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馳騁鄂豫皖-十二、粉碎第二次“圍剿”
1931年4月初,中共中央從上海派康榮生來鄂豫皖蘇區,向曾中生領導的鄂豫皖特委口頭傳達了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隨後,曾中生在新集主持召開特委擴大會議,作出了擁護四中全會精神的決定。為具體貫徹特委擴大會議精神,曾中生製定了下一步軍事行動方針:1、以紅軍一部兵力拔除光山縣的大山寨、打銀尖兩個地主武裝盤踞的據點;2、以紅4軍主力到商南親區肅清反動武裝,以鞏固根據地;3、完成上述任務後,紅4軍主力再南下蘄、黃、廣,恢複根據地,占領武穴,威脅長江,配合中央根據地反“圍剿”。
恰在此時,蔣介石又調集了11個師,約13萬人的兵力,以一部兵力追剿,一部兵力清剿的戰術,第一步合擊新集七裏坪,殲滅鄂豫邊紅軍;第二步轉向皖西地區,殲滅皖西紅軍;對鄂豫皖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圍剿”。蔣介石限令:“5月完全肅清紅軍!”4月10日,陳調元第46師、警衛第1旅等7個團,首先向皖西根據地發動進攻。為此,曾中生和特委決定:紅4軍主力出皖西抗擊國民黨軍!
4月11日,張國燾和陳昌浩進入鄂豫皖根據地,當天下午,到達鄂豫皖特委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黃安檀樹岡以北的打虎山,次日坐著轎子到達新集城。曾中生得知中央代表張國燾已到打虎山後,於12日晚連夜步行趕到新集,向早就認識的張國燾介紹了鄂豫皖根據地的大好形勢,以及當前麵臨的反“圍剿”鬥爭的緊急情況。張國燾根本聽不進並多次打斷曾中生的彙報,嚴厲指責鄂豫皖特委犯了“對立三路線調和主義”的錯誤,指責曾中生是“立三路線的殘餘”,說他執行的是“十足的立三路線及公開的富農路線”,“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沒有健全的組織,並長期執行了非布爾什維克路線”。最後,張國燾再三強調,必須以四中全會為準則,進行徹底的轉變和改造!曾中生的整個彙報,在張國燾的不斷指責中結束。第二天,曾中生怏怏不樂地回到徐向前的指揮部。
4月13日,張國燾和陳昌浩從新集出發,隨紅4軍主力向皖西獨山一帶進發,準備打擊陳調元第46師等部的進犯。曾中生、徐向前則率紅28團在鄂豫邊攻打反動民團據點大山寨、打銀尖。4月17日,張國燾、陳昌浩在皖西與沈澤民會合。隨後,他們跟隨紅4軍主力向獨山開進。25日,曠繼勳指揮紅4軍主力全殲獨山守敵,並消滅了來自麻埠的國民黨軍援兵一部,斃傷俘敵2000餘人,繳槍1200餘支,給東進的陳調元以迎頭痛擊。陳調元慌忙令46師退守霍山。皖西之危遂解。與此同時,曾中生和徐向前指揮紅28團以及黃安、光山、羅山3縣獨立團,集中對付馮玉祥係統的將領吉鴻昌所指揮的第30、31、33師,以及夏鬥寅、肖之楚、葛雲龍3個師對鄂豫邊的“圍剿”。曾中生和徐向前采取側擊、騷擾、打敵尾巴等戰術,使國民黨軍6個師中的任意一個師都不敢深入。吉鴻昌本來就不願意與紅軍作戰,隻是率部在鄂豫邊中共根據地“遊行”了一圈,裝裝樣子給老蔣看罷了,也沒有和紅軍真打過。後來,吉鴻昌派代表與紅軍代表李建明談判共同反蔣事宜,但因張國燾等人不講統一戰線政策,致使談判沒有成果。5月9日,曠繼勳率紅4軍主力回師西進,與曾中生和徐向前會合。接著,他們指揮紅4軍在新集以北的許家灣突然襲擊了國民黨軍第53師。雙方激戰一晝夜,紅軍殲其近千人,國民黨軍往北退走。曾中生、曠繼勳和徐向前即揮師乘勝猛掃光山南部的地主武裝,5月下旬,為了進一步粉碎蔣介石的第二次“圍剿”,保衛麥收,曾中生、曠繼勳和徐向前等率紅4軍南下作戰。曾中生以一部兵力圍攻黃安附近的桃花鎮,另以一部兵力埋伏於十裏鋪。黃安援敵1個營進至紅軍預設陣地,即遭到突然打擊,損失1個多營後,退守黃安堅守,不敢再援。不久,紅軍攻克桃花鎮,殲敵近兩個團。蔣介石精心組織的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就此被曾中生領導的鄂豫皖蘇區軍民所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