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馳騁鄂豫皖-十四、南下與東進之爭(2)(1 / 2)

第二章 馳騁鄂豫皖-十四、南下與東進之爭(2)

8月3日,曾中生和徐向前以紅12師守英山,鞏固後方,並在非常時刻接應主力;紅10師、11師出英山南擊蘄、黃、廣。紅4軍主力頂烈日冒酷暑,於8月5日進至蘄春境內,因沿江水漲,武穴一帶被淹,遂“改變部署,橫擊浠水,回掃羅田”。(注: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148頁。)8月18日,曾中生、徐向前以兩個團成功地突襲蘄春以北漕河鎮之敵新編第8旅,斃敵數百,生俘旅長王光宗以下1600餘人,繳槍1200餘支。接著,曾中生、徐向前揮軍乘勝攻占了廣濟。紅4軍以5團之眾連克英山、浠水、羅田、廣濟4縣,使蔣介石大為震驚。為確保長江防線,不使鄂豫皖紅軍與江南湘鄂贛紅軍攪在一起,8月底,蔣介石除令海軍派軍艦日夜巡邏於長江外,還急令武漢警備旅加強江防,令擬派往江西參加“圍剿”紅軍的徐源泉第10軍之41、48師即從鄂西經武漢過江,堵擊鄂豫皖紅軍。曾中生、徐向前連夜將廣濟、英山之部隊集中於廣濟、英山之間的洗馬畈,並以第10、11兩師從南北兩麵夾擊徐源泉第10軍主力,第12師從東西兩麵攻擊該敵。經數小時激戰,紅4軍殲滅敵3個團,徐源泉率主力衝出包圍,退走武漢。紅4軍主力此次作戰有力地牽製了蔣介石原定派往江西中央蘇區的兵力,有效地配合了江西中央蘇區反“圍剿”的鬥爭,並直接與江南湘鄂贛紅軍配合江西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的行動聯係了起來,初步恢複了英山、浠水、羅田、廣濟及沿江一帶的地方工作,組織了一支800餘人的地方武裝部隊,形成了以英山為中心的羅田、蘄春、太湖紅色區域。廣大農民在中共領導下,紛紛起來展開土地革命,肅清反革命,全力支援紅軍作戰。在經濟上,紅4軍主力繳獲並籌集到了7萬塊銀元,黃金20餘斤,白銀1800餘斤,解決了南下部隊的全部軍裝,大大減輕了老根據地人民的經濟負擔。

 紅4軍改東進為南下的行動,無論怎麼說都是違背了中央分局和軍委東出潛山、太湖,威逼安慶的決定。曾中生和徐向前、劉士奇早已料到張國燾對此不會善罷甘休,必將招來麻煩,於是聯名於8月20日向中革軍委報告了與張國燾在東進與南下問題上爭論的是非曲直,特別申明了南下的必要性,明確表示應當學習江西中央根據地反“圍剿”戰爭的成功經驗,反對張國燾攻打安慶的冒險計劃。

 張國燾對曾中生、徐向前、劉士奇改變他的計劃而率軍南下作戰的勝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從8月17日開始,他給紅4軍領導連續發出4封指示信,無理指責紅4軍的軍事行動,是放棄了援助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政治任務;是脫離後方的無陣地作戰;不以援助中央蘇區的政治任務為重,而以滿足“蘄水之欲”的經濟問題而歸;是對中央分局的“公開的對抗”;紅4軍與分局的分歧,“是原則上的分歧”。最後,張國燾嚴令紅4軍“火速回來,不能有絲毫的停留”。(注: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150頁。)9月1日,曾中生、徐向前、劉士奇收到張國燾8月27日的指示信後,不得不放棄當前大量殲敵的有利戰機,被迫主動撤葉家灣之圍,依照分局的命令,率部北返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