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1 / 2)

三十四

吳仲雲與病魔搏鬥了多年,不幸在夕陽徐徐西沉太平洋的時刻與世長辭。江小瑩向餘念祖等朋友通報了這一噩耗。她遵照仲雲生前的遺願,不舉辦任何形式的喪禮,他的遺體火化後,把骨灰撒在舊金山海灣。他的幾千冊藏書,大部分捐給了他的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亞裔研究圖書館,一部分捐給了舊金山華埠圖書館。

江小瑩對吳仲雲的去世,雖然早已有心理準備,但仍感心如刀割。她與吳仲雲相濡以沫逾半個世紀,她不隻關心吳仲雲日常的起居飲食,她還是他的得力助手。她一直是仲雲最安全可靠的司機。因為仲雲不駕車,為了搜集華僑史料,凡是華僑足跡到過的地方,都由小瑩開車載著他跑遍了。餘念祖夫婦、李俊賢夫婦、黎浩然、詠梅等老朋友都說,他們夫婦倆是“最佳拍檔”。江小瑩則笑著說:“這叫奉命行事!”其實,“最佳拍檔”沒錯,奉命行事也對。吳仲雲說過:“如果將來我能夠寫一些有價值的華僑曆史書,一半功勞是屬於小瑩的。”聽得出來,仲雲的語氣裏充滿了真摯之情。

華人曆史研究會和其他幾個社區團體決定在中華文化中心大禮堂聯合舉辦“吳仲雲追思會”。500多人參加了追思會,連大禮堂兩側都站滿了人。許多人無法進來,隻好在大禮堂門外的小廳聚集。大禮堂內右側掛滿各界送來的挽聯,其中一副寫著:“一生奉獻德高望重痛失英才曆史學家,不朽傑作卓越輝煌載入史冊永留人間”。

大禮堂的左側,掛著一個大屏幕,播放紀錄片《人民曆史學家吳仲雲》。江小瑩在紀錄片裏向記者透露她愛上吳仲雲的經過。她說:“我讀高中那一年,我的‘美國曆史’一科,中期考試成績很差,吳仲雲就幫助我補習,結果大考成績很好,我畢了業就深愛著他了。”江小瑩還對記者談起吳仲雲向她求婚的事,她笑著說:“有一天晚上,仲雲突然對我說:‘我已經27歲了,應該結婚了。’這算什麼求婚呀!”

餘念祖和已退休的王教授以中英雙語共同主持追思會。餘念祖在追思會上回憶他和吳仲雲在“青聯”時期一起學習、唱歌、跳舞、演話劇和每個周末在襟馬多士德頓學校戶外籃球場打籃球的情景;一起經曆了50年代美國最恐怖的麥卡錫主義反共反華狂潮;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與移民局把華僑華人弄得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的“坦白”運動;70年代反對越南戰爭,爭取美中關係正常化,以及為華人社區爭取應得權益,我們都看到吳仲雲的身影,都有他的積極參與。但吳仲雲最為我們華僑華人所熟悉的,是他半生對美國華僑華人曆史的研究成果。吳仲雲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落地生根》,在《金門僑報》連載了4年,最終由香港一家出版社出版。他總共出版了10多部中英文著作。餘念祖說:“美國200年華人曆史原來是一片空白,吳仲雲為我們填補了這個空白。他以大量的曆史資料,使我們認識了華僑先輩被歧視、被欺負、被壓榨的過去,我們仍然拚搏的現在,並通過居美華人代代相傳艱苦奮鬥創業的軌跡,讓我們的後代繼往開來地創造更美好的明天。”餘念祖最後說:“如果說,美國這個移民國家可以形容為海納百川,那麼,我們華僑華人就是百川之一,而吳仲雲的著作讓我們懂得了我們的源流,並懂得了我們的流向;我們不是‘過客’,我們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這就是說,吳仲雲的著作讓我們懂得了‘從華僑到華人,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真正曆史含義。這正是吳仲雲遺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高總領事在講話中回憶他2月陪同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前往探望吳仲雲的情形。當時,吳仲雲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但仍然表示“隻要一息尚存,便要繼續從事華僑曆史研究”。高總領事說:“言猶在耳,人已仙逝,怎不令人痛心。”他又說道:“先生之德,山高水長;先生之名,音容宛在;朗風皓月,流芳寰宇;懷思追遠,念茲在茲。” 舊金山市議會華裔市議長丘鑫富在追思會上說:“如果沒有吳仲雲,不會有這麼多年輕學者跟隨他的足跡,不會有數以百計的年輕一代華裔參加他的‘尋根’計劃,甚至不會有舊金山第一個華裔市議會議長。”

胡小慧在發言中說:“吳教授是鼓勵我競選市議員的第一人,他的‘落地生根’論述,是推動我們這一代和世世代代華人在美國闖出一片天地的指引。”

“尋根”計劃的幾個代表也在追思會上作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