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秀才造反
一
夜深了,美國洛杉磯長堤一座華人客棧裏。
二樓靠東的一間客房裏仍然亮著燈,孫中山伏在桌前,正在起草製訂一個龐大的革命計劃。這個叫“紅龍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麵:一、暫定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準備武裝起義;二、由孫文以中國同盟會總理的名義,向紐約財團洽商貸款,以接應大規模的廣州武裝起義之需;三、在美國訓練一批華僑骨幹和軍官回國,參與策劃指揮武裝暴動;四、整個計劃所需的活動經費預計為350萬美元,分四次支付。
這個計劃與陳炯明後來的東江起義有著密切的聯係。
1909年,是陳炯明人生經曆的一次重大轉折。這年6月,年僅31歲的陳炯明被選為“廣東谘議員”,如果陳炯明按照常規隨波逐流地參政議政,也許從此仕途坦蕩,前途無量,但這位極不安分的清末秀才,一上任就提出了多項革新議案,如裁撤廣東善後局、革除衙局署積弊、廢除不經審判就地正法之刑等等,除此之外,又與副議長丘逢甲等人聯名提議,禁絕一切賭博。這一連串的重大行動,無疑於對廣東社會的積弊積習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引發了極大的震動和反響,“禁絕賭博”觸犯了許多權貴的利益,此時便有人對陳炯明行賄數萬元之巨,要陳炯明緘默不語或托假休會,陳炯明拒絕了,但其他議員多有受賄的,故在表決時,竟通過緩禁,陳炯明拍案而起,與丘逢甲等議員聯絡各界,通電北京、上海、香港等各地老廣,群起上奏,結果查出受賄議員35人之多,禁賭的主張遂得在廣東實施。這無畏的勇氣和正直的個性在廣東政壇贏來一片呼聲,也使他嶄露頭角,初顯鋒芒。
是年冬天,陳炯明與丘逢甲去上海參加各省谘議局聯合會,在此秘密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
孫中山原名孫文,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廣東香山縣,14歲去美國求學,早年創辦興中會,後又成立同盟會,致力於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革命事業。
孫中山一次次地組織領導武裝起義,又一次次地失敗了,在這諸多的起義中,發生在惠州府轄地的都曾有三次,三洲田起義、七女湖起義、黃岡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也大大地動搖了清廷的統治,孫中山的名氣越來越大,清廷對他的防範也越來越緊,他本人回不了中國內地,甚至連香港也不能久留,隻能奔走在國外的華僑集散地,宣傳發動,籌械籌餉,隔著太平洋遙控指揮著一次次的武裝暴動。每一次暴動失利之後,他都宣揚這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把勝利又寄托在下次的暴動上。
有人說孫中山是孫大炮,大炮有兩層意思:一是廣東話扯大炮,講大話的意思;二是隔江吊炮鞭長莫及的意思。也許這兩層意思都與孫中山當時的處境有所吻合。但令人欽佩的是無論革命處於什麼低潮時期,無論革命黨人是何等地悲觀絕望,都能夠屢敗屢戰的,始終保持昂揚鬥誌的隻有孫文一人。有人說,如果對未來不抱希望,不抱夢想,那孫中山就不是孫中山了。
1910年11月13日,新加坡檳榔嶼的一幢僑民住宅裏,孫中山開始實施他的“紅龍計劃”,出席會議的有黃興、胡漢民、趙聲等同盟會骨幹。孫中山以飽滿的激情使大家看到了前途和曙光,被振作起來的同盟會骨幹同仇敵愾,決定集合同盟會所有精英,傾盡全黨人力物力,在廣州舉行一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孫中山計劃起義成功之後,將以廣州為根據地,一路由黃興率軍出湖南,一路由趙聲出江西,掃蕩東南各省,一舉打下清政府的半壁江山。
新軍起義前後,陳炯明在香港辦了間“樂群書報社”,作為同盟會開展秘密活動的場所。
在孫中山的奔走之下,廣州起義的活動經費很快得到落實,接著成立了廣州起義統籌部,孫中山任命黃興為部長,趙聲為副部長。下設調度、交通、儲備、編製、秘書、出納、調查、總務八個課。陳炯明兼任編製課課長、調度課副課長,並一度代理秘書課課長,可謂是廣州起義中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陳炯明受命後即回東江,把惠州的舊朋老友馬育航、鍾秀南等百餘人都陸續集結廣州,準備參加廣州起義的敢死隊。陳炯明在廣州司後街有一處寓所,為了方便工作臨時把它辟作革命黨人的秘密聯絡點。而從海外陸續偷運進來的槍械也分別收藏在《可報》報館和谘議局裏。
這一天,陳炯明從惠州乘船回到廣州,剛上天字碼頭,鍾秀南就滿頭大汗地跑來向他報告:“李準把同情支持革命黨的巡防一營調走了,把支持清廷的巡防二營調進了省城駐防,並聽說要解散新軍二標。”陳炯明聽後警覺起來,忙問:“這消息確切嗎?難道敵人聽到了什麼風聲?”“張鳴岐已下令全城戒嚴,所有新軍一律不準請假外出,子彈、刺刀等武器全部上繳,並開始清查戶口,我們原在旗界租了九處準備到時縱火的地方,現有四處已被逼遷出了。”“克強(黃興)知道嗎?”陳炯明又焦急地追問了一句。“應該還不知道。”“要馬上報告克強,如真是如此,要建議總指揮要麼提前起義,要麼推遲。”“我也是這樣想的。”鍾秀南答道。
陳炯明匆匆趕回司後街寓所,馬上發了加急電報給香港統籌部。黃興接到廣州消息後,急忙召趙聲、胡漢民等幾個前來磋商,最後決定把起義日期推遲至4月26日。
1911年4月23日,黃興從香港動身到廣州布置起義工作。黃興到廣州之後,在司後街見到了陳炯明。陳炯明向黃興詳細彙報了廣州情況,黃興很長時間沒有說話。他隻是緊皺眉頭,用力握住自己的雙手在室內踱來踱去。
革命黨內部出了叛徒,支持擁護同盟會的新軍又被趕出城外,原計劃十路人馬的隊伍現隻有四路。麵對這突然的變故,這廣州起義搞還是不搞?它的成功把握有多大?萬一失利如何對得起一次次慷慨解囊資助國內革命的華僑兄弟?黃興想到這裏,深感身上的壓力重於千鈞。
“今統籌部仍在香港,起義總司令趙聲還沒到位,離起義日期隻有三天。”黃興說完這句,這個代理總指揮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他突然問:“我自己率一路進攻兩廣總督署,競存兄率一路進攻巡警教練所,有問題嗎?”黃興抬起頭,把目光投向了陳炯明。“沒問題。”陳炯明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好!”黃興繼續說道,“指揮部就設在這裏,因此地離總督衙門和水師提督隻有一箭之地,一旦起事,可以出其不意地占領敵人的要害之地。”黃興見大家靜靜地聽著並無異議,接著布置任務:“現把原十路進攻計劃壓縮成四路,我一路,競存一路,調度課課長姚雨平率一路攻小北門飛來廟,打通道路迎接新軍進城,儲備課課長胡毅生率一路扼守大南門,防止敵人援兵和偷襲。”
待黃興一切布置停當,又出了點小意外,孫中山在日本、越南購買的軍火無法按時運進廣州,黃興隻好臨時決定,把起義日期再往後推遲一天。
4月26日,巡防二營抵達廣州,張鳴岐馬上派出兵力占領了龍王廟高地,嚴密地監視著廣州城的動靜,風聲愈來愈緊,據說張鳴岐已密令城內軍警,全部進入作戰狀態,繼續戒嚴,在廣州城內撒網式搜查異己分子和革命黨人。
二
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血紅的太陽掛在西天,陽光分外刺眼,把廣州城照得有些燠熱。下午4時,黃興給每位敢死隊員發了一塊大餅、一條毛巾、一支步槍和數枚炸彈,敢死隊員們麵無懼色,信心百倍地等待著那起義的信號發出。
廣州起義舊址
下午5時30分,一支170人的先鋒敢死隊在黃興的率領下,向兩廣總督署衙門猛撲過去。衝到總督署門口,敢死隊把白毛巾往臂上一纏,吹起了衝鋒號,敢死隊撞開大門,黃興一下衝進了張鳴岐的房間內,室內早已人去樓空,黃興一氣之下扔下火把,總督署燃起了一片火光。正待黃興率隊衝向門外,四麵射來密集的子彈,因敵人已事先掌握了起義軍的全部計劃,布下了鎮壓暴動的天羅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