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日軍戰力(1 / 2)

第27節:日軍戰力

第27節:日軍戰力

第27節:日軍戰力

“我要再次強調:軍隊的戰鬥力是武器裝備和技術裝備以及掌握它的士兵,這兩個因素共同構成的。缺少那一個都不能構成戰鬥力,都不能單獨地成為戰爭的決定因素。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經濟、軍事、地理、戰爭性質、國際援助等諸多因素。而其中起決定作用的便是戰鬥力,而人的精神力量,隻有通過人的戰爭實踐,變為物質力量,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柳原振雄

“那麼,日軍強調主動進攻和近戰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朱可夫又問。

“日軍認為:隻有主動的進攻和敢於近戰,才能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敵人,才能取得戰果。而防禦是消極被動的。近戰,就是縮短與敵人的戰鬥距離,使敵之優勢火力失效;而日軍擅長貼身格鬥的特長就得以發揮,正是揚長避短。日軍缺乏遠程打擊火力,至使遠戰能力低下,隻有實施近戰才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此,日軍條令規定:‘衝擊的出發陣地,應最大艱度地接近敵方陣地。”

“日軍條令規定距離是多少?”布瓊尼問。

“一般來說,與目標間的距離通常不得超過150米。而若敵人進攻,不到500米,不準開火。’”

“我的天!這麼近哪!”布瓊尼吃驚地歎道“這樣一來,大多數遠程火力就發揮不了作用啦!”

“再說一說日軍為什麼隻強調重視步兵,而忽視其他兵種呢?”朱可夫要求道。

“這與日軍的戰爭曆史有關。曆史上日軍在亞洲並未遇到強敵,主要對手是中國,而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比日本更差。日軍認為:步兵靈活機動性較強,有廣泛的適用性。大炮不能上刺刀,解決戰鬥,最後仍然要靠步兵。因此日軍條令規定:步兵向來是日軍主要的兵種。是諸兵種協同作戰的核心。”

柳原振雄看了看在座的紅軍將領,加重了語氣說:“我要再次強調:軍隊的戰鬥力是武器裝備和技術裝備以及掌握它的士兵,這兩個因素共同構成的。缺少那一個都不能構成戰鬥力,都不能單獨地成為戰爭的決定因素。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經濟、軍事、地理、戰爭性質、國際援助等諸多因素。而其中起決定作用的便是戰鬥力,而人的精神力量,隻有通過人的戰爭實踐,變為物質力量,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戰爭中士氣比武器裝備更為重要!戰爭是赤裸裸地暴力行為,在異常激烈地生死搏鬥中,戰鬥的殘酷性決定了一支軍隊的勇氣和士氣、意誌和精神。物質與精神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物質是精神的基礎,精神是物質的靈魂。二者密切結合,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隻有雄厚、強大的物質,而沒有精神支柱,鐵多氣少,毫無士氣的軍隊是打不了勝仗的!”

“你的意思是說日軍有很高昂的戰鬥士氣嘍?”

布瓊尼有些不滿意地說。

“元帥閣下,日軍每一個聯隊都有天皇親授的軍旗,旗手十分榮譽,必須優等生才能擔任。”

“這又能說明什麼?”布瓊尼反問道“戰旗不過是一種識別標誌罷了,那一個國家的軍隊沒有幾麵戰旗?”

“但是唱著這樣的軍歌上戰場的,除了日本,還有那一個國家的軍隊有呢?”

“什麼軍歌?”伏羅希洛夫好奇地問道。

柳原振雄沒有正麵回答,而是低聲地唱起來:“衝向高山,讓屍骸填滿溝壑;走向大海,讓浮屍飄滿洋麵……”

紅軍將領們聽了都沉默不語,布瓊尼感歎道:“聽起來,是挺讓人震撼的。在世界各國軍隊中的歌曲裏,確實找不出象日本這樣字字帶血、句句見屍的軍歌!”

“元帥同誌,這一曲軍歌的名字就叫《祈戰死》。日本人對死亡有著特殊的理解,他們認為:人的生命如櫻花一般短暫,因此活著就要象櫻花那樣燦爛;死了也要象櫻花那樣輝煌。現在,日軍官兵們見麵時的口頭禪是‘讓我們到靖國神社再會吧!’

另外,日軍官兵平時的訓練,是完全按照戰爭的需要進行的,是模擬戰爭的狀態和可能出現的情況來設計和安排的。比如說西伯利亞是酷寒地區,而中國的東北地區也是嚴寒地帶,為準備將來與蘇聯可能的戰爭,關東軍專門組織了抗凍訓練,軍官們帶頭在零下露天睡覺,雖然曾經凍死過人,但也沒有停止。目前,日軍基本上解決了嚴寒地帶的作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