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轉戰三千裏-二十三、棗陽突圍(1 / 2)

第三章 轉戰三千裏-二十三、棗陽突圍

1932年10月11日深夜,紅四方麵軍第10、11、12師和紅25軍第73師,以及少共國際團,共13個團20000多人,槍15000餘支,在河口地區集結後,分左、右兩路縱隊,從四姑墩出發,在廣水和衛家店之間越過了平漢路,跳出敵包圍圈,向鄂西北退卻。

此時紅四方麵軍部隊序列是:

鄂豫皖軍委:主席張國燾。

紅四方麵軍: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政治部主任張琴秋(後傅鍾),參謀長陳賡(赴上海治傷)。下轄4個師又1個團。

第10師:師長王宏坤(後曹光南代理),政治委員周純全,政治部主任傅鍾。所屬第28團,團長汪烈山,政治委員甘良發;第29團,團長陳有壽(後李興隆),政治委員曾傳六(後肖勇貴);第30團,團長方敬焱,政治委員詹才芳。

第11師:師長倪誌亮,政治委員李先念,政治部主任周光坦。所屬第31團,團長李法堂,正式委員葉成煥;第32團,團長林維權(後孫玉清),政治委員張成台(後徐長勳);第33團,團長吳雲山(後葉來禮、王法元),政治委員程世才。

第12師:師長曠繼勳,政治委員甘元景,副師長何畏,政治部主任韓繼祖。所屬第34團,團長許世友,政治委員陳海鬆;第35團,團長王學禮;第36團,團長鍾芳萊(後餘天雲),政治委員張成台。

第73師:師長王樹聲,政治委員張廣才,參謀長李特,政治部主任黃超。所屬第217團,團長洪美田,政治委員聞盛世;第218團,團長徐深吉,政治委員陳少清;第219團,團長韓金城,政治委員李紹清。

少共國際團:團長陳有壽。該團後補入各師。

10月14日,紅四方麵軍向紅三軍活動過的璩家灣一帶轉進。此時,蔣介石發現紅軍主力向鄂西北退走,急令衛立煌率李默庵的第10師、蔣伏生的第83師、羅啟疆的獨立34旅等部和胡宗南第1師、肖之楚第44師跟蹤追擊;令劉恩茂第65師、馮鵬翥第67師等部在前依托沙河堵擊,企圖圍殲紅四方麵軍於襄陽、棗陽、宜城一帶。

平漢路以西的桐柏山、大洪山區地勢有利,是賀龍領導的紅三軍活動的地方,黨在這裏有一定的群眾工作基礎。如果當時有一個比較周密的全局戰略計劃,紅四方麵軍能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在這裏站穩腳跟,南與賀龍的紅三軍互相策應,協同作戰,東與根據地內近三萬人的紅軍和地方獨立師團相配合,同敵人進行堅決的鬥爭,那麼,紅軍粉碎敵人第四次“圍剿”,打回根據地仍然是有很大可能的。但是,被敵所嚇倒而畏敵如虎的張國燾,喪失了戰勝強敵的信心,打算放棄鄂豫皖根據地,企圖向西逃跑。10月13日,紅軍到達湖北洛陽店時,張國燾便要派人去偵察往潼關的路線,打算往陝西一帶退卻。由於徐向前等反對,未能實現。10月16日,紅軍到達湖北鮑家店,張國燾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討論紅四方麵軍的行動方針。多數與會者主張全軍南下,與數天前在璩家灣經過的紅三軍會合,以便集中紅軍力量,殲滅和打擊敵人,伺機再打回鄂豫皖根據地。張國燾十分恐敵,既不準備與紅三軍會合,又不想打回根據地,反以紅軍集中起來目標太大,給養困難為由,拒絕了多數將領的正確意見,決定繼續西進。

紅四方麵軍在張國燾錯誤指導下,邊打邊走。10月19日,紅軍西進至棗陽以南80餘裏的新集地區,徐向前準備讓部隊稍事休整,反擊敵人,以實現殲敵一部,調動敵人,創造條件,打回根據地。紅軍剛停下幾個小時,敵蔣伏生即率83師追上來,與饑疲不堪的紅軍激戰至夜。紅軍終於打退了敵人,便抓緊時間埋鍋造飯,略事休息,準備反擊。

距新集西南10餘裏有個製高點烏頭觀。徐向前命第12師搶占烏頭觀,以保證紅軍右翼陣地的安全。烏頭觀內有部分地主武裝防守。師長曠繼勳指揮疲憊的紅12師一部仰攻烏頭觀,攻力不猛,地形不利,因而久攻不下。當晚,敵10師和34旅接踵而至,以重兵加強防守烏頭觀,居高臨下,以猛烈火力攻擊紅軍大坡嶺陣地。紅34團一營猝不及防,傷亡重大,被迫撤下陣地。此後紅軍攻打更加困難,傷亡不小。這時,徐向前果斷令許世友率34團奪回大坡嶺陣地。經過一場激戰,紅34團在付出了幾十人的代價後,終於奪回了陣地,保證了紅軍主力右翼的安全。時敵34旅、10師、83師從東、南、北三麵開始對紅軍包圍和進擊,企圖以左右鉗擊的態勢,圍殲紅四方麵軍於新集以西、漢水以東地區。紅軍在與敵爭奪烏頭觀、大坡嶺、宋家集、吳家集等陣地時,數次同敵展開肉搏。不少指戰員犧牲時,雙手還掐住敵人的脖子,牙齒還咬著敵人的耳朵……在戰鬥中,第33團團長吳雲山英勇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