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日軍弱點(1 / 2)

第28節:日軍弱點

第28節:日軍弱點

第28節:日軍弱點

“任何一支軍隊都會有自己的弱點,何況是在軍閥主義統治之下,被強行扭曲了人性的日本呢。日軍最大的弱點,是沒有真正的戰略家,而在戰術的運用上,又十分呆板、機械。”

——柳原振雄

“軍第3師團組建於名古屋,該地的民風並不強悍,8.13淞滬會戰,其官兵的拚殺精神,還遜於由北九州礦工組成的第18師團等部。

日軍第5師團組建於廣島,而廣島號稱日本的‘中國’地區,自古就是爭戰之地,不僅有武士道的傳統,而且頗受天皇重視。所以戰鬥力在一等部隊中也屬佼佼者。

日軍第6師團,組建於日本九州的熊本。該地貧困且民風嗜鬥,男子往往以從軍為出路。日本有一句自吹之辭:‘天下日本兵第一,日本九州兵第一’,可見其驕橫。1928年製造濟南大屠殺的,就是第6師團犯下的滔天罪行。不過日本軍部偏愛富庶地區的師團,對窮困地區的部隊有所歧視,總讓第6師團打惡仗,配給裝備卻不如其他一等師團。”

“難道日軍就沒有什麼弱點嗎?”布瓊尼不服氣地問。

“不,任何一支軍隊都會有自己的弱點,何況是在軍閥主義統治之下,被強行扭曲了人性的日本呢!

首先日軍最大的弱點,是沒有真正的戰略家,而在戰術的運用上,又十分呆板、機械。比如說進攻,就完全是嚴格按照《步兵操典》上的規定:不是一開始就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槍衝鋒,而是象刺蝟一樣向前滾動,待距離合適了,才發起衝鋒。白刃格鬥時,也必定先將子彈退出,才拚刺刀。這便給配備自動武器較多的紅軍提供了可乘之機。

其二、在裝備上,日軍比西方軍事強國弱得太多,對坦克和裝甲部隊的運用遠比不上西方軍隊。日本沒有裝備大量坦克,更沒有組建高速機動能力的獨立坦克機械化兵團。日軍的坦克師團主要還是配合步兵作戰,根本沒有接受持續、大縱深、快速打擊的新軍事觀念,戰場上不注意各兵種、軍種之間的火力協同作戰。中高級軍官思想僵化、主動性差、習慣於墨守陳規。

其三、日軍士兵平日的訓練很嚴,戰鬥意識雖然也很強,尤其是下級軍官,近乎瘋狂,遇戰鬥不利時往往拚死地蠻幹。1932年1.28淞滬會戰和1933年長城會戰中 —— 即榆關、熱河、長城三大戰役,造成下級軍官大量傷亡,就是這個原因。日軍士兵雖然單兵作戰能力較強,頑抗到底;但是由於失去了統一的指揮,作戰也就失去了效能,隻有被逐一消滅。

不過,日軍在小隊一級戰鬥序列裏配備了94式輕迫擊炮班,在中隊一級戰鬥序列裏配備了96式中型迫擊炮排,專打對方的輕重機槍火力點、碉堡和預設的永久性防禦工事,發射迅捷、落點準確、火力覆蓋麵大、覆蓋效力也較高,給進攻的步兵予以有力的火力支援。

其四、在華實戰中,有些戰例很能說明問題,就是日軍精銳在頑強的對手麵前也會打敗仗。這說明日本所謂武士道精神的凶悍氣焰,也不是什麼銅牆鐵壁,它往往要建築在對手抵抗不力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你越弱,它便越強;你若硬,它便硬碰硬,隻要你咬緊牙關,努力堅持,它就會軟下來。日本武士的特點是:誰能把他的頭捺下來,他便對誰叫‘哈伊’。”

“伊凡同誌,剛才你認為紅軍的當務之急是提高戰鬥力,”朱可夫問“如何提高,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一是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改進和加強紅軍的軍事訓練。我個人認為:軍事訓練的基礎是野外訓練,而野外訓練的核心是戰術訓練,軍事訓練必須最大限度地接近實戰情況。

二是紅軍的優勢火炮和坦克,尤其是坦克,這是日軍望塵莫及的。我在德國考察過他們的裝甲部隊,我認為紅軍應當效法德軍,將裝甲部隊全部集中組織起來,獨立成軍,形成強大的突破和打擊力量。紅軍不是早就有坦克機械化戰爭和大縱深戰爭理論了嘛?為什麼…?”

“那是帝國主義奸細、黨內軍內的大叛徒——圖哈切夫斯基的反動理論!”布瓊尼叫喊著“紅軍用不著這些玩意兒!”

朱可夫不理他這一套:“伊凡同誌,你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