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留下來的世界名園“昆明世博園”(2 / 3)

此外,瑞士園的漂流桶、日本園的庭院、緬甸園的佛塔、丹麥園的安徒生故居、斯洛伐克園的蜂房、澳大利亞園的家具、印度園的地毯、老撾園的熱帶風光、智利園的農舍和馬鈴薯、埃及園的法老塑像和金色的神鷹、印度尼西亞園的巴厘島、蘇丹園的沙灘和河流等等,都讓我心曠神怡,沉醉其中,樂而忘返。

當然,世界各國在這裏營造的這些園林,與中國園林相比,未免顯得簡約、單調、平淡。也許外國人在造園的時候,太過於注重表達自己的“思想”以致使園林、園藝成了圖解某種思想的簡單工具或符號,而中國人自古都沒忘記造園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親近自然,親近曆史,親近詩歌,親近聲音,親近色彩,最終親近自己的心靈,使自己從中獲得情趣和快樂。因此,中國人所建造的園林,常常將傳統文化、曆史典故、神話傳說、風土人情、山水風光融為一體,創造出新的風景、新的文化、新的故事、新的意境和新的生活空間,一切都匠心獨運,一切都美輪美奐,一切都引人入勝。難怪我國成了舉世公認的“世界園林園藝之母”。

我回到景區前段,在中心廣場北麵高高的山坡上,看到了氣勢雄偉的中國館。在觀禮台兩側,豎立著北京市人民政府送來的一對華表,它用優質漢白玉雕刻而成,與天安門前那對華表的造型、圖案、大小幾乎相同。中國館是一座巍峨、方正、青色、古典的院落式的建築群,共2層,頂部高18米,建築風格別具一格,融合了漢代宮苑建築與南方民居建築特色。綠瓦白牆,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更是園藝的象征,白色則代表純潔、和平與和諧,與“世博會”的主題緊密相扣。它內部采用中國傳統園林手法,由廊子將6個展廳、34個展位有機組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我國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省區的園林、園藝精品及生物、環保等方麵的代表性成果。在這裏,我們還看到了各省市贈送給昆明世博會的珍貴禮物,如遼寧的玉雕“百鳥朝鳳”、河南的陶瓷花瓶“玉龍騰飛”、內蒙古的地毯“萬裏長城”、安徽的鐵畫“迎客鬆”、山西的漆屏風“山西風光”、貴州的烙畫“黃果樹瀑布”、西藏的布達拉宮祥雲畫、山東的巨型貝雕“五嶽獨尊”、江西的青花瓷箭筒“清明上河圖”、湖南的砂石貼畫“武陵風光”、湖北的二十四件編鍾、陝西的銅車馬等等。特別是江蘇的紫砂壁畫“人與自然”,長達27米、高3米,是由729塊世界惟一的宜興優質紫砂煉製而成的,堪稱當今世界之最、陶藝奇葩、中華國寶。作品的畫麵包括“白天”、“勞作”、“歡聚”、“收獲”、“吉日”五個部份,入畫人物88人,包括中華56個民族、全國各地典型風情、名花異草和珍稀動物,藝術地再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榮、交相輝映的盛世美景。中國館的中央還有“安園”、“思園”、“樂園”和“沁園”等四個內部庭院,它們既融彙了中國南北兩派庭園藝術的精髓,又包含了雲南庭院的迷人元素,高亢中透婉約,華麗中藏雅秀,既顯寧靜古樸,又露恢宏大氣,從中可以領略中國園林藝術的獨特風采。我在這裏看到了雕刻著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龍柱、雲南建水的花廳、大理的照壁牆、納西族的三潭井、三曲橋、人字橋、“梅蘭竹菊”四君子、石桌等等,真是中國庭園建築史上的集大成者。

中國館之後是遼闊的“中國室外展區”,這才是昆明世博園的最迷人的地方,是一片真正的“錦繡中華”。這裏大致按照中國行政區劃版圖,分布著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民間組織參展的34個園林精品。中部有兩條由草坪和珍稀樹木組成的綠化帶,一條寓意“黃河”,一條寓意“長江”。34個園林又按照各自的地理位置,分別分布在西北、西南、東北、東南、華中等五大片區。我們看到,每一個大區、每一個園林都有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地方特色,在園藝、建築、植物花卉、民族傳統、地域文化、地方風物等方麵,各自別出心裁,互相揚長避短,爭奇鬥豔,堪稱中國園林藝術的“大觀園”。

麵對如此博大而多彩的園林,我像一個徒步旅行家,幾乎走遍了全中國。在雲南的“彩雲園”,我看到了萬壽菊、三色堇、山茶、大理冷杉、禿杉和短串紅等特色植物,看到了用銅絲製作而成的“西雙版納風光”、“石林奇觀”、“大理風情”等圖畫,看到了代表雲南26個民族的26根石雕圖騰柱,還有雲南著名國畫和雕塑大師袁曉岑先生設計的用斑銅製成的孔雀雕像,這一切都透露和彌散著雲南這個“古滇王國”、“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的神秘氣息和迷人風彩。我不斷在“長江”上跨過去,走過來,出入於廣西的漓江山水、重慶的三峽灩澦亭、貴州的黃果樹天星風景區、四川的杜甫草堂、湖南的禦筆峰和洞庭湖、江西的景德鎮、江蘇的蘇州園林、浙江的良諸文化遺址和福建的閩南生態庭院。我一路南下,進入廣東的粵暉園,嶺南風光立即映入眼簾,在“六月船歌”和“情滿珠江”的意境裏,我似乎陶醉了。不久之後,我突然感到“海洋氣息”迎麵撲來,原來我已到了海南的“風情園”,我看到了熟悉的“天涯海角”和“五指山”,看到了黎族牛頭石鼓和草亭,看到了“鹿回頭”白色雕塑,那裏包含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