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五十 大戰天蘆名雅邛(3)(1 / 1)

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五十 大戰天蘆名雅邛(3)

天全,是由西康進入川西的一道關口,西側有大崗山和落西山作為屏障,兩山之間有天全河由東向西流過,形成一道走廊。天全分新、舊兩城。新城在西,舊城在東,城南架有浮架。大崗山位於城西北,三方懸崖絕壁,地形險要,為入康要隘。經十八道水,可通靈關、寶興。天全守敵為劉湘的王牌“模範師”。師長郭勳祺以袁治第1旅駐距天全20裏的靈關附近,向寶興機動防禦;以第2旅在大崗山和落西山北側占領防禦陣地;以第3旅為預備隊,部署在老場、三江口地區;師直屬隊駐新城,師部駐舊城,兵力較分散。劉文輝的袁國瑞旅駐天全以西80裏的紫石關。

據此敵情,倪誌亮和許世友決定,以紅4軍由金湯翻越夾金山,直取紫石關和天全。紅4軍由采藥農民帶路,一晝夜翻過夾金山,於11月5日突然向紫石關守敵發起攻擊。袁國瑞急令部隊向天全撤退。紅軍即尾隨潰敵,向天全大崗山敵徐元勳團陣地猛攻。守敵憑借險要的地勢,堅固的工事和猛烈的火力頑抗,紅軍數次衝鋒都無功而回,受到一些損失。

許世友即令暫停攻擊,並派精幹的小部隊由當地農民做向導,在星月微明的半夜,從側翼襲擊大崗山成功。許世友急令紅4軍全力發起總攻。紅11師和紅12師於拂曉時占領大崗山南麓。紅10師徒涉天全河,以勇猛的動作,向新城駐軍模範師手槍營進攻,斃敵連長以下數十人後突入舊城,占領模範師師部。郭勳祺率手槍營殘部逃至天全以東10裏的梅子坡,使用預備隊向大崗山紅軍反撲,企圖以全力奪回天全城。11月6日9時許,郭勳祺以唐明昭旅和冷諫銜團仰攻大崗山紅軍陣地。紅軍與敵反複衝殺,展開白刃格鬥,敵死傷累累,潰退下去。11時,郭勳祺奉命率殘部向洪雅潰退。

天全攻堅戰,紅4軍殲敵兩千餘人,取得了南下以來的最大勝利。

11月6日,張國燾再次致電徐、陳:現在部隊減員嚴重,無法補充,敵力漸集,認為“續攻難圖大勝,占地亦難鞏固”,要求徐向前、陳昌浩著手考慮向西康發展。次日徐向前、陳昌浩終於回電,表示不同意張國燾的意見:“目前這帶糧房人煙極多,……各地已開始成立遊擊隊與擴大紅軍,物質基礎很好”。 “如能集中兵力在這裏打,甚有把握。如馬上進西康,補難,減員更大,力分散,天氣極冷”。他們堅持認為,“此地決戰得手,則截東或西進均易,西進隻是萬一之路”。

張國燾的意見未能通過,戰役仍按原計劃進行。朱德隨即下達了《康瀘天蘆名雅邛大戰役中戰術上應注意之點》的指示:“天全、廬山、名山,雅州,邛崍,大邑一帶地形,與綏靖,崇化,懋功,丹巴盡是山地戰,路隘戰,大大的不同了。自我軍擊潰楊、劉,占領寶興、金湯、靈關、雙河場後,已打出了隘口,主力已到天蘆名雅邛大之平原……因此,我們的戰術,由山地戰、路隘戰,變為平地戰、街市戰,由運動戰變為陣地戰、堡壘戰。”同時又下達《對防空應注意之點》,提出若幹戰術要求,強調對部隊加強防空教育的重要性,對如何組織部隊對空射擊、偵察、隱蔽和偽裝、疏散隊形及戰鬥中應注意的事項,都做了具體要求。

徐向前後來在追述這段曆史時說:“戰役過程中,紅軍以主力西取康定、瀘定,還是東扣名山、蘆山,發生了不同意見。張國燾要我們重點奪取康、瀘,將來以道孚為戰略後方,在西康地區發展。我和陳昌浩商量,覺得還是按原定的作戰計劃,重點加強左翼的攻擊,奪取天、蘆、名、雅地帶為上策。一是這帶人煙和糧房較多,部隊易於補充;二是我軍與川敵作戰,較易得手,如能乘勝東下川西平原,可獲更大補充,過冬不成問題;三是距離轉戰於川黔邊的紅二、六軍團較近,能對他們起到有力的策應作用。如果重點向西康發展,則人、糧補充不易,氣候寒冷,過冬困難,不利策應二、六軍團的轉戰。我說:現在早已不是“山大王”的時代了,我能往,寇亦能往,蔣介石不會讓我們僻處一方,悠哉遊哉的。陳昌浩和我的看法一致,認為蹲到川康邊,被敵人封鎖住,我們的處境將會更困難。張國燾未再堅持他的意見,我們遂揮軍向名山、邛崍地區進擊。”(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4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