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職責便是扮演那個年輕的王子,有著美好的心願,但不知如何去實現。王子要去拯救公主,需要智者的指點——這個角色可以由暫時失蹤但別人不知道祂不在家的至高神扮演,需要經受磨難——在很多人心中,值得同情和善良這兩個詞總是掛在一起,需要尋找打倒巨龍所需要的武器——可以是接受了新技術武裝的軍隊,需要一些在旅途中能夠幫得上忙的同伴,也就是人民的擁護。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王子需要找到擄走了公主的那條惡龍。
這個世界裏可能有很多龍,有些離群索居,默默沉睡,有些霸占著無盡的財富,但它們爪牙鋒利,不好對付,隻有那些因為擄走了公主而在正義的懲罰下被削弱了的巨龍才是王子能夠戰勝的,即領主因為不能履行自身義務而削弱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但現實沒有童話那麼美好的地方就在於,巨龍會變形,它們會變成無害的模樣,假裝無辜,而如果王子足夠聰明,也應該假裝無法識破巨龍的詭計,這樣公主就會每日在高塔上唱著哀傷的歌,梳理著她的長發以度日,幻想著這樣可以讓王子來拯救她。
總之這樣的公主是不會自己把龍給屠了,然後踹翻了王子自己坐上王位。
而王子和巨龍的默契就在於,巨龍必須保證關押公主的高塔足夠牢固,免得公主把塔拆了跑出來跟王子搶位置。如果巨龍做不到,王子就會帶著正義的呼聲去屠龍,把公主帶回王宮,再找一條更強大的龍把公主擄走。但王子如何判斷公主快把塔拆了呢?其實王子不需要關心公主如何,比起柔弱無助的公主,王子更擔心的是巨龍會不會圖謀得更多。那些蠢蠢欲動的巨龍,最終的下場,便是被擁有屠龍權力的王子所斬殺。
有趣的是,王子屠龍的權力正是來源於公主。
他所要經營的政治形象,既是柔弱的,因此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管好每一個人,隻能為那些不幸的人們散播著廉價的同情,但又要是強大的,這樣他才能在人們需要的時候處理掉錯誤決策的替罪羊。他的目的始終是正義的,是善良的,但他去實現目的的手段大部分時候是有限的,雖然是有限的,卻又能在關鍵時刻實現人們的願望。
而這些他都已經做到了。
不過這些傳言帶來的一個負麵的影響,就是它喚起了庫薩教徒內心深處的嗜血欲望。這也正是他長期所擔憂的。庫薩教在建立之初就有著濃烈的戰爭色彩,它宣揚的是勇猛的品質,鼓勵的是對外侵略和擴張,人們推翻王室的手段是暴力,覆滅王朝製度的手段是暴力,獲取新領地和新資源的手段依然是暴力,這一連串的成功給人帶來的一種影響便是,如果想過的更好,就發起戰爭。
因此這段時間,伊瑟利亞城內的開戰呼聲日益高漲。人們渴望更多的勝利,渴望掠奪,渴望將自己的價值標準施加到別人身上。簡單說來,人們渴望征服。
然而他很清楚,無節製的擴張最終的結果將會導致新生的、缺乏曆練的新月國度將被自己的貪欲所吞噬。
但無可否認的是,對內團結的最佳手段便是在外部尋找一個敵人。當麵對外敵入侵的時候,原本紛爭不休的人群之間也會因為共同的利益而短暫攜起手來。僧侶們的觀點是對南方開戰,將那些信奉庫薩教但還沒有沐浴到神恩之下的信徒們解放出來。這是種軟弱無力的觀點,因為南方的小國根本不是新月國度的對手,如果隻是想膚淺地滿足自己的征服欲望,向南確實是種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