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段(1 / 3)

映了兼收並蓄(或對外開放,弘揚中國文化;同時又有學習外國文化的開放意識)的特點。

2、唐朝和宋朝對外政策都是什麼?並談談這種政策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唐宋都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鼓勵對外貿易;

影響:對外開放政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共同發展。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1、對澶淵之盟應當怎麼評價?他們誰說的對?你怎麼看?

他們都說的對,隻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對於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麵: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後的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從長遠看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2、如何正確評價嶽飛抗金?

評價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於社會發展。女真族在對南宋的戰爭中擄掠殘殺,對北方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嶽飛抗金,保衛了中原地區較多的經濟文化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正義的。

3、嶽飛是不是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是指在反對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利益的鬥爭中作出重大貢獻的英雄人物。而嶽飛抗金中女真族和漢族同屬於中華民族,不存在侵略與被侵略之分。所以嶽飛不應屬於民族英雄。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1、《中考複習指南》P13《三、讀圖題》右圖是一艘出土於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個密封的船艙。想想看,這種船有什麼優點?

南宋海船的水密艙結構,具有較強的抗禦風浪的能力,適宜在較深的水域中航行。

2、隋唐科舉製明確規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宋朝的科舉放寬尺度,允許商人中有“奇才異行者”應舉,這說明什麼?

隋唐科舉製的規定表明官府對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視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對商業活動的壓製。宋朝放寬對商人參加科舉考試的限製,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政治上歧視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業活動的發展在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3、想一想,人們為什麼要發明紙幣?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有哪些優點?今天的貨幣又有了什麼新發展?

隨著宋代商業活動發展,金屬貨幣因沉重不便攜帶,因此人們發明了便於攜帶的紙幣。紙幣比金屬貨幣攜帶方便,可以在較大範圍內使用,有利於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紙幣由國家統一發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區域更為廣泛,印刷更為精美,有防偽技術,不易仿造;同時紙幣的發行、管理也更加科學。

4、南方經濟發展(或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1)經濟因素。自唐朝晚期以來,大量中原地區人口南遷,既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也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2)自然因素。宋代氣候條件變化,使南方更適宜農業發展。同時,由於北方經濟開發較早,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破壞較為嚴重,而南方經過三國時期以來的經濟開發,為經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自然環境保持較好,從而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兩宋時期,中原人民反對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鬥爭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戰禍。

(4)統治者重視經濟的發展,采取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