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曆史的抉擇-第三百三十五章 長沙之圍殲與千裏躍進(六)(2 / 2)

“出擊!”

隨著魯道源的一聲怒吼,司號兵吹響了軍號。激壯的軍號聲中,二百多名官兵一躍而起,挺著閃著寒光刺刀衝下嶺頂。在承受日軍壓製火力的數秒打擊之後,還活著的官兵同日軍狠狠撞在一起。

在中國戰場上,當日軍在近距離作戰中不方便使用火炮和航空火力打擊,又無法突破時,就和中國軍拚刺刀。憑借身體素質和良好的訓練,日軍此招屢試不爽,往往就能撕開中國軍防線。但這一招在滇軍麵前不靈了,滇軍是中國軍隊中比較另類的地方部隊,不僅是以法式裝備為主,而且非常重視近戰肉搏訓練,再加上占了相當比例的凶狠不怕死的少數民族士兵,日軍和滇軍拚刺刀根本就占不到便宜,這一點早在台兒莊戰役和武漢會戰就證明了,很多自認劍道不錯的日本佐官都是被滇軍挑死的。

這一次更不例外,近二百名官兵中少數民族士兵占多數,他們的先天強悍比後天訓練出來日軍有過之而無過及。有的士兵肚子被刺刀劃破了,腸子也留出來,卻忍著劇痛,把腸子塞回肚子,繼續戰鬥;有的被刺的多了,在斷氣前,就拉響腰間的手榴彈衝向日軍,與日軍同歸於盡;有的槍被砸彎了,就一把抱住日軍,用牙齒和日軍拚命。

中國官兵這種悍不畏死的打法連被武士道精神洗腦的日軍也為之膽寒,若不是明白此次作戰對於整個師團的重要性,這些騎兵早就退下去了。人數上的優勢讓日軍還是占據了上風,在日軍同樣強悍的攻擊之下,人數急劇下降的中國官兵被迫緩緩退向嶺頂。

在判斷日軍也僅僅是先頭部隊後,魯道源及時做出了調整,命令兩側的守軍各出動一半兵力投入戰鬥。見到半山腰的日軍壓製火力再次開始瘋狂的攔截後,魯道源又讓通訊兵去峽口通知守軍包抄日軍後路。

在付出近百名傷亡後,從兩側出擊的部隊穿過日軍用八挺輕機槍、四具擲彈筒構成的火力封鎖線,三百多名生力軍的加入一下子穩定了戰局。人數上取得優勢的中國官兵反過來圍攻隻餘兩百多名的日軍。徹底絕望的落單日軍也采服了同歸與盡打法,對周圍刺來的刺刀不擋不避,或摘下腰間的手雷拔掉彈栓,在刺刀沒入身體的巨痛中磕響手雷,或向當麵的中國官兵同樣一個突刺,在自己身體被紮穿的同時,也將對手刺斃。

聽著不絕於耳的慘叫聲、看著不時響起的爆炸聲,副聯隊長和身邊的技術兵都是同樣的失神落魄,他們絕對沒有想到以格鬥見長的騎兵竟被“一向怯懦”的中國軍壓著打。

當戰場上嚎叫的日語聲越來越少時,臉色蒼白的副聯隊長眼中凶光一閃,命令射手們將輕機槍和擲彈筒全部對準格鬥場。又過了數分鍾,上麵的日語已幾乎微不可聞。副聯隊長手中一直高舉的指揮刀一動,張著的嘴巴就要嚎出射擊的命令。以八挺輕機槍、四具擲彈筒構成的覆蓋火力,還活著的二百多名中國官兵將沒有人能生還。

就在此時,隻聽一聲開火的怒吼聲,密集的槍聲隨即在日軍支援火力陣地後麵響起,狂暴的彈雨將正要射擊的日軍射手全部覆蓋。背部中了數彈的副聯隊長手一鬆,指揮刀當地一下墜地,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轉過腦袋,隻見中國官兵正呐喊著衝過來,最前麵四道不停跳躍的火舌中的一道突然對準了他的方向。

被射成馬蜂窩的副聯隊長終於不甘地倒在血泊中,而數名還活著的副射手們試圖掉轉槍口,也被衝到眼前的中國士兵刺斃。

不同於歡呼的官兵,暗叫僥幸的魯道源知道日軍後繼兵力隨時會趕到,連忙命令軍官兵組織士兵打掃戰場、繼續修建工事,同時派出了數支小分隊前出偵察情況。隨著到達防線的部隊越來越多,魯道源終於鬆了口氣,撤到嶺下親自指揮部隊重組。

事實上魯道源的擔心並不錯,藤田進在接到騎兵聯隊的報告後,立即命令兵力相對完整的第68聯隊立即輕裝向白石嶺一線出發,而主力再休息三個小時。

當前出偵察的小分隊彙報大量日軍撲來時,魯道源手中已掌握了兩個團的兵力。因天還沒有亮,日機不可能出動,而小分隊又沒有發現日軍挾帶火炮,魯道源便在峽口布置了一個連,其餘兵力全部部署在兩側的山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