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馳騁鄂豫皖-九、紅4軍的誕生
1930年七、八月間,紅軍大規模的集中攻打中心城市的軍事行動,使蔣介石十分震驚。10月,蔣、馮、閻混戰以西北軍的失敗而收場。蔣介石趁機收編大批雜牌部隊,充當圍剿紅軍的走卒。蔣介石趕到南昌,親自調兵遣將,積極部署以江西革命根據地為重點的第一次大圍剿,並命令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濬負責組織力量圍剿鄂豫皖紅軍,並專門設立了“鄂豫皖三省邊區綏靖公署”,馮係將領李鳴鍾為督辦。
10月18日,中共中央向鄂豫皖特委發出《關於黨務、政治、軍事綜合指示》,基本上停止了“左”傾冒險政策在鄂豫皖的繼續實施,並規定,鄂豫皖紅軍的任務“主要是威逼武漢,在目前更應該牽製武漢反動軍隊,使他不能順利地進攻湘鄂贛的紅軍。”紅1軍因此取消了原定奪取京漢線,進攻信陽的計劃,決定揮師南下,執行威逼武漢,配合中央根據地反“圍剿”的任務。10月底,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準備對付國民黨軍隊“圍剿”的指示,預計兩個月後,國民黨軍隊將向革命根據地大舉進攻,中央要求紅軍采取大規模的運動戰,待機各個擊破進犯之敵。不久,中共中央決定將蘄春、黃梅、廣濟三縣劃歸鄂豫皖邊區,並決定將蔡申熙、陳奇領導的紅15軍與許繼慎、曹大駿、徐向前領導的紅1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共同打破蔣介石對鄂豫皖邊區的“圍剿”;同時決定,派曾中生、曠繼勳、餘篤三到鄂豫皖黨和紅軍中工作,並任命曾中生為鄂豫皖邊區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曠繼勳任紅4軍軍長,餘篤三為政治委員。
11月初,何成濬調動8個師另3個旅近10萬人的兵力,基本上完成了對鄂豫皖根據地的包圍。吉鴻昌第30師、張印相第31師在北,夏鬥寅第13師、郭汝棟第26師在南,戴民權新編第25師在西,陳調元第46師在東,潘善齋新編第5旅已開赴羅田。何成濬對參加“圍剿”的將領宣布:三個月內肅清鄂豫皖紅軍!
曾中生(1900—1935),湖南資興人,原名曾鍾聖,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秘書長曾希聖的兄長,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前敵總政治部組織科長。1926年,他主編《武漢民報》時,專程到南京與蔣介石辯論,嚴正地批評了蔣介石的反動傾向。“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曾中生任武漢革命委員會委員,負責領導“討蔣委員會”的工作。他在武漢30萬人參加的群眾大會上,慷慨陳詞,公開揭露蔣介石的軍事獨裁活動和反革命政變的罪行。1927年9月,他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第二年冬回國,在中共中革軍委工作。此間,他認真閱讀了毛澤東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以及黨的許多文件和報告,對毛澤東領導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情況和經驗有了很深的了解,並受到深刻的影響。1930年,他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11月,他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到達孝感鄂豫皖秘書處,準備傳達中共中央的指示。他通過調查,了解到紅1軍先後進攻黃陂姚家集和黃安,不僅未勝,反有較大傷亡,且又往皖西作戰,根據地紅軍兵力因而空虛。他認為,鞏固蘇區,衝破蔣介石的“圍剿”,是紅軍的首要任務;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切工作都要受到影響。這時,紅1軍已向皖西前進數百裏。曾中生即派人追趕紅1軍,傳達準備打破敵人“圍剿”,保衛根據地的指示。爾後,他連夜趕到七裏坪,緊急召集特委和臨近各縣縣委書記開會,傳達了中共中央指示,建立了鄂豫皖臨時特委和軍委,統一領導反“圍剿”鬥爭。在會上,他明確提出,反“圍剿”的指導思想是利用群眾戰爭的戰略戰術來牽製、打擊、抄擊、夜襲敵人,使敵人抑製而不敢冒進與分散,以地方武裝結合廣大群眾開展廣泛的遊擊戰爭,以紅軍主力進攻敵人的弱點,以此轉變整個戰局。臨時特委還成立了反“圍剿”的統一機構,逐層深入動員群眾,樹立戰勝敵人的必勝信心,反對失敗主義和拚命主義情緒。會後,曾中生決定把6個教導隊和黃安、麻城、光山、羅山、黃陂、孝感6縣的特務隊等地方武裝,以及各縣、區半脫產赤衛隊共兩萬餘人統一組織起來,並成立了三路前敵指揮部:孝感、黃陂、羅山3縣武裝力量為第一路;黃安、麻城兩縣武裝力量為第二路;光山武裝力量為第三路。各路指揮部統一指揮當地的反“圍剿”鬥爭,共同對付來自西、南、北三麵的國民黨7個師又1個旅的進攻。同時,臨時特委還派出大批幹部,深入到各地進行反“圍剿”的動員與組織工作,妥善解決了數萬跑反群眾的口糧和住房,安定了紅軍和地方武裝指戰員的情緒,並且組織和指導跑反群眾對敵進行鬥爭,增強了根據地反“圍剿”的力量。
11月底,許繼慎、徐向前等率紅1軍冒著大雪,踏著泥濘的道路,在夜暗掩護下奔襲郭汝棟之混成旅守備的新洲城。時敵正酣睡,毫無戒備。紅軍未費一槍一彈就進了城,向敵發起突然而勇猛的攻擊。戰至拂曉,紅軍全殲混成旅,俘敵數千,繳獲大批槍支和服裝等軍用物資。紅1軍指戰員全部著上了冬裝,武器彈藥及錢糧得到很大補充。新洲大捷打亂了國民黨三省邊區綏靖督辦李鳴鍾的南線“圍剿”部署,揭開了鄂豫皖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的序幕。
12月1日,紅1軍移師但店休整。曾中生派專人到但店傳達了中共六屆三中全會決議,得到了紅1軍前委的一致擁護。接著,前委分析了當麵的敵情,決定放棄向長江沿岸和蘄黃廣地區發展的計劃,改向敵兵力較弱、紅15軍活動的皖西進軍,恢複8月間淪於敵手的皖西根據地,並準備與紅15軍會師。12月4日,紅1軍由但店北上,首先攻占了金家寨,接著乘勝東進,於16日收複了麻埠鎮;17日又連克獨山、青山。18日晚進抵六安城郊,並以1個師威逼霍山。19日,紅軍攻兩城不克,乃主動撤至麻埠地區休整,待機再戰。同時派出部隊發動群眾,恢複根據地的各項工作。此時,紅15軍已西進至黃安、麻城地區,因缺乏聯絡,兩軍錯過了會師的時機。
12月上旬,李鳴鍾集中兵力發動了以黃安、七裏坪為中心的“圍剿”。不久國民黨蕭之楚第44師攻占了黃安,隨後,蕭之楚又派一個團攻占了河口鎮。12月下旬,何成濬擬在新洲地區圍殲紅1軍的企圖破產後,即以8個師又3個旅近10萬人的兵力,大舉進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國民黨軍所到之處,燒殺掠奪。李鳴鍾喪心病狂地說:“赤區的石頭都是紅的,連石頭也要過三刀!”
在這種萬分危急的形勢下,臨危受命的曾中生當即立斷,決定開展廣泛的人民遊擊戰爭,以對付優勢敵人。他一麵組織遊擊隊在敵側後襲擊,使國民黨軍不敢冒進,一麵調集已進入皖西地區的紅15軍迅速轉進黃麻地區,準備突擊敵人弱點,相機殲滅敵人。當時,紅15軍雖有2000餘人,但隻有千餘條槍,與紅1軍會師的計劃又落了空,部隊中充滿了失敗主義情緒。曾中生了解到這些情況後,親自到紅15軍中,會同軍長蔡申熙和政治委員陳奇,加強了部隊的思想教育和組織工作,使幹部戰士的情緒很快穩定下來,增強了部隊必勝的信心。接著,曾中生指揮紅15軍,在地方武裝密切配合下,一舉攻下河口鎮,殲滅蕭之楚一部。爾後,又在七裏坪阻擊進攻之敵,激戰兩晝夜,打退敵人數十次猛攻,給敵以大量殺傷。國民黨軍摸不清紅軍虛實不敢貿然進攻。曾中生又派小部隊和遊擊隊不斷騷擾國民黨軍,使國民黨軍一夕數驚,窮於應付。此時,曾中生和臨時特委鑒於敵人已侵入根據地腹地,不利於紅軍主力繼續在內線作戰,遂率紅15軍夜襲麻城福田河之敵,殲其數百人,繳獲大批彈藥,爾後從容地向外線轉移,迅速地跳出了何成濬的包圍圈,進抵商南一帶,希望與紅1軍會師。紅15軍轉移外線後,根據地各路遊擊隊根據曾中生製定的戰略計劃,在人民群眾的配合下,廣泛地開展遊擊戰,使敵不敢分兵下鄉清剿。
許繼慎和徐向前等率紅1軍自12月4日東征皖西半個月來,收複了被國民黨軍占領的大部分地區,並圍攻六安、霍山。當時,紅軍主力到達商城“親區”,被反動民團欺騙的群眾都跑光了。不少幹部戰士認為這是個“反動區”。一天,有個部隊把地主水塘裏的水放掉抓魚吃。徐向前發現後,狠狠地批評了這個部隊的領導:“你們這個團打仗很好,紀律不好,光顧吃魚,水塘裏沒水,明年春天老百姓怎麼種稻子?這是嚴重違反群眾紀律的行為!”部隊領導十分羞愧,親自帶領戰士立即修複了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