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四十三、激戰千佛山(1)
1935年4月,鄧錫侯在中壩戰敗逃回綿陽,一麵連電蔣介石、劉湘增援,一麵要他的參謀長黃隱約集41軍軍長孫震和師長王銘章、曾憲棟等來綿陽會商如何對付紅四方麵軍。會上,他們一致認為,紅四方麵軍主力尚在昭化、劍門關、雁門壩地區往返移動,重華堰也有大部紅軍集結,似在調動白河的胡宗南部南下,以便乘機北出隴海或漢南,打通國際路線。這是所川軍希望的。但是,紅四方麵軍控製了江油、中壩以上的涪江地區,也可能由安縣、綿竹直下川西平原地區擴軍,尋求補充。這又是川軍利益攸關的,應全力阻擊,封鎖土門要塞,防止紅軍由茂縣南出彭縣、崇寧或汶川、灌縣,直下川西平原。據此判斷,鄧錫侯、孫震決定:第28軍和41軍沿土門以下、北川河右岸構築工事,阻擊紅軍直下川西平原。同時,鄧錫侯電調隔離於廣元的周世英旅、林翼如旅和馮鑒旅馳援綿陽,放開紅四方麵軍北出陝南的通路,以增強北川河穀的兵力。接著,鄧錫侯、孫震又將作戰計劃報呈蔣介石參謀團和劉湘批準。隨後,鄧錫侯立即向成都的官僚、資本家、地主籌集了軍費20萬元。鄧錫侯說,向這些人要錢,從來都沒有這次爽利。接著劉湘令許紹宗縱隊尾隨紅軍,囑咐其不可逼得太近,向北不得超過劍閣、重華堰、江油以北地區,以便利紅軍離開北川。
4月下旬,蔣介石參謀團主任賀國光令鄧錫侯部第5師副師長陶凱率8個團及屯殖軍馬隊共12000人重點加強土門、幹溝的封鎖;同時嚴令鄧、孫兩部以全力扼守北川河穀,從土門向東,依千佛山、佛泉山山勢至青蓮渡構築堅固陣地,由鄧錫侯統一指揮。隨後,鄧錫侯將指揮部移駐綿竹;孫震的指揮部移駐安縣。賀國光又令胡宗南所部攻擊白河以南的紅軍,進出青川古城、平武之線,堵截紅軍進入甘南和陝南北去,務將紅軍抑留川境,爾後利用橫斷山脈,布成袋形陣地,消滅紅軍,乘勢征服四川。同時,賀國光令劉湘以主力由昭化、梓潼向南壩、中江正麵,從袋口越過涪江,在涪江、北川河三角地區消滅紅軍。
此時,紅四方麵軍總部得悉黨中央率紅一方麵軍渡過金沙江北上,便根據中壩會議精神,決定西進,占領岷江上遊地區,實現鬆(潘)理(縣)茂(縣)戰役計劃,首先向南進攻,奪取有利地形,造成南打成都的態勢,調動川軍於安縣、綿陽一帶,爾後乘虛西進。
4月底,徐向前率紅9、30軍主力及婦女獨立師突破敵人重重防線,相繼從北川和江油進入安縣。隨後,大批川軍追至安縣花垓、黃土,以及北川的擂鼓、曲山等地。紅軍白天擺出南進姿勢,卻於夜晚襲擊北川鄧家渡,打垮了敵團防。接著,紅9軍第25師、紅30軍第88、89師以及婦女獨立師從北川南部、西部及北川、安縣、綿竹交界的大埡口,分別向千佛山、佛泉山方向運動。
5月初,張國燾在北川縣城(治城)天主堂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共川陝省委、省蘇維埃、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等領導機關幹部100多人。張國燾在會上就四方麵軍撤出川陝根據地、目前軍事形勢和一方麵軍長征入川的情況講了話。會後,徐向前立即在北川組織了千佛山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