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牡丹競芳菲。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以其雍容華貴、富麗端莊、嬌豔豐茂、芳香濃鬱而著稱。“競誇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在中國傳統意識中,牡丹因之被視為繁榮昌盛、富貴吉祥的象征。今人更賦予它“富貴,圓滿、濃情“的寓意。秋牡丹則是:生命、期待、淡淡的愛。
古人還讚揚牡丹的“風骨”,認為“不獨芳姿豔質足壓群芳,而勁骨剛心尤高出萬卉”。歐陽修《牡丹序》稱:“天下真花,獨牡丹耳。”真者猶正,與邪相對。這就是“焦骨牡丹”(或稱“枯枝牡丹”)的精神。相傳唐代時,一個隆冬時節,武則天至上苑飲酒賞雪,突發奇想,書詩一首:“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放,莫待曉風吹。”焚詩以報花神知曉。這下子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果然百花齊放,唯有牡丹不願獻媚,抗旨不開。武則天大怒,命人將牡丹連根拔起,架火焚燒,把燒焦的枝葉拋於洛陽邙山荒野之處。第二年春,被燒焦的牡丹竟發出了新芽,枝繁葉茂,紫紅色花盛放,嬌豔無比,而且從此每年一到穀雨時節,便花開滿枝頭,人們紛紛來觀賞牡丹。人稱“焦骨牡丹—洛陽紅”。有詩讚:“舍命不舍花,焦骨牡丹麗。雍容不趨媚,焦骨丹心田。”牡丹因而有“焦骨丹心”之說,代表的是一種不屈服於權貴的節操,所以就更加雍容華貴。
還有一個傳說。說的是蘇北便倉牡丹園原為卞氏宗祠、創建人卞濟之從洛陽帶回紅、白兩株牡丹,栽於祠內。“植花明誌,取其紅者,以示報國忠心;取其白者,以示為官清正。”(《卞氏家譜》)其後代卞元亨,參加張士誠軍,反抗元朝的異族壓迫,從軍時取牡丹幹作馬鞭,以牡丹焦骨精神自勵。後張士誠自立為誠王,定國號為周。卞元亨解甲回來,將馬鞭仍插在園裏,竟又複活開花。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滅元,也滅了張士誠。元亨受株連,充軍遼東,園中牡丹從此不開;十年後得赦回家,牡丹重又開花。卞元亨有《詠牡丹》詩曰:“草堂鬆菊晚凋殘,猶有南園舊牡丹。自是焦枝存勁節,依依唯戀故人還。”現便倉牡丹園已擴建,為蘇北名勝之一。
兩個傳說,所謂“焦骨”,所謂“枯枝”,其實都是古代文人利用牡丹的一種特性說事,頌揚一種節操,並非牡丹的什麼特殊品種。花工術語有“牡丹長一尺縮八寸”的說法,意思是牡丹每年新生枝條,有二成木質化,八成未木質化的入冬像草一樣枯化掉。焦骨與枯枝便是指的這一現象,在文人筆下,成了牡丹的文學形象。
除“焦骨牡丹”外,曆代有關牡丹的傳說還頗多,如荷包牡丹的傳說、“劉師閣”的傳說、“萬卷書”的傳說等等;記述牡丹的專著亦多,如宋?陸遊《天彭牡丹譜》、明?薛鳳翔《亳州牡丹史》、清?餘鵬年《曹州牡丹譜》等;而歌詠牡丹的文學作品更是不勝枚舉,茲錄三首:“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劉禹錫《賞牡丹》)“攜鋤庭下蒼苔,墨紫紅手自栽。老子龍鍾逾八十,死前猶見幾回開。”(宋?陸遊《栽牡丹》)“摩羅西域竟時妝,東海櫻花侈國香。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清?王國維《題禦筆牡丹》)
牡丹自古以來皆用其根皮入藥,即丹皮。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今仍常用。
中國牡丹著名產地有河南洛陽(“牡丹之都”)、山東菏澤(“牡丹之鄉”,2006年被評為“中國牡丹城”)、陝西漢中等,廣東本無牡丹,約在明代後期才從外地引進栽培。明末清初《廣東新語?牡丹》載:“廣州牡丹,每歲河南花姑持根而至。二三月大開,多粉紅。亦有重迭樓子,惟花頭頗小。花止一年。次年則不花。必以河南之土種之。乃得歲歲有花。”現在廣州花市上市的牡丹不少仍是來自山東荷澤、河南洛陽等地。2008年天河花市,從山東荷澤引進的牡丹花盛放,觀者如潮,標價80元一盆。芳村花農專門從安徽引進了牡丹花,比一般牡丹更為色彩豔麗、花瓣豐潤。另有媒體報導:“洛陽牡丹香飄廣州花市”。
芍藥
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還有不少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餘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藥等。
芍藥花單生枝頂;花朵大,花瓣顏色有白、粉、紅、紫等色,有芳香。品種豐富,可沿小徑、路旁作帶形栽植,或在林地邊緣栽培,並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十分豔麗。亦可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現代公園中或花壇裏的主要花卉。有些地方則有隻種芍藥的專類花園,稱芍藥園。
芍藥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
芍藥栽培的曆史悠久,據考證,漢代時長安地區已有栽培。隋唐後,盛產芍藥的地區是揚州。五代後周王仁裕撰著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了一個關於芍藥的故事:
唐明皇與楊貴妃姐妹宴遊的沉香亭,終年花草樹木非凡,常詔命各地園丁到此禦花園種植。有個老花工名叫宋單父,能把揚州芍藥移來種植,長得更好。他於是在沉香亭畔專門種植芍藥。一天,皇帝詔令須使牡丹開過,芍藥繼開。偏偏這年陰陽不和,暖氣不動,到了開花季節還不見蓓蕾萌發。芍藥仙子們為救宋單父,議定合力在天內各開放一株一莖。次日清晨,芍藥忽然開放,每一枝頭開放兩朵,姿態各異,在朝露煦風中皆呈深紅色。明皇、貴妃、眾文武官員,皆來觀賞。正午,芍藥變深碧色,如碧玉般。眾人大奇。暮色降臨,芍藥花瓣皆呈深黃色。明月升起,月光之下,又變成粉白色。香氣亦隨色澤而變化,時而幽香,時而濃鬱。眾人如醉如癡。眾芍藥仙子在一日之內呈芳,把沉香亭畔裝點得勝過瑤池。眾嬪妃在芍藥仙子映襯下黯然失色,唐明皇見此情景又嗔怪起來,說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將芍藥刈除並降罪宋單父。眾芍藥仙子深感不平。這一夜,唐明皇與楊貴妃醉臥華清宮,芍藥仙子便連夜赴驪山開放。次日清晨,明皇與貴妃宿酒初醒,見芍藥盛放,大感驚異。唐明皇親折一枝芍藥送給貴妃,說:“不隻是萱草能使人忘憂,芍藥花香色豔更能醒酒。”上有所好,下必甚然。自此後,用芍藥花香來醒酒的風氣便風靡一時,朝野上下,凡有宴飲必將各色芍藥折下,放盤內,擺餐桌中心。宋單父幸免劫難,也沒人記得他。
人間有因果報應。後來馬嵬坡上的芍藥、百花,冷眼看著這對帝王夫婦的生離死別。
揚州芍藥極盛於宋。劉頒《芍藥譜?序》載:“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揚州)芍藥。”明代時,芍藥盛於安徽亳州,清代時盛於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後又轉至北京豐台一帶。“芍藥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台,連畦接畛。”(《析津日記》)
1958年秋,廣州在芳村南村創建了鶴洞大花園(後稱東漖大花園),大麵積種植芍藥、玫瑰、康乃馨等花卉。在廣州花市,芍藥是傳統花卉品種之一,既有盆花,亦有切花。
芍藥是名花,根入藥,中醫常用藥白芍、赤芍都是芍藥的根,有鎮痛、活血功效。
玫瑰?月季?薔薇
玫瑰、月季、薔薇,都是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其品種之繁多,約達三萬。人們習慣把花朵直徑大、單生的品種稱為月季(別名長春花、月月紅、鬥雪紅、瘦客),小朵叢生的稱為薔薇(別名多花薔薇、野薔薇、刺蘼、刺紅、買笑、雨薇),可提煉香精的稱為玫瑰。事實上,人們似乎比較偏愛“玫瑰”這個詞,所以把這三種花統稱為玫瑰。在英語中,均稱Rose,音譯便是“露絲”,這是英語國家很常用的女性名字。
玫瑰原產亞洲中部和東部幹燥地區。現我國玫瑰主產地在華北、西北和西南。其他許多國家也廣泛種植。廣州地區種植月季則已有300年以上曆史。今白雲山上有玫瑰園。
玫瑰枝杆多刺,所謂“帶刺的玫瑰”,故有“刺玫花”之稱。唐代詩人白居易便有“菡萏泥連萼,玫瑰刺繞枝”之句。
玫瑰花單生於葉腋或簇生於枝頂,有單瓣與重瓣之分。花朵顏色鮮豔繽紛,按色分類,有紅玫瑰、黃玫瑰、紫玫瑰、白玫瑰、黑玫瑰、綠玫瑰、橘紅色玫瑰、藍玫瑰。
玫瑰並不嬌貴,耐貧瘠,耐寒、抗旱,展現出一種隱藏於堅韌中的絕代風華,而非韶華易逝的悲情貴婦之態。很多園林直接就用攀援玫瑰做花籬,亦可用於布置花壇、花境、庭院花材,可製作盆景,作切花、花籃、花束等。宋詩人楊誠齋有兩句寫月季的詩:“隻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道出了月季花期長的特點。
在西方傳統文化裏,玫瑰嬌豔嫵媚的豐姿代表生命激情與衝動,純潔、美麗與愛情,還有智慧、崇高、浪漫、感性、愛欲、神秘、優雅、和平、友誼、勇氣、獻身精神等等。傳說天堂裏的玫瑰花是憂鬱色的,下凡後成了亞當、夏娃的衣裳,她吸納了天地之精髓,一句花語、一滴花淚都會成為對滾滾紅塵不舍不棄的理由。德國著名作家歌德在1771年與戀人分手後寫下過這樣的詩句:“少年看見紅玫瑰,荒野中的玫瑰。多麼鮮豔多麼美,少年見了奔如飛,心中不住讚美:玫瑰,玫瑰,紅玫瑰,荒野中的玫瑰。”法國大作家雨果說:“我平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在玫瑰花盛開的季節死去。”法國詩人拉馬丁《蝴蝶》詩:“生同春光,死如玫瑰。”此外,還有很多有關玫瑰的傳說故事。玫瑰顯然早已超越植物學範疇,而成為一個內涵繁複的文化符號。不少歐美國家,如美國、英國、西班牙、盧森堡、保加利亞等,都把攻瑰(月季)定為國花。其中保加利亞是世界最大的玫瑰產地,素以“玫瑰之邦”聞名。
中國古人並不像西人賦予玫瑰這麼多寓意,而將玫瑰稱為豪傑和刺客。宋詩人徐積詠詩:“誰言造物無偏處,獨遣此花住此中。葉裏深藏雲外碧,枝頭常借日邊紅……”宋詩人楊萬裏《紅玫瑰》詩:“非關月季姓名同,不與薔薇譜牒通。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
曆代詠薔薇詩不少,較有名的如南北朝?江洪《詠薔薇》:“當戶程薔薇,枝葉太葳蕤。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春閨不能靜,開匣對明妃。曲池浮采采,斜岸列依依。或聞好音度,時見銜泥歸。且對清觴湛,其餘任是非。”唐?杜牧《薔薇花》詩:“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指醉人頭。石家錦帳依然在?閑倚狂風夜不收。”寫出薔薇的姿態與精神。
月季是北京、天津、開封、安慶等二十多個城市的市花。
跟月季相關的一件慘事是與當代著名翻譯家傅雷相關的。傅雷特別喜歡種月季,在上海江蘇路住宅的後院花園裏種了50多種月季。他聽說夜裏嫁接月季成活率高,便常讓夫人朱梅馥打著手電照著他嫁接月季。及後文革爆發,1966年8月30日夜裏,一群戴著“紅衛兵”袖章的人根據一份《傅雷夫婦深夜打著手電在後花園裏埋什麼》的小報告來到後花園,拔掉月季花,掘地三尺,想看看傅雷夫婦到底埋了什麼,結果除了滋潤月季的泥土就隻有供給月季營養的魚鱗和毛豆莢。月季花於是“零落成泥碾作塵”。三天後,傅雷夫婦亦飲恨死去。
玫瑰花屬於易生長的大眾花卉,在廣州迎春花市裏不是唱主角的角色,它在2月14日“情人節”唱主角。“情人節”本是西方人玩意,傳入中國後迅速走紅。依其習俗,玫瑰象征愛情和真摯純潔的愛,所以當天要送玫瑰花給情人。花店裏的玫瑰花價格隨之暴漲。其實那不是玫瑰,而是月季。玫瑰與月季長得活象雙胞胎,花形花色很相近,不同點是,玫瑰葉多,皺而有刺,月季葉少,無皺,少刺或無刺;月季常開,又稱月月紅、月月花,花期綿長,玫瑰僅開兩三朵。月季花較大,顏色多樣;玫瑰花較小,一般為粉紅色。不過二者經常相混,在2007年底廣州花卉批發市場上的報價是這樣寫的:“鮮切花玫瑰(月季)廣州產紅色0.4m0.60元/支”。
今天的青年人接受了西方觀念,把玫瑰花視為愛情信物,而且對不同的顏色以至不同的枝數都賦予不同的喻意,據說是這樣的:
紅玫瑰代表熱情真愛;花語:希望與你泛起激情的愛 (還代表:熱戀)。
黃玫瑰代表珍重祝福和嫉妒失戀;花語:享受與你一起的日子(還代表:道歉)。
紫玫瑰代表浪漫真情和珍貴獨特。
白玫瑰代表純潔愛情;花語:我們的愛情是純潔的(還代表:尊敬)。
黑玫瑰代表溫柔真心;你是惡魔,且為我所有。
橙玫瑰代表友情和青春美麗;花語:獻給你一份神秘的愛(還代表:羞怯)。
藍玫瑰代表敦厚善良和獨一無二。
粉玫瑰花語:喜歡你那燦爛的笑容 (還代表:初戀)。
淡綠色玫瑰代表:青春長駐。
香檳玫瑰花語:我隻鍾情你一個。
玫瑰 (紅+白): 共有。
玫瑰 (紅+黃): 快樂。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隻有你!
2朵玫瑰代表——這世界隻有我倆!
3朵玫瑰代表——我愛你!
4朵玫瑰代表——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由衷欣賞!
6朵玫瑰代表——互敬,互愛,互諒!
7朵玫瑰代表——我偷偷地愛著你!
8朵玫瑰代表——感謝你的關懷扶持及鼓勵!
9朵玫瑰代表——長久!
10朵玫瑰代表——十全十美 無懈可擊!
11朵玫瑰代表——最愛 隻在乎你一人!
12朵玫瑰代表——對你的愛與日俱增!
13朵玫瑰代表——友誼長存!
14朵玫瑰代表——驕傲!
15朵玫瑰代表——對你感到歉意I''M SORRY!
16朵玫瑰代表——多變不安的愛情!
17朵玫瑰代表——絕望無可挽回的愛!
18朵玫瑰代表——真誠與坦白!
19朵玫瑰代表——忍耐與期待!
20朵玫瑰代表——我僅一顆赤誠的心!
21朵玫瑰代表——真誠的愛!
22朵玫瑰代表——祝你好運!
25朵玫瑰代表——祝你幸福!
30朵玫瑰代表——信是有緣!
40朵玫瑰代表——誓死不渝的愛情!
50朵玫瑰代表——邂逅不期而遇!
99朵玫瑰代表——天長地久 FOREVER!
100朵玫瑰代表——百分之百的愛 100% LOVE!
101朵玫瑰代表——最……最愛!
108朵玫瑰代表——求 婚!
144朵玫瑰花語--愛你生生世世
365朵玫瑰花語--天天想你
999朵玫瑰代表——天長地久。
1001朵玫瑰花語--直到永遠
歌唱玫瑰的歌,今天不少,但被廣為傳唱以至唱到國外且曆久不衰的,可能得數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中國上海灘的《玫瑰玫瑰我愛你》。此歌旋律輕鬆明快,奔放昂揚,將城市情懷和民族音調巧妙地彙成一體;歌詞形象鮮明,詩意盎然,表現了“風雨摧不毀並蒂連理”的情懷。此歌當年走紅上海灘,隨後走紅全國,以至走紅世界,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首在國際上流行的流行歌曲。二戰結束後,被美國流行樂壇譯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並改編成爵士樂,出版了唱片及樂隊曲譜,收入美國《125首老歌金曲》中。多年以來,一直作為世界名曲風靡全球。當年中美兩國女子足球隊在美國舉行比賽,當中國女足出場時,全場響起《Rose rose I love you》的歌聲,一首情歌,變成了讚美巾幗與激勵鬥誌的戰歌。中國女子足球隊被譽為“鏗鏘玫瑰”。
玫瑰花甚香,是世界上著名的香精原料,應用於化妝品、食品、精細化工等工業。玫瑰油比等重量黃金價值高,故玫瑰有“金花”之稱。玫瑰入藥,其花蔭幹,有行氣、活血、收斂功效。
水仙
水仙名字很美,又稱淩波仙子、玉玲瓏、金盞銀台、姚女花、女史花、天蔥、雅蒜。原產於我國浙江福建一帶,1300多年前的唐代即有栽培,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以上海崇明縣和福建漳州水仙最為有名。現栽培於世界各地,是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內和花園裏陳設的花卉之一。水仙花是福建漳州市市花。又是柬埔寨國花。
水仙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根部鱗莖肥大似洋蔥,卵形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為狹長帶狀。花葶中空,每球有花葶數支至十餘支,每葶有花數朵至十餘朵,組成傘房花序。
水仙多為水養,葉片青翠,綠裙青帶,葉姿清美典雅,花朵秀麗,超塵脫俗,高雅清香,亭亭玉立於清波之上,格外動人,故有“淩波仙子”、“金盞銀台”雅號。
通常所說的水仙常指漳州水仙。每年臘月初,廣州市麵上便有從福建漳州等地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家後,多置於廳堂桌上,精心培植。水仙怕冷,可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製花期,使之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一朵一朵白瓣黃蕊、馥鬱芬芳的花兒次第開放。“花開富貴”,賺個好兆頭;再加水仙花令人賞心悅目,所以幾乎家家必備。當水仙花全部盛開時,將少量食鹽放入盆中,能使花期延長。不過切忌在含苞待放時就放鹽,那會抑製花蕾開放。或用兩片阿司匹林碾成粉末,水中溶化後灑在正在開花的水仙盆中,可使水仙花期延長,壯實茂盛。
相傳水仙花是堯帝的女兒娥皇、女英的化身。她們二人同嫁給舜帝,姊姊為後,妹妹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時崩駕,娥皇與女英雙雙殉情於湘江。上天憐憫二人的至情至愛,便將二人的魂魄化為江邊水仙,二人便成了臘月水仙的花神。前人據此不知寫下許多讚美水仙花的詩篇,如曹植的《洛神賦》,宋代高似孫的《水仙花》前賦與後賦。若把他們抒寫水仙花的美凝聚到一點,便是“純潔”。
西方人賦予水仙的寓意跟中國大相徑庭。水仙花的英文是Narcissus,自戀狂的英文是Narcissism。水仙喻自戀,這源自一個古希臘神話。
拿斯索斯(Narcissus)是古希臘神話裏的美少年。其父是河神,其母是仙女。出生後,他母親得到神諭:拿斯索斯長大後將是天下第一美男子,會因迷戀自己的容貌而鬱鬱而終。為了逃避神諭的應驗,他母親刻意安排兒子在山林間長大,遠離溪流、湖泊、大海,以使他永遠無法看見自己的容貌。拿斯索斯於是在山林間平安長大,果然容貌俊美非凡。見過他的少女無不深深地愛上他。然而他性格高傲,隻喜歡整天與友伴在山林間打獵,對於傾情於他的少女不屑一顧,這傷透了少女們的心。
報應女神娜米西斯(Nemesis)看不過眼,決定教訓他。某個酷熱天,拿斯索斯在野外狩獵,汗流浹背。忽然微風吹來,陣陣清涼。他循風前行,看到前麵是一個水清如鏡的湖。湖對他來說是陌生的。拿斯索斯走過去,看湖麵,現出一張完美的麵孔,不禁驚為天人。他不知道這是自己的倒影,卻對之湧起深深愛意,不忍離去,日夜守護在湖邊,不寢不食,不眠不休,目不轉睛地凝望湖麵。神諭應驗了,拿斯索斯終因迷戀自己的倒影而枯坐死在湖邊。
仙女們傷心欲絕,趕去湖邊,想把拿斯索斯的屍體好好安葬。但拿斯索斯慣坐的湖邊,除了長著一叢奇異的小花外,什麼也沒有。原來愛神憐惜拿斯索斯,把他化成水仙花,盛開在有水的地方,讓他永遠看著自己的倒影。那叢奇異的小花,清幽脫俗而高傲孤清,甚為美麗。為了紀念拿斯索斯,仙女們就把這種花命名為Narcissus,也就是水仙花。而這就是水仙花為何總是長在水邊的原故。也因為這個故事,人們用Narcissism形容那些異常喜愛自己容貌、有自戀傾向的人。(另一版本說,沼澤女仙看上了拿斯索斯,與他交好時,他從沼澤女仙眼裏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想再看,沼澤女仙就說那是她的靈魂,將之誘入自己的世界,並把他弄死在沼澤裏。)
因此,在西方,水仙花的意譯是“戀影花”,花語是堅貞的愛情,引申一下便是自省對愛情的誠摯。此外,今天的青年人還賦予水仙如下寓意:過年時,水仙花象征思念,表示團圓、吉祥。中國水仙:多情、想你。西洋水仙:期盼愛情、愛你、純潔。黃水仙:重溫愛情。山水仙:美好時光、欣欣向榮。
水仙曆來為廣州迎春花市主要花卉之一。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水仙》已有載:“水仙頭,秋盡從吳門而至。以沙水種之,輒作六出花,隔歲則不再花,必歲歲買之。牡丹亦然。予詩:冬盡人人爭買花。水仙頭共牡丹芽。”可知明末廣人已有在歲末買水仙的習俗。清代末期張心泰《粵遊小記》亦載:“每屆年暮,廣州城內雙門底賣吊鍾花與水仙花成市,如雲如霞,大家小戶,售供座幾,以娛歲華。”當年水仙廣受市民青睞。過去如此,今天仍是。
一般來說,春節過後,水仙花就會凋謝。人們通常會把水仙球扔掉,這其實很可惜。水仙是多年生植物,靠鱗莖繁殖的,如果將開過花的鱗莖再埋到土裏,它還會繼續生長繁殖。
最後要提醒的是,水仙的花、枝、葉都有毒,要警防小孩誤食。
菊花
廣州市麵上最常見的花卉之一。別名甚多:菊華、秋菊、日精、九華、黃花、帝女花、笑靨金、節花、鞠、金蕊、甘菊等等。因其花開於晚秋且具濃香,故有“晚豔”、“冷香”之雅稱。
菊莖色嫩綠或褐色,直立分枝,單葉互生。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花形為舌狀或筒狀。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粉紅、複色、間色等。花姿花型千姿百態,一株多花,一花多色,色澤鮮豔,五彩繽紛,瀟灑秀麗。花香清雋高雅,淺淡宜人。
菊花種類甚多,現有品種達3000 多個。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或單瓣,或重瓣;或扁形,或球形;或長絮,或短絮,或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有下垂,式樣繁多複雜。花期亦不一,早菊花九月開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開放,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開放,也有五月開花的五月菊,七月開花的七月菊。花徑大小亦不一,大菊,10厘米以上;中菊,10—6厘米;6 厘米以下為小菊。根據瓣型又可分為平瓣、管瓣、匙瓣三類,十多個類型。
菊花屬易生長的大眾花卉,生長力旺盛,栽培容易,管理簡單,被廣泛用於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在世界切花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
菊花原產中國,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全國各地幾乎隨處可見。早在二千年前,人們就以菊花的開花作為秋天的象征。先秦《劄記?月令》已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花)”之句。陶淵明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一直被傳頌。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菊花卻傲霜怒放,曆代文人騷客多愛賞菊,視之為不畏寒霜的氣節,大加讚賞。有所謂“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曆代以菊花為題材的詩畫佳作甚多,至今流傳。茲錄幾首名作: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鬆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唐?元稹《菊花》:“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白居易《詠菊》:“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明?唐寅《菊花》:“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古人把梅、蘭、竹、菊稱作花卉四君子,菊花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名士的斯文與友情的真誠。今人賦予菊花的寓意與古人不同,更為豐富:
菊花:清淨、高潔、長壽、吉祥、我愛你、真情。
菊花(紅):喜戀。
菊花(白):誠實君子。
菊花(黃):失戀。
翠菊:追想、可靠的愛情、請相信我。
春菊:為愛情占卜。
六月菊:別離。
冬菊:別離。
法國小菊:忍耐。
瓜葉菊:快樂。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純情;堅強。
萬壽菊:友情。
矢車菊:纖細、優雅。
麥稈菊:永恒的記憶、刻畫在心。
鱗托菊:永遠的愛。
菊花入藥,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亦可食用,常見的如菊花酒、菊花茶、菊花糕等。清?範端昂《粵中見聞》(成書於清前期雍正年間)有載:“九月九日登高,飲菊花酒。”
秋季,菊花怒放;“嶺南菊,冬乃盛發……嶺南華(花)事。以菊始而不以菊終。”(明末《廣東新語》)廣州有菊展。時間通常由11月中旬開始,展期約一個月。首屆菊展始於民國18年(1929),市政府在當時的中央公園(今人民公園)舉行菊花比賽,展出菊花品種11個,200盆。此後,民國22年、23年、24年、26年都舉辦過此類比賽大會,每次規模約數百盆。
建國後,1951年11月,在中央公園(今人民公園)舉辦了建國後首屆菊花展覽。1953年,在嶺南文物宮(今廣州文化公園)舉辦菊花展覽,品種100個,大小型菊花1500盆。1957年,廣州文化公園、越秀公園舉辦菊花評比展覽,展出菊花品種600多個、6000多盆,以後遂成傳統,直到文革爆發的1966年停辦。1973年複辦。是年,廣州文化公園、越秀公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展出菊花8萬多盆,越秀公園賞菊一天進園人數最高達10多萬人次,以後,菊展逐漸從三大公園發展到各公園、各區、街道和單位,成為一年一度的民間盛會,至今不衰。
菊展形式大致與迎春花會相同。有傳統藝菊、大立菊、懸崖菊、吊菊、高接菊、獨頭菊,有內容新穎的紮作菊:用“雞血紅”、“通心黃”、“綠心白”紮作各種動物、人物、火箭、標語等造型,菊畫、菊柱、菊石、菊塔、菊徑異彩紛呈。1986年開始砌作聲、光、動形式的作品,使之有聲有色,活靈活現。展覽期間,公園設有花木零售、菊宴、菊飲、菊花點心等。
欣賞菊展主要是其藝菊的技巧。大立菊是傳統技藝品種,體型巨大,剪枝、整形技術獨特,每枝頂端隻留一朵花,每盆一株,花數多達數千朵,朵朵整齊,麵麵通透。民國期間最大大立菊是民國23年在淨慧公園(今廣東迎賓館)展出的一盆,有4圈200多朵。1981年,文化公園展出的大立菊“火舞”達4921朵,開創廣州大立菊栽培記錄。近年還發展了兩層、三層和多層立菊,而且在一株上嫁接多種花色。
吊鍾花
百年前的廣州年宵花市名花。清光緒十七年(1891)張心泰《粵遊小誌》載:“每屆年暮,廣州城內雙門底賣吊鍾花與水仙花成市,如雲如霞,大家小戶,售供座幾,以娛歲華。”雙門底即現在北京路北段一帶。清末詩人徐澄傅《歲暮雜詩》有雲:“雙門花市走幢幢,滿插籮筐大樹穠,道是鼎湖山上采,一苞九個倒懸鍾。”可知那時吊鍾花極受市民青睞,今天亦是如此。
吊鍾花別名鈴兒花。原產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黃色;葉密集於枝頂,特色是花朵成束,枝條細弱下垂,好似鈴鐺吊掛,一朵朵花開在枝上像一口口倒吊的小鍾。故稱“吊鍾”。花萼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白粉色,也有粉紅色或紅色的;一枝就有上百朵,甚至幾百朵花,妖嫩媚人,晶瑩醒目。人們視之為好兆頭、吉祥的象征。花期在元旦、春節,為廣東一帶傳統的年花。
廣州舉辦迎春花市時節,正是吊鍾花花期,家中養盆吊鍾花,看那花朵一雙雙如鍾垂掛枝頭,高雅玲瓏,似給節日增添了熱烈、蓬勃的生機。吊鍾以示鍾鳴鼎食,是富貴的象征。過去還有個風俗,就是吊鍾如果一芽能萌出9朵以上的花,就要為其係紅綢帶,以示慶祝,稱為“賀鍾”。這種風俗現在已經消亡。
過去廣州青年人買花過年,男青年愛桃花,潛意識是想來年行個桃花運,找到個美貌姑娘;女青年愛吊鍾,相傳是要“吊(掛)起來賣”,有個好身價,另一個意思是“釣(吊)”個如意郎君。這種潛意識在今天80後、90後的青年裏是淡多了。
2008年廣州花市,有媒體稱吊鍾花為“花壇盟主”。今天的喜慶節日,吊鍾花亦為大型插花所不可缺少的材料。
鬱金香
別名洋荷花、旱荷花、草麝香、鬱香。原產於中東,東至中國的東北地區等地,或說原生長在中國青藏高原。而今世界各地均有種植,中國各地庭園中多有栽培。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光滑,具白粉。花單生莖頂,大形直立,林狀,基部常黑紫色。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鍾型、漏鬥型、百合花型等,有單瓣也有重瓣。
鬱金香花朵似荷花,花色繁多,色彩豐潤、豔麗,變化多端,有白、粉紅、洋紅、紫、褐、黃、橙等,深淺不一,單色或複色。以紅、黃、紫色最受歡迎,但開黑色花的鬱金香卻被視為稀世奇珍。19世紀法國作家大仲馬有著名小說《黑鬱金香》,稱讚這種花“豔麗得叫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其實,純黑的花是沒有的。黑鬱金香如黑玫瑰一樣,並不是真正的黑色,而是紅到發紫的暗紫色而已。
鬱金香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矮壯品種宜布置春季花壇,鮮豔奪目。高莖品種適用切花或配置花境,也可叢植於草坪邊緣。中、矮品種適宜盆栽,點綴庭院、室內。無論切花、盆栽、叢植,都能增添歡樂氣氛。
鬱金香是荷蘭、土耳其、匈牙利、伊朗的國花。在西方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古歐洲,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同時受到三位英俊騎士的愛慕追求。一位送她皇冠;一位送她寶劍; 另一位送她黃金。三位男士都如此優秀,少女不知該如何抉擇,隻好向花神求助,花神於是把她化成鬱金香:皇冠變為花蕾,寶劍變成葉子,黃金變成球根,就這樣同時接受了三位騎士的愛情,鬱金香也成了愛的化身。每年情人節,除了玫瑰,送鬱金香也是向情人表達愛意的最佳選擇。
皇冠是尊貴的象征,寶劍是權力的象徵,黃金是財富的象征;在歐美小說、詩歌中,鬱金香還被視為勝利和美好的象征,也可代表優美和雅致。由此可見西人是如何地尊崇鬱金香。荷蘭甚至有這樣一句箴言:“誰輕視鬱金香,誰就是冒犯了上帝。”
鬱金香的花語是:愛、體貼、高雅、富貴、能幹、聰穎。今人賦予不同顏色的鬱金香以不同的寓意:
紅色鬱金香:熱烈的愛意、愛的宣言、愛的告白;喜悅。
粉色鬱金香:美人、熱愛、愛惜、幸福、永遠的愛。
黃色鬱金香:開朗、高雅、珍貴、財富、友誼、神聖、幸福、勝利;無望之戀。
白色鬱金香:純情、純潔、純潔清高的戀情;失戀、逝去的愛情。
黑色鬱金香:權力、神秘,高貴、愛的表白、榮譽的皇冠、永恒的祝福;憂鬱的愛情。
紫色鬱金香:高貴的愛、無盡的愛、忠貞的愛。
鬱金香屬名貴花卉,有耐寒不耐熱的特性,適於在寒冬時節的廣州花市上市,是花市花卉的主要品種之一,但若遇“暖冬”,則往往會促成提前開花,花的品質亦大受影響。
唐代大詩人李白名詩《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詩中所言“鬱金香”是指蘭陵美酒有“鬱金”的香味,並非說鬱金香花。還有,今中藥有鬱金,那是一種薑科植物,並非鬱金香(屬百合科)的花或球莖。
康乃磬
康乃馨是個洋名字,它其實就是中國的傳統花卉香石竹,又名麝香石竹。
石竹在我國是一種平凡常見的草花,名花譜上對它沒有記述。宋朝王安石有《詠石竹花》詩:“春歸幽穀始成叢,地麵紛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能度東風”。而香石竹(康乃馨)在歐洲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曆來為西方名花,英國17世紀就記載有800多品種。
康乃馨(香石竹)是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莖質堅硬,葉對生。花大,芳香清幽,體態玲瓏,斑讕雅潔,端莊大方;或單生,或二三朵簇生,或成聚傘花序。萼下有菱狀卵形小苞片;萼筒綠色,花瓣不規則,邊緣有齒,單瓣或重瓣,有紅色、粉色、黃色、紫色、白色、混色等色。四季開花。
康乃馨品種極多,花型、花色千變萬化,是優異的切花品種,花色嬌豔,有芳香,花期長,適用於各種插花需求,常與唐菖蒲(劍蘭)、文竹、天門冬、蕨類組成優美的花束。矮生品種還可用於盆栽觀賞。花朵還可提香精。
現在說到康乃馨,人們就會想起母親節。
母親節本是西方人的節日。西方人多信基督教。傳說聖母瑪利亞看到耶穌受難,流下傷心淚水,淚水掉下的地方就長出了粉紅色康乃馨,粉紅康乃馨因而成了不朽的母愛象征。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使康乃馨(香石竹)名聲大振。郵票圖案是一幅世界名畫,畫麵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插的石竹。郵票的傳播把石竹花與母親節聯係起來,於是西方人也就約定俗成地把石竹花定為母親節節花。每當母親節(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這一天,母親健在的人佩戴紅石竹花,並製成花束送給母親,以示感恩。母親已逝者,則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沒有無母之人,石竹花也就成了無人不愛之花。石竹花因母親節而蒙上一層慈母之愛的色彩,成為獻給母親的不可或缺的禮物。
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廣泛和深入,母親節傳入中國,香石竹隨之真正“香”起來,人們也慢慢接受了這個好聽的洋名字——康乃馨(carnation)。也正因為母親節的盛行,康乃馨日益風靡世界,成了全球銷量最大的花卉之一。
現在人們賦予了康乃馨很豐富的寓意,主要是代表愛、魅力和尊敬之情。與玫瑰有所不同的是,康乃馨代表的愛較為清淡和溫馨,適於形容親情之愛,所以兒女送康乃馨給自己的雙親。
康乃馨花語:熱情、魅力、使人柔弱的愛、真情、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熱愛著你、溫馨、慈祥、不求代價的母愛、寬容、母親之花、濃鬱的親情、女性之愛、親情思念、清純的愛慕之情、熱戀、熱心、傷心與懊悔、痛苦、偉大,神聖,慈祥,溫馨的母親、慰問、心靈的相通、真摯、走運,思念。
白色康乃馨:甜美而可愛、天真無邪、純潔的愛、給女性帶來好運氣的禮物、純潔、純潔的友誼、我活生生的愛情、吾愛永在、信念、雅致的愛、真情、尊敬。
粉色康乃馨:我永遠不會忘了你、美麗、年青、熱愛、祝母親永遠年輕美麗;感動、亮麗、母愛、女性的愛、我熱烈地愛著你。
紅色康乃馨:我的心為你而痛、讚賞、崇拜、迷戀、母愛、親情、熱烈的愛、熱情、受傷的心、思念、相信你的愛、祝母親健康長壽、祝你健康。
黃色康乃馨:你讓我感到失望、拋棄、藐視、長久的友誼、對母親的感謝之恩、拒絕、侮蔑、永遠感謝、友誼深厚。
米紅色康乃馨:傷感。
深紅色康乃馨:熱烈的愛。
桃紅色康乃馨:熱愛著你。
雜色康乃馨:拒絕你的愛。
紫色康乃馨:任性、變幻莫測。
有斑紋的康乃馨:拒絕、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有條紋的康乃馨:對不起。
要說這些寓意有什麼實在的道理嗎?沒有。感覺而已。約定俗成而已。
銀柳
別名桂香柳、香柳、沙棗、銀芽柳等。枝綠褐色,帶紅暈。單葉互生,邊緣有細鋸齒,背麵有毛。花芽肥大,銀白色,形似毛筆,看上去非常雅麗。
銀柳栽培甚廣,是一種優良的觀芽植物。適宜種植於庭院路邊。銀柳又是優良的切花材料,觀芽期長,適宜作家庭室內裝飾。
銀柳花期12月至次年2月,正是廣州舉辦迎春花市的時候,近這幾年都有在花市上市,而且數量頗大,售價數十元一盆,屬於大眾平價花卉。在一些市民的心目中,銀柳象征財氣,這也是它廣受青睞的原因。在花市裏,常可見有遊客買了銀柳,高高舉起,在大片頭頂上搖曳。
百合
百合,百年好合,百事合意,很好聽的花名,很合廣州人過年講好意頭的心理。又名喇叭花、六瓣花、卷丹、強瞿、番韭、山丹、蒜腦薯、倒仙等。原產地中國,現全國各地均產。現全球已發現有百多個品種,並經人工雜交而產生了不少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姬百合、金百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