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十五年初,甘寧自覺在黃祖處不受重用,表請黃祖外放自己做邾縣縣令,黃祖起初不願,後聽蘇飛之言放走了甘寧。
甘寧即領著親信投了孫權,且向孫權諫言攻打荊州,以圖劉表。
孫權正有此意,二者一拍即合,遂孫權又一次出兵江夏。
黃祖聽聞後派陳就為主帥,張碩為先鋒。
時張碩乘大船行於江麵,被江東小將淩統發現,淩統即乘小舟,帶著十數位甲士,趁夜登上張碩的大船,淩統從船頭殺到了船尾顯現英勇之姿,另外提了江夏先鋒張碩的頭顱。
陳就聽聞張碩身亡,再也不敢派兵巡江,而是在夏口橫了幾艘艨衝,堵住江麵,在船上和兩側山崖廣布弓箭手,以成協防之事。
周瑜初攻之,戰事不利,江東兵死傷慘重,而後周瑜派董襲、淩統二人各領百餘不畏者,舉著火把冒著落石,衝入艨衝之間,切斷各船的聯係,這個行為鼓舞了江東士兵,江東水師紛紛乘船去戰,呂蒙也登上了主艦,斬殺了陳就。
黃祖見大勢已去,棄船駕馬逃往襄陽,卻被孫權騎甲所擒殺,騎甲砍下黃祖頭顱,以盒呈之,送予孫權,孫權大仇得報,命人將錦盒送去父兄墳前,然後孫權逐步侵吞江夏土地。
再說荊州牧劉表有二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
劉琦從小和劉表長得相似,氣度也有相通之處,故而劉表對劉埼很寵愛。不過後來劉琮娶了蔡夫人的侄女,贏得了蔡瑁和張允的支持,且蔡夫人經常向劉表吹些枕邊風,劉表也越發厭惡劉琦。
劉琦害怕自己被蔡瑁、劉琮所害,所以請來襄陽山中隱居的諸葛亮為自己出謀劃策,諸葛亮不想參與嫡庶之爭,但誰知劉琦騙諸葛亮上了二樓書房,且命人拿走梯子,以示無人可聞,讓諸葛亮放心暢言。
諸葛亮無奈之下隻得對劉琦講了一段晉文公流亡在外的故事。
恰逢黃祖被孫權所殺,劉琦向劉表自薦為江夏太守,躲避蔡夫人與劉琮的陷害。
同年六月,曹操廢除三公製,自立為丞相,開始對青州徐徐用兵。
七月,劉表病重,劉琦從安陸城返回襄陽看望父親,但蔡瑁、張允怕劉表見了劉琦,生了舔犢之心,另改州牧人選。故而強硬阻止劉琦見父,劉琦憤恨而還。
秋八月,襄陽刺史府。
奄奄一息的劉景升躺在床榻上,從旁站著荊州一眾文武。
“命數天定,因果使然,爾等且好好扶持琮兒。”劉表語氣越發虛弱。
“是,明公。”蔡瑁、蒯柔等眾齊應。
“想我劉景升四十有八受任於先帝,單騎赴荊州,與諸公共謀大事,為這荊州百姓被世人恥笑為守戶之犬……”
劉表已進彌留之際,所說的許多話都與當年不符,但荊州文武躬身聆聽,且送這位仁主最後一程。
一炷香後,豫漢的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成武侯劉表病逝於榻間,房中哭泣之聲此起彼伏,久久不絕。
翌日,蔡瑁、張允依劉表遺令推劉琮為荊州共主,劉琮即延續父親的聯盟路線向豫帝納貢……
話回長安。
此日,劉表病逝的消息傳入未央宮,劉協即召文武議事,張安也佩著中興劍,慢悠悠的走到眾臣最前列。
“臣等拜見陛下。”
“眾卿請起。”二十七的劉協蓄起了胡須,著金絲華服,氣度尊貴:“朕今聞劉表病亡,其子劉琮繼任荊州牧,且劉琮這小兒竟又向弘農王納貢,著實可恨!”
“陛下,老臣以為今朝廷已富足可揮師南進,克複荊州六郡。”劉虞對長安近年來的風氣也十分厭惡,想要用外戰找回簡樸務實之風。
“嗯,那就讓巴蜀、征南二營兵發襄陽。”在劉協看來這隻是一件簡單小事,荊州地盤唾手可得。
“陛下睿智。”眾臣齊應。
此後三月,長安城表麵上忙碌了起來,但實際上冗雜的官係相互推脫,沒有一粒糧食運出長安城……
劉表身亡,對交州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蒼梧太守吳巨聽聞荊州牧死訊,心中生了別樣想法,加之他與同期到任的交州刺史賴恭又不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