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段(3 / 3)

本來賣個海魚也沒甚稀奇的,怪就怪在原來那老漁夫除了賣的海魚外,還打上來一個海蚌,足有一盤大石磨大小,放在地上,兩扇蚌殼猶在間或開闔。

沈天福從小也見過不少河蚌,海蚌,但這麼大的卻是頭一次見。好奇之下,便問那老漁翁這個海蚌怎麼賣。那老漁翁見他年輕,又見他是個好奇心重的外鄉人。他們這裏的人經常打魚打到海蚌,除了那海蚌殼拿來入藥,並無甚作用。於是老漁翁便伸出五根手指在沈天福眼前晃了晃。

“五十兩銀子?”沈天福也不知道那老漁翁伸出五根手指到底是多少錢,於是便隨意的出口問道。

那老漁翁一聽,心中樂開了花,果然這小子是個外鄉人,什麼也不懂。這海蚌雖大,就算用這蚌殼入藥,也頂多不過五兩銀子,誰知麵前這人竟然出了五十兩銀子,真是個外行貨,這樣的人不訛不賺豈不是太冤。

於是那老漁翁當即痛快拍板,“成交!”

沈天福愣了愣,本來他是因為好奇隨意的問問,哪曾料想這老漁翁竟然把他當成出價的客人將這海蚌賣了與他。

“這……”沈天福本欲反悔,但是周圍那麼多雙眼睛盯著,他倒不好拉下臉來揚長而去。又看看地上那海蚌,雖然在蚌殼上纏繞著些海草,糊上了些泥沙,但是那青色蚌殼上卻有不下百圈細密的紋路。沈天福蹲□去,伸出手掌在那海蚌殼上用一根手指輕輕一擦,隻見在蚌殼上被擦掉泥沙的地方隱約有些細微的幾不可見的銀光閃過。

沈天福不由得心中一動,心想這海蚌從那蚌殼上的紋路看長了怕是不下百年。這裏的人隻知道將這蚌殼入藥,卻不知道將這大海蚌運回去,將這蚌殼找匠人打磨出些精巧別致的飾品來也有不少的賺頭。

於是沈天福打定主意,拿出五十兩銀子,將這大海蚌買了,讓人運到船上去,又找了好大一個木盆,將這大海蚌養在其中,待運回去後再做處理。

將這大海蚌買下後,沈天福又隨意在這南窪城中買了些當地出產的香料,令小廝永安背著帶回了船上。

陳二哥等滿船的入夥商人見了沈天福買回來的大海蚌都哈哈大笑。都說沈天福畢竟年輕做事不穩當,竟然花了五十兩銀子買了這樣一個賠錢的累贅回來。沈天福隻說,這海蚌買回去給自家娘親看看新鮮,旁的卻不願意多說了。

一眾人等說笑了一場,將自家貨物整理好了,便起錨升帆返航不提。

卻說自沈天福出海販賣絲綢緞匹後,那開茶坊鋪子的李老漢卻去了一位積年通殷勤,做媒婆的張媒婆家說話。

那張媒婆將李老漢接進家門,坐著喝完了一盞茶便問,“李老爹,甚風推你到我老婆子這裏來?”

李老漢笑了笑,將袖中早已經用封筒封好的二兩銀子遞上道,“薄意還請笑納,事成後還有重謝。”

張媒婆自然是推辭了一番,最後便也接了。因問道,“李老爹,你鰥居多年,敢是要為你自己說親,還是要為別人?”

李老漢聞言趕忙擺手道,“卻不是為我自己。我隻有一事相求。”

“哦?李老爹盡管說來。老身若能幫得上忙便一定玉成此事。”張媒婆聽李老漢這樣說,倒起了一點好奇心。

於是李老漢便將自己心中所想所求說出。張媒婆聽完,方知道原來這李老漢是為了其家中的獨女秀兒,求他去西城邊上的沈氏處走動,探一探那沈氏的意思,想將自己女兒嫁與那沈氏的獨子沈天福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