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馳騁鄂豫皖-八、組建紅15軍(1 / 1)

第二章 馳騁鄂豫皖-八、組建紅15軍

早在1927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就派周為邦、吳鐵江到鄂東南的蘄(春)黃(梅)廣(濟)地區恢複黨的組織,領導農民開展殺惡霸地主、殺土豪劣紳、殺貪抗糧、抗稅、抗捐、抗修路的鬥爭。在黃梅縣的大河鋪、廣濟縣的大金鋪等地組織暴動,建立了十來個武裝小組。他們晝伏夜出,活動在廣濟東南鄉和黃梅四鄉等地,武裝小組逐漸發展到60餘人的遊擊隊。1928年2月,遊擊隊和鄂東地區黨組織在國民黨軍隊和各縣民團的瘋狂鎮壓下遭到嚴重損失。1929年8月鄂東特委書記兼大冶中心縣委書記吳鐵漢在廣濟鄭公塔召開蘄、黃、廣三縣書記會議,決定大力發展黨的組織,擴大革命武裝,以“赤色恐怖”粉碎敵人的白色恐怖。會後,抽調了11名共產黨員重建了鄂東遊擊隊,作為武裝鬥爭的骨幹。9月底,廣濟縣委書記劉禹益和蘇維埃政府主席解郎輝等領導開展了反抗修建廣(濟)武(穴)公路的鬥爭。12月27日,他們又在金鋪、草鞋嶺一帶組織農民4000餘人起義,奪取民團40餘支槍,隨即攻入廣濟縣城,繳槍200餘支,建立了廣濟遊擊隊。

1930年1月,鄂東遊擊隊和廣濟遊擊大隊,在群眾和赤衛隊配合下先後打垮黃泥塘、王家埠、大河鋪、童司牌、周國鎮等地的團防軍,繳槍50餘支。在敵人清鄉圍攻下,遊擊隊於二三月間渡過長江進入贛西北,與當地遊擊隊會合,轉戰於九江外圍。四五月間,彭徳懷領導的紅5軍第5縱隊,在司令員李燦率領下由贛入鄂,從黃石、陽新一帶渡過長江,進入鄂東地區。鄂東遊擊隊和廣濟遊擊隊又轉到湖北省陽新縣太子廟,在大冶中心縣委和紅5軍留守處領導與幫助下進行整訓。

鄂東、廣濟遊擊隊進入江南後,在蘄、黃、廣地區繼續進行武裝鬥爭,先後建立黃梅縣特務隊、黃梅遊擊第4、5中隊等遊擊部隊。

1930年6月,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紅5軍第5縱隊擴編為紅8軍,下轄3個縱隊,4000餘人,軍長李燦,政治委員何長工。7月初,原紅5軍、紅8軍留守人員和駐在陽新的鄂東遊擊隊、廣濟遊擊大隊和贛西北、陽新、大冶地區部分革命武裝,合編為紅8軍第4和第5縱隊,陳奇為第4縱隊縱隊長,黃剛為第5縱隊縱隊長,蔡申熙為第5縱隊政治委員。以陳奇、黃剛等人組成行動委員會,率部北渡長江,執行“截斷長江,發動江北起義”的任務。7月上旬,第4、5縱隊在大金鋪與蘄黃廣地區黨組織和遊擊隊會合,並將黃梅第4、5中隊分別編入第4、5縱隊,於8月14日攻克廣濟,繳槍200餘支。8月下旬,又與中央獨立1師第5團配合,攻占英山縣,殲敵一個營。隨後,第4、5縱隊又攻克宿鬆城、廣濟六村地主武裝據點。10月11日,再克廣濟,戰後移駐黃梅考田鎮。1930年10月中旬,為適應革命形勢發展和對敵武裝鬥爭的需要,根據黨中央的決定,紅8軍第4、5縱隊在黃梅縣考田鎮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蔡申熙任軍長,陳奇任政治委員,周吉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兩個團。第1團由原第4縱隊改編,團長査子清,政治委員李奚石;第3團由原第5縱隊改編,團長黃剛,政治委員陳西。中央獨立1師第5團也同時編入紅15軍。全軍共1800餘人,4挺機槍,4門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