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兩江總督噶禮參奏曹寅,密報康熙說,曹寅和李煦虧欠兩淮鹽課銀三百萬兩,請求公開彈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禮要求公開彈劾曹寅,康熙當然不會批準。但事關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諄諄告誡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需設法補上虧空。
曹寅麵對茫茫債海,已經無法彌補,也沒有能力挽回局麵。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一病不起,死在揚州。李煦奏折上說:彌留之際,核算出虧空庫銀二十三萬兩,而且曹寅已經沒有資產可以補上。
曹寅死後,康熙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產,免遭搬遷的損毀,特命曹寅之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兩年後曹顒病故,康熙又親自主持將曹寅的四侄曹頫過繼過來,接任了江寧織造的職務。同時康熙又讓曹寅的大舅子蘇州織造李煦代管兩淮鹽差一年,用所得的銀子補齊曹寅生前的虧空。
就在曹寅去世的當年,即康熙五十一年,其於二月進京述職,攜長子曹顒南返。曹寅去後,康熙命曹顒任江寧織造,至卒,康熙又命其弟曹頫繼任。
死後獲罪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虧空織造庫銀三十七萬三千兩。
康熙隻好再次做安排。讓兩淮鹽政李陳常和李煦代為補還。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總算把這筆賬補上。
康熙照顧曹家,是看在曹璽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頫這一輩,就疏遠、淡漠了許多。康熙曾經明確對曹頫說:“念爾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拖欠賣人參的銀兩,內務府奏請康熙,嚴令李煦、曹頫將拖欠的銀兩必須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則就嚴加懲處,康熙當即就批準了。顯然,這與康熙以前對曹寅的態度,已是決然不同了。
雍正上台以後,接連頒布諭旨,開始在全國上下大張旗鼓地清查錢糧,追補虧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樣寬容了,凡虧空錢糧官員一經揭發,立刻革職。
僅雍正元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與曹家既是親戚又患難與共的蘇州織造李煦,也因虧空獲罪,被革職抄家。
但一開始雍正並沒有把曹家與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許他將虧空分三年還完。曹頫自身的虧空尚未補完,又增加了曹寅遺留的虧空,隻好多方求人托人。雍正為防止有人嚇唬敲詐曹頫,特地在曹頫的請安折上寫了嚴詞批語:亂跑門路,交結他人,隻能拖累自己,瞎費心思力氣買禍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亂來,否則壞朕名聲,就要重重處分,怡親王也救不了你!
雍正皇帝的這個朱批特諭,說明他對曹頫“亂跑門路”是十分不滿的,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雍正皇帝還是出於好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