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107節:不速之客(1 / 2)

正文-第107節:不速之客

第107節:不速之客

“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了大陸第8號作戰令,華中方麵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大將指揮朝香宮鳩彥王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軍準備進攻南京。命令說:“中支那方麵軍司令官必須與海軍密切協調,攻克敵國首都——南京。”

——柳原振雄

1937年11月20日:上海於11月12日淪陷後,裕仁雖然沒有發布宣戰昭書,但是他對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是積極支持的。當勝利捷報傳來時,裕仁興奮不已,接連發布敕諭:激勵日軍將士迅速“戡定敵軍”,以宣揚“皇威於國內外”。而且天皇還下令:為加強戰時法西斯軍國主義的集中和統一,設置政府大本營聯席會議。大本營作為最高軍事統帥機關,直屬天皇管轄和指揮。

鑒於中國形勢危急,蘇聯政府組建的援華誌願航空隊,也於這一天到達武漢。

日軍占領上海後,日本政府中的主和派十分活躍,大肆活動,與國民政府開展了頻繁的外交談判。

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了大陸第8號作戰令,華中方麵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大將指揮朝香宮鳩彥王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軍準備進攻南京。命令說:“中支那方麵軍司令官必須與海軍密切協調,攻克敵國首都——南京。

12月2日上午:南京軍事長官會議集體同意了日本的7項議和條件,即:日本占領內蒙古、華北統治權等。當天下午,蔣介石親自召見德國大使陶德曼,表示接受日方提出的7項議和條件,並將他轉告日方。但是因為日本軍方卻已經不甘滿足這些條件,加緊進攻南京的準備,議和失敗。

1937年12月初的一天,柳原振雄在一家料亭(日本高級料理店)裏,望著窗外瓢潑大雨,靜靜地恭侯著不速之客的到來。在他左側的一張餐桌,坐著華克之、尾崎秀實、中西功和鄭文清。

這是華克之堅持要這麼做,他對大家說:“柳原振雄同誌是黨的情報工作的關鍵性人物,不允許有一絲一毫地差錯,就是犧牲了自己,也要保護好影子。”所以這天,四個人都成了柳原振雄的保護神。

一位經過精心修飾的客人,在數名保鏢的倍伴下如約而至。此人雖然不乏個人魅力,對人有吸引力;緊抿著雙唇、鋒利的眼睛,透出一種威嚴的風度;中等身材,健壯結實,舉止顯示出一副久曆從戎的軍人風度。但是柳原振雄一眼便看出此人麵戴馬相,不速之客雖然經過精心修飾、裝扮,但是那副長臉,實在不好侍候,隱隱約約地暴露了本來麵目。

不速之客進了料亭,保鏢占據了右側的一張餐桌。

“雨中寒士,鬥笠掩容。敝人馬行健。王先生,幸會!”

來人熱情地打著招呼,可是從壓得低低的禮帽帽簷下,射出兩道犀利地目光,警惕地掃視著料亭裏四周的動靜。

柳原振雄應道:“君乘車我步行,他日相逢下車掬;君戴笠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在會麵之前,柳原振雄已經對戴笠的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麵、深入的研究,知道他的名字來源於《太平禦覽》:“卿雖乘車我步行,後日相逢下車掬。我雖步行卿乘馬,後日相逢卿當下。”

後來又演化為樂府詩:“君乘車我步行,他日相逢下車掬,君戴笠,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戴笠取之為名,寓意深遠:一是自詡為雨中寒士,不為五鬥米折腰,全為國家民族和信仰,與敵人進行生死搏鬥!

二是鬥笠掩其真麵目,因為俠客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實麵容。這一點倒是頗合戴笠的身份與職業。

接頭暗號無誤,戴笠遂鬆了一口氣: “王先生,你怎麼安排在料亭裏見麵?”

柳原振雄笑道:“馬老板請放心,這家料亭是滿鐵經營的,絕對安全。而且今天不對外營業。”

戴笠生肖為馬,麵相又似馬,便以馬自居,化名馬行健。

戴笠哼哼著:“如此更不安全,不對外營業,卻又有那麼多人進出,肯定會引起別人注意的!”

“放心吧,沒有人敢無事生非!每遇這種情況,便是滿鐵在開秘密會議,圈內的人都知道,不會在這個時候不合時宜地登門造訪。”

“噢,原來如此。”戴笠這才放下心來“王先生雖然是日本人,可你卻對中國古典文化頗有研究啊!”

柳原振雄知道戴笠曾就讀於黃埔軍校6期騎兵科,但是並沒有畢業,因此在正統的黃埔生中,並不入眼;同時他的學曆也很低,沒有上過大學,充其量不過隻有初中的文化。所以,戴笠本人對此也是耿耿於懷,因此才引經據典,給自己取名為“笠”, 以為張揚、彰顯自己的文化與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