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轉戰三千裏-二十四、突圍漫川關
紅四方麵軍從棗陽地區突圍以後,甩掉了敵人的追擊。張國燾帶著紅軍自湖北棗陽,經七房崗,往河南新野,過鄧縣,奪路向淅川方向退卻。沿途所經之路,甚是荒涼。紅軍時常買不到糧食,給養十分困難,隻得忍饑挨餓,日夜兼程,繼續西進。冒著寒霜冷雨,徒涉丹江,於11月初到達鄂豫陝三省交界的湖北省鄖縣南化塘。南化塘一帶比較偏僻,南傍鮑魚嶺,北靠伏牛山,位於丹江和漢水之間,地形較好,糧米較豐足。紅四方麵軍總部準備在這一帶發動群眾,建立鄂豫陝邊根據地,形成漢水上遊的紅色區域,以此與湘鄂西、鄂豫邊、陝甘邊的紅軍和根據地遙相呼應。紅軍在這裏休整了3天。新區工作尚未開展,敵又跟蹤追來。
11月5日,紅12師與敵44師戰於南化塘北麵之鮑魚嶺;紅11師與敵65師激戰於南化塘東麵之化山坪、太山廟一帶;南麵敵第1師進至距南化塘10多裏的七棵樹;東南麵敵51師已到達百桑關、黃石坪。在敵三麵包圍、進逼的情況下,紅四方麵軍總部被迫放棄在南化塘一帶建立根據地的計劃,繼續向西轉移,計劃由漫川關進入漢中。紅軍一路忍饑挨餓,頂霜冒寒,翻山越嶺,跨澗涉河,經趙家川、直插漫川關。
11月11日黃昏,經幾晝夜急行軍,疲憊不堪的紅四方麵軍進入漫川關地區。漫川關是一個小集鎮,四周都是千米以上大山。中間的峽穀地帶,僅有幾條羊腸小路通行。峽穀兩側,懸崖峭壁,如刀削斧劈,地形十分險要。此時,楊虎城的陝軍3個團已據守漫川關,擋住了紅軍的去路;敵1師已由鄖西進至漫川關東南的任嶺地區;敵44師占領了漫川關東北的張家莊至馬家灣一線,對紅軍進行攔截;敵65、51師尾追至漫川關以東的當山、大溝口一帶,截斷了紅軍的退路;敵馮欽哉42師則由漫川關東北向南壓迫。諸敵初步完成了對紅四方麵軍的包圍,企圖將紅軍圍殲於康家莊至任嶺的10餘裏深山峽穀之中。連續作戰,長期未能得到休整,十分疲憊的紅軍所處地形十分險惡,處境十分危急。
起初,胡宗南第1師部隊不明情況,吹號與紅軍聯係。此時,擔任前衛的紅12師師長曠繼勳未能趁敵立足未穩,情況不明之機,果斷有力地指揮部隊向敵發起衝擊,因而貽誤戰機,使敵嚴密控製了關口,致使紅軍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曠繼勳因此被總指揮部撤職。在此緊急關頭,方麵軍總部開會研究對策。張國燾麵對十分危急的處境,更加恐懼,驚慌失措,極力主張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打遊擊。如果按照張國燾的意見辦,恰恰中了敵人的奸計,紅軍勢必被敵各個擊破,而遭致全軍覆沒的危險。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徐向前認真分析了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他認為漫川關東北麵是敵人的薄弱環節,應趁北麵敵人尚未完全封鎖埡口之機,集中紅軍兵力突破敵包圍。徐向前在陳昌浩等的支持下,終於説服了張國燾。然後,徐向前當機立斷,以紅10師、11師一部抗擊南麵和西麵之敵;以紅12師34團擔任正麵突擊,在紅73師219團配合下,從北山埡口敵44師兩個旅的接合部殺開一條血路,保障全軍順利通過埡口,往北突圍。
12日拂曉,徐向前和陳昌浩騎馬來到以善打硬仗、惡仗的許世友指揮的紅34團。徐向前親自向許世友交代任務:“世友同誌,全軍安危唯此一舉,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埡口,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許世友腰束一條四五寸寬的灰色腰帶,腰插兩支駁殼槍,背後斜插一把錚亮的長柄刀,袖子高卷,斬釘截鐵地保證道:“請放心,34團隻要拚不光,就一定為全軍殺出一條血路!”隨後,他又瞪圓了眼睛,對迅速集合起來的部隊,作了簡短而有力的戰鬥動員,率領34團,由康家坪順山勢由上而下,直插距漫川關東北20餘裏的張家莊。
時敵王金鏞旅一部也仰向張家莊爬去。紅34團前衛一營迅速占領無名高地投入戰鬥,阻擊敵人與埡口之敵44師主力會合。這時,許世友命令三營搶占張家莊北山埡口左側高地。紅軍指戰員冒著敵人暴雨般的子彈,迎著連續爆炸的炮彈,勇猛地向埡口衝去。前麵的倒下了,後麵的又跟著衝上去。許世友此時又瞪圓了眼睛,拔出雙槍,帶著團警衛連迅速向埡口衝去。緊接著,機槍連也跟著許世友向埡口衝去。埡口敵人在紅軍猛烈攻擊下潰退了。許世友率三營等部占領了埡口及左側高地,敵人的包圍圈被撕破了。
與此同時,總政委陳昌浩帶著警衛排,親自指揮紅34團二營搶占了張家莊外沿的北山埡口右側高地,以猛烈火力封鎖敵後續部隊增援之路。配合紅12師突擊開路的紅73師219團在團長韓亮臣指揮下,搶占了張家莊西北的龍山製高點,與敵44師130旅激戰。在與敵反複爭奪的激戰中,團長韓亮臣英勇犧牲。至此,經過一場激烈的血戰,紅四方麵軍終於完全控製了埡口,從敵人的接合部撕開了一個三、四裏寬的缺口,打開了突圍通道。此時,徐向前、陳昌浩站在最危險的小路邊,親自指揮紅軍大部隊迅速輕裝,砸爛了行軍鍋,炸壞了山炮和迫擊炮,瘦弱老馬被推下山澗……,紅軍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