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仙家,心境就是不同,千年道法神通,說放下便當即放下。
閑話休敘,隻道師徒四人上了大路,在路餐風宿水,行罷多時,忽有高山擋路,不見嵯峨險峻,唯覺幽趣非常,卻似平地冒出一般。
沙僧道:“師父,此處好山好景,比之雷音勝境如何?”⑥本⑥作⑥品⑥由⑥思⑥兔⑥網⑥提⑥供⑥線⑥上⑥閱⑥讀⑥
玄奘於馬上道:“隻要你見性誌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八戒道:“師父,師弟,師兄,觀此景致,必有個好人居止。”
悟空道:“此言卻當。這裏決無邪祟,一定是個仙家洞府,我們遊玩慢行。”
不一時,來於門首觀看,鬆坡冷淡,竹徑清幽。玄奘離鞍下馬,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觀莊洞天”。
悟空一愣,忽指著那門大笑道:“鎮元大哥,你說你擅長推演之術,此言果然不虛!”
師父與師弟忙問:“此話怎講?”
悟空笑道:“一千二百年前,老孫與天蓬元帥、卷簾大將等人,於萬壽山五莊觀吃了一頓人參果,臨行前鎮元大哥告訴說,一千二百年後人參果又熟,讓我在去吃一頓。你瞧,鎮元大哥當真手段不凡,將萬壽山五莊觀搬來西牛賀洲了。”
沙僧望著那通碑道:“鎮元大仙真乃細心之人。”
悟空奇道:“此話怎講?”
沙僧指著那字道:“師兄,你仔細瞧去,那三字是‘五觀莊’,而非‘五莊觀’。想必鎮元大仙知師父是出家人,不好公然進道觀,便索性將‘觀’該做‘莊’了。”
悟空笑道:“不愧是混跡天庭的大將,饒是你發願重新修證,這條分縷析、心細如發的性子,也不見改了。”
八戒歎氣道:“當日天界眾人共聚五莊觀,為天下共戒,端的是熱鬧非凡。如今,天下大勢分分合合,當日所立戒律早成水月鏡花,天界也再無天蓬、卷簾。”他望了悟空一眼,笑道:“幸虧齊天大聖還在。”
悟空扯著八戒耳朵道:“呆子,休拿你師兄開心!”
師徒四人一壁廂說笑,遂都一齊進去,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色澤如新,一如一千二百年前。
悟空歎道:“日月如梭,物是人非了。”正歎息間,隻見那裏麵急急忙忙,走出兩個小童兒來。骨清神爽,容顏秀麗,道服羽衣,環絛芒履,正是一千二百年前清風明月兩個童子。
兩人見了悟空,淒淒慘慘,哽哽咽咽,撲上去大哭道:“恩公!你可來了!靈根……靈根……已斷了根了!”
悟空大驚道:“你們家師父哪裏去了?”
清風明月伏倒在地,哭訴道:“師尊早已飛升而去,無事哪裏會留在人間?”
悟空又問道:“整個莊裏,隻你們二人?”
清風、明月含淚點頭道:“一千二百年間,師父所收的弟子要麼陸續飛升,要麼再入輪回……師父他老人家卻不曾再收弟子了。”
悟空回頭謂玄奘道:“師父,弟子昔年曾受鎮元大哥之恩,少不得幫上一幫。”
玄奘點頭道:“此話甚是。”
兩個童子強打精神,對玄奘控背躬身道:“師父,裏麵請。”將師徒四人引至殿上,忙忙去安置桌椅,又要去盛飯,玄奘忙擺手道:“仙童莫急,還是先去看看靈根要緊。”
清風、明月見狀,便引著眾人向後園去。
兩個童子開了門,那樹倒椏開,果無葉落,二人見狀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