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樓房的年齡
一般地說,不是專業人員,我們是無法從外觀上判斷一棟樓房的年齡的。
可是,有些樓房標示了它的年齡。比如火車站站前那幢老樓,上麵明確寫著“1955”的字樣,很顯然那是建樓的時間。1955年,比我的年齡都大。我每天從那裏路過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地要抬頭望一望。
忽然有一天,我想進去看看,看看這個比我大兩歲的樓,裏麵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這是一幢兩層磚瓦結構的樓,它的外觀呈橫向狹長,窗戶還是老窗戶,木質,漆著綠色和灰藍的顏色。很高的圓圓的門洞,上麵隱隱約約有著“鬆江客運站”的字樣,隻是痕跡,不細看是看不出來的。那麼,這裏過去曾經是一個客運站麼?它什麼時候做過客運站呢?我一點印象也沒有。
門上掛著個長長的條幅,上寫著“交(繳)納公共設施維修費”, 門把手附近貼著一張打字的通知:“交維修費上二樓”。看來,這裏現在是鐵路一個維修單位的辦公樓。
我推門進去,很高大的門沒有任何聲息地開了。寬敞的大廳,高高的舉架,吊燈的位置上是一個圓圓的燈管,沒有燈罩,發著幽暗的光。空空蕩蕩的大廳,仿佛讓人想起曾經有過的喧鬧和擁擠。
一個人端著空盆走出來問我,同誌,幹什麼的?我說我不幹什麼,我隻是進來看看。那個人目光中立刻充滿了狐疑,我立刻解釋說,我看它外麵寫著“1955”,我想它年齡比我都大,就想進來看看。他這才放下心來,問我,你多大年齡?我答非所問地說,1957。他哦了一聲說,比你年齡大的房子多了。他拋下我去衛生間接水,他沒有具體說哪裏有比我年齡大的樓房。我聽見他接水的聲音,嘩嘩地響著,我不想等他回來趕我——他一定會趕我走的,他肯定覺得我有些神經。
我想起另一幢樓,它在鐵路車輛廠的院內,也是臨街,也是二層樓,隻不過那上麵從寫著“1976”。那幢樓的確是1976年竣工的,因為我參加過那幢樓的建設,我們曾經在那裏進行過“學工勞動”。
每次去母親家都要路過那裏,我會情不自禁地在馬路上站一會兒,默默地看一看它。它就在對麵,很熟悉也很陌生。它肯定已經認不出我了,而我卻記得它,它的上麵寫著“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