓孩子有一顆愛心。

可是,許多父母對孩子的寵愛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他們不讓孩子做家務,不讓孩子勞累,不讓孩子傷心……在沒有任何付出就能得到寵愛的前提下,孩子愛的心田已經變成了荒漠,他們變得隻知道接受愛,而不知道感謝愛,更不知道付出愛。在家裏,他們如同太陽,認為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無私奉獻就如同八大行星繞著太陽轉一樣,是一種自然規律;在學校,他們如同萬人迷,認為老師、同學關心自己、讓著自己就如同追星族迷戀心中的偶像一樣理所當然;在社會上,他們就如同公司領導,認為其他人都是為自己服務的,他們自私自利、貪小便宜、不服從領導、不虛心學習、不團結同事,最終隻會落得卷包袱走人的下場。可以說,除了在家裏,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都是一個孤兒:沒人理、沒人愛。這當然是所有父母不願意看到的,但是,許多父母溺愛、縱容孩子,實質上是把孩子漸漸推向這個深淵。父母應該及時反省自己的行為,停止溺愛、縱容孩子,教會孩子飲水思源的道理,讓孩子學會感恩。

父母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呢?最關鍵的一步是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辛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蘊含了父母無私的愛,點點滴滴的愛串聯起來,給了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在溫暖的家中,孩子有數不清的機會發現父母的愛,這些機會就是生活中的細節。細節總是讓人感動,讓人難以忘懷,讓人印象深刻。讓孩子在細節中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感受父母為此付出的艱辛,甚至讓孩子體會這種艱辛,會使孩子理解父母、感激父母、關愛父母。

孩子懂得父母的愛、感激父母的愛後,就會關愛父母。當然,他們的能力比較弱,愛的舉動僅僅限於一張生日卡片、一次家庭勞動等簡單的事情。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愛視而不見。當孩子提出幫媽媽洗菜時,許多媽媽會說:“做作業去,做好作業比給媽媽洗菜好多了!”當孩子遞過來一杯茶時,許多爸爸會說:“我自己不會倒嗎?趕緊複習功課去!”這些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如同一盆涼水潑在孩子火熱的心上。當今父母都怪孩子太冷漠,可是,你們是否給過孩子愛你們的機會呢?麵對孩子的關愛,父母應該予以積極的回應。感恩的心如同一棵樹,孩子知道感激父母,感恩的心就發芽了,要讓這棵樹枝繁葉茂,還需要父母在孩子付出愛的時候給予誇獎和鼓勵。誇獎好比陽光,鼓勵好比肥料,有了陽光和肥料,孩子心田感恩的愛心樹才會不斷長出嫩綠的新芽,繼而開花結果。

6.小孩子也要坐大椅子(7歲)

一次,媽媽帶著天辰參加導師的生日宴會,由於人比較多,桌子不夠大,就給幾個小孩子坐小一點的椅子。當媽媽叫天辰坐上去時,他沒有答應。

“我不坐小椅子,我要坐大椅子。”“乖,辰辰,你看,別的小孩子都坐小椅子了,你也快點坐上去吧,坐好就開始吃飯了。”“不坐!為什麼要讓小孩子坐小椅子?”“小孩子身體小,坐小椅子就足夠了。今天吃飯的人很多,假如

大家都坐大椅子,就會顯得很擁擠,那樣大家吃起東西來就會磕磕碰碰的,很不方便。”“這樣對小孩子不公平,要麼都坐小椅子,要麼都坐大椅子。”無論媽媽怎麼勸說,天辰就是不聽,無奈之下,媽媽隻好給他搬過來一把大椅子。

這是孩子爭取和大人“平起平坐”的表現。他認為自己長大了,應該和大人一樣受到同等待遇,坐上大椅子。在我們看來,這是天辰平等思想的體現,他認為坐小椅子意味著自己受到了忽視,這是不對的,因而,無論媽媽怎麼勸說,他都堅持己見。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我們開始注意給孩子營造一個平等的氛圍,特別是參加聚會的時候,堅決不把他當成一個孩子,而把他當成正式受邀的客人。我們覺得,既然來參加宴會,就應該一視同仁,孩子和大人應該受到平等對待,這是父母對子女應有的尊重,遠比大家吃飯時多了一些磕磕碰碰重要得多。

不平等是許多家庭矛盾的根源:父母不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就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嚴厲指責孩子的錯誤行為,就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強行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父母忽視孩子的付出和取得的進步,孩子的積極性就會大受打擊。總而言之,父母不平等對待孩子,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因而,父母必須給孩子應有的尊重,賦予他們獨立的人格,這是培養他們自尊、自信和自重的要旨,同時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很重要的意義。一切正常的交流都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假如父母居高臨下地看待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因而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甚至產生叛逆心理。這樣,父母根本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無法根據孩子各方麵的特點因材施教。

平等是一種民主思想,它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識和公正、公平的價值觀念,避免偏見,這些都會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因而,父母有必要及早地在孩子心裏樹立平等的思想。

7.媽媽,我要哭啦!(8歲)

有一天早上,媽媽騎自行車送天辰上學,一路上有說有笑,身體非常放鬆。突然,天辰慘叫了一聲,媽媽緊急刹車,回頭一看,他的腳被絞進車輪裏去了!媽媽趕緊下了車,慢慢地把天辰的腳拿出來,一看,鮮血不斷地流出來。她馬上扶著天辰坐出租車到了醫院。醫生一查,隻是皮肉傷,不過傷口很大,需要包紮。

包紮之前,醫生準備給天辰打麻藥,天辰說:“醫生,我不用打麻藥,我能堅持住。”醫生轉過身來,驚得合不攏嘴,他完全不敢相信眼前這個稚氣十足的孩子說的話。“孩子,不打麻藥怎麼行。我看你身上其他地方沒有傷口,肯定沒有體驗過皮膚被撕裂的劇烈疼痛。現在你腳上的傷口那麼大,不打麻醉會很疼的。”天辰說:“沒關係,醫生,我會堅持住的,開始吧。”醫生還是沒有動手,轉眼看了看媽媽。媽媽說:“動手吧,醫生,他能堅持住。”就這樣,醫生開始慢慢地包紮傷口。剛開始時,醫生的手每碰到肉一下,天辰臉上的肉就扭一下,不過他沒有叫,也沒有哭。後來,他實在忍不住了,就跟媽媽說:“媽媽,我要哭啦!”媽媽抱著他說:“寶貝,堅持不住就哭吧,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天辰這才哭出眼淚來。

天辰在養傷的那段時間裏,無法自己走路,每次都要媽媽背進學校。他害怕同學看見不好意思,堅決不讓媽媽背。後來,老師安排了幾個同學輪流背他、攙扶他,照顧他的校園生活。

天辰從小就很堅強,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大多數小孩子都害怕吃藥、打針,他卻一點都不害怕,吃藥時往往一口就吞了下去,有時甚至不用喝水就吞下去了,打針也很少哭鬧。我們發現孩子具有堅強品格之後,就有意地給他鍛煉的機會,使他更加堅強。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 150名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結果發現堅強是他們成功的三大要素之一。可見,堅強對於一個人成敗與否具有重大影響。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堅強的品格,使他們贏在起跑線上。那麼,父母們應該怎樣做呢?不妨從以下幾點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