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胡小慧跟她丈夫曾大衛因養育孩子問題吵了起來。他們原是哈佛大學同班同學,自那時開始便談戀愛,兩人畢業後返回舊金山,第二年結了婚。曾大衛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進入舊金山一家醫療中心當腎髒專科醫生,而胡小慧則從事白喉疫苗的研究。但她很快對實驗室的工作失去了興趣,決定走進社會,多做她認為踏實的工作。她在新僑互助社辦的一所夜校當英語教師,學生全是新移民。她對彩虹互聯網的政治活動尤其感到意義重大。曾大衛對小慧的這些抉擇很有意見,曾多次不滿地說:“高薪工作你不做,卻天天跟新移民一起,當一名吃力不討好的教師!”胡小慧對丈夫這些指責很反感,認為他不尊重她的選擇。最讓她難以接受的是,大衛天天嚷著要小慧生個寶寶,小慧總是說:“我現在實在太忙了,養孩子責任重大,很花時間。”大衛聽了就光火:“你總是忙忙忙!難道幫助新移民,為彩虹互聯網搞什麼選民登記比養孩子更重要?”小慧反駁道:“養孩子當然很重要,所以我必須慎重處理,不能輕率決定。”大衛就更加忍不住發泄他的滿腔嘮叨了:“你都30歲出頭了,現在不生,還要等到何時?”
小慧隻好收斂自己的脾氣,安慰丈夫說:“放心,不會等太久了。”
大衛也放軟了聲調,說:“你也知道,女人過了30歲還不生孩子,在生理上對女人和孩子都不好。”
“這個我當然知道,”小慧回答道,“但我必須確定我能當一個全職媽媽才決定生孩子。”
“要當一個全職媽媽,其實不難,隻要你放棄目前的政治活動不就行了嗎?”大衛振振有詞地說。
“不行!”小慧堅決地說,“大衛,你尊重我的選擇好不好?”
他們對這個問題無法達成共識,又吵了起來。
劉珍和詠梅來到胡小慧家時,看見她和丈夫兩人的臉色,就覺得有點不妥。小慧招呼她們在客廳坐下來後,她丈夫就回書房去了。小慧把選民登記表拿出來,攤開放在茶幾上,逐條跟劉珍和詠梅解釋。她們很快就學會了。每到周末,她們就在唐人街擺攤,推動華人參加選民登記,不要放棄投票的權利。
黎浩然在唐人街看見詠梅擺攤推動選民登記的工作,感到十分吃驚。才短短4年時間,詠梅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了。無論是外表和內涵,都不是她剛到美國時的形象。他想走近跟詠梅打個招呼,但他剛走了兩步便又止住了。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他覺得他們似乎已經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了。前不久他打電話給詠梅,想到她家見她,跟她談一些問題,但詠梅當時以沒有空為由,沒有讓他來。她也沒有打電話再約他。
詠梅看見黎浩然的身影時,也禁不住心頭一震,她向他大聲呼喚:“浩然!”黎浩然不得不往詠梅的方向走去。
“詠梅,你好!”黎浩然走近詠梅的攤位,客氣地問候。
“浩然,這幾年你忙些什麼?為什麼不來找我?”詠梅大大方方地問道,“你不是說過,我們做不成夫妻,可以做朋友嗎?那天你來電話,我實在有重要事情要處理,一直沒有機會約你見麵,實在很抱歉。”
“我……”黎浩然一時無言以對,頓了一會兒,卻說,“你怎麼會幹這樣無聊的工作?”
“你錯了!”詠梅毫不在意地微笑反駁道,“絕對不是無聊,是你無知!”
“你認為一人一票會有什麼實質意義嗎?”黎浩然反問詠梅。
“這是美國公民的權利,”詠梅說,“實質意義就是美國公民行使他們這個權利。”她又質問黎浩然,“你是不是美國公民?你有行使過這個權利嗎?”
“我當然是美國公民,但我不相信這個所謂投票‘權利’,都是騙人的。”黎浩然辯駁道。
“你當然有權放棄你投票的權利,”詠梅冷笑地說,“但千萬不要以為所有美國公民都像你一樣無知!”
“華人不參加投票的多的是!”黎浩然說。
“所以我們才積極推動選民登記!”詠梅肯定地說,“我們會改變華人漠視投票的現象。”
和詠梅這樣的談話令黎浩然感到驚奇也讓他難以理解。他換了話題,問詠梅:“你這幾年還好嗎?”
“很好!”詠梅爽快地回答,“我學會了操作電腦,也積極補習英語,我是幫我的英語老師在唐人街擺攤推動選民登記的。”
“你沒有其他工作了?”黎浩然問。
“有,教一對孿生子女學中文,每星期三天,每天兩小時。”詠梅答道,轉問黎浩然,“你跟你的那個女人結婚了嗎?”
“還沒有,” 黎浩然茫然地說,“我們為這個問題常常鬧得很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