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曆史的抉擇-第三百三十五章 長沙之圍殲與千裏躍進(六)(1 / 2)

第三卷 曆史的抉擇-第三百三十五章 長沙之圍殲與千裏躍進(六)

當整個峽穀被成片成群手榴彈爆炸的火團淹沒時,一切都結束了,拚死突入峽穀或因慣性而衝入的近百名日軍騎兵連人帶馬化成一地肉塊。及時勒住戰馬的後繼日軍騎兵沒有一絲停頓撤入黑暗。

向第3師團部彙報情況後,懷著最後一絲僥幸心理,副聯隊長率領五百多兵騎兵馳向二公裏之外的白石嶺,那兒還有一條貫通山區的大路。當戰馬快要支撐不住時,這支日軍騎兵終於到達白石嶺。

這次日軍副聯隊長非常謹慎,派一個騎兵小隊前出偵察,結果無論他如何祈禱天照大神,還是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衝向峽口的那小隊騎兵被狂暴的彈雨淹沒。兩條至關重要的通道都被中國軍搶占!副聯隊長發出了絕望的嚎叫聲,而他身後的騎兵也是麵如土色,他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在等待師團部回電的期間,一匹匹耗盡最後一滴精血的戰馬嘶鳴著倒地,愛馬如命的騎兵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戰馬在痛苦中掙紮而亡,而師團長藤田進的一紙命令更讓他們踏上不歸路。

“立即進攻!”副聯隊長看著電報苦澀地喃喃道,為了趕時間,機槍中隊並沒有隨行,讓四百多名已成為步兵的騎兵隻憑騎槍和少量輕機槍、擲彈筒去攻打中國軍“重兵”防禦的防線,這種命令任何一個正常的指揮官都不會下達!

副聯隊長還不知道防線上的中國軍實際上人數也並不多,不過每秒每分都有精疲力竭的中國官兵趕到並加入防線,時間對於中國軍有利!不過他也理解藤田進這道看似不可理喻的命令,如不能及時打開通道,整個師團將被從四麵八方撲來的中國軍團團圍住!

命令日軍集合後,副聯隊長沒有做任何動員,而是脫下軍服又從襯衫上撕下一條布條,然後在腦袋上纏了圈紮住。其他日軍見狀無不臉色蒼白,這是敢死隊的作法。在副聯隊長的注視下,日軍紛紛做著同樣的動作。

等所有日軍都為騎槍安上刺刀後,副聯隊長拔出了指揮刀,轉身看向隱約可見的峽穀,隨即指揮刀向坡度平緩的右邊山嶺一指,“殺給給!”萬歲的嚎叫中,日軍以四道間隔隻有十米的散兵線衝向山坡,副聯隊長則率輕機槍手、擲彈兵緊隨其後。

在白石嶺峽穀右邊山嶺上指揮的正好是新編第11師師長魯道源,峽口守軍之所以能輕鬆殲滅日軍偵察騎兵,是因為他將掌握的二十多挺輕機槍中的三分之一布置在了那兒,而剩下的輕機槍對於兩側近千米的山嶺而言實在太少了,雖然後繼的官兵還在源源不斷的趕到,但基本上都是步槍兵。如這個時候,日軍主力發動攻擊的話,根本就沒有能力擋住。

當自己所在嶺下傳來日軍的鬼哭狼嚎之聲時,已決心戰鬥到最後魯道源為了激發士兵的鬥誌,命令通訊兵通知官兵們主力即將到達,事實上主力還在五公裏之外。不過這個辦法效果顯然不錯,防線上的官兵都發出了興奮的歡呼聲!聽在耳中的魯道源微閉下眼角濕潤的雙眼,隨即猛地睜開,眼神十分決然。

不敢讓日軍逼得太近,軍官們在隱約看到人影後就紛紛下令開火,二百多枝步槍、四挺輕機槍接連射擊,在發現當麵沒有日軍後,左右兩側的官兵也展開了盲射。

不過黑暗中的射擊效果並不太好,根本無法有效阻截日軍向嶺頂的躍進,相反全力掃射的輕機槍噴吐的火焰成為日軍擲彈兵的最好指示器。數聲爆炸過後,四個輕機槍陣位騰起了桔黃色的火球。沒有了火力壓製,而步槍兵們在日軍壓製火力和日軍精準射擊下也無法進行有效射擊,日軍的推進速度更快了。

沒想到交戰才十多分鍾,已方就被日軍壓製住,魯道源在憤怒之餘也暗歎日軍的戰鬥力之強。不過根據觀察,魯道源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按說急於打開通道的日軍應發動全麵攻擊,而不是象現在僅僅攻擊右邊山嶺的中間地帶。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這股日軍也如同他們一樣,僅僅是先頭部隊。

又聯想到黑麋峰守軍的報告,魯道源心中一喜,這是日軍的騎兵部隊!

就在魯道源做出正確分析的同時,日軍已逼近五十米處,軍官們開始指揮士兵拚命向下扔手榴彈,幾乎連成一片的爆炸聲中,火光閃現,能清晰的看到頭上紮著白條的日軍接連不斷的倒在山坡上,不過越來越稀疏的日軍鋒線還在瘋狂地向上突擊,而後麵的三排日軍也加快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