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五十 大戰天蘆名雅邛(4)(1 / 1)

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五十 大戰天蘆名雅邛(4)

接著,紅4軍又向東北迂回,協同中縱隊於11月12日擊潰蘆山守敵孫震部,占領了蘆山縣城。接著,又攻占名山,逼近雅安。至此,紅四方麵軍攻占了邛崍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懋功以南的川康邊廣大地區,斃傷俘敵10300人;並在蘆山縣城建立了中共四川省委,省委書記傅鍾。方麵軍還抽調了大批幹部在懋功、靖化、丹巴、寶興、天全、蘆山等縣開展地方工作,先後建立了一些地方黨的組織和工農民主政府,還組建了大金獨立師、寶興和蘆山兩個獨立團。1935年底,在綏崇地區(今金川縣)建立了“格勒得沙”政府,主席克基,內務部長阿木秀,青年部長天寶。“格勒得沙”政府包括大小金川十八土司區域,北至阿壩、毛爾蓋,東至鬆潘、茂縣、汶川,西至雅礱江,南達木坪、康定。

丹巴一帶的藏族頭人馬駿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拉起了一支隊伍。不久,這支隊伍被紅軍總司令部授予大金川紅軍獨立第2師的番號。馬駿為師長,李中權為政治委員,金世柏為副師長。另外,還從一、四方麵軍中抽調了100多名幹部,到該師擔任團政委、副團長、指導員等職。獨立師轄3個團,共2000餘人,多數是藏族,有一半是騎兵。他們個個強壯彪悍,能騎善射,作戰非常勇敢。部隊的裝備除了500多支步槍外,主要是大刀長矛。擔負的任務是以丹巴為中心,東至綏靖,西至夾金山約300公裏交通線的警戒任務,常與國民黨部隊作戰。師長馬駿雖是藏族頭人,但他思想開明、通達,同國民黨和四川軍閥有深刻的矛盾。自從投奔紅軍以來,他作戰勇敢,並利用他父親在當地的影響,協助中共丹巴縣委,為主力紅軍北上籌集了100多萬斤糧食。這樣的一位好民族兄弟,卻得不到張國燾的信任,竟被他下令殺害了!馬駿被害不久,獨立第2師一部分官兵被編到主力紅軍,另一部分被送到黨校學習,不少人後來成了黨的少數民族的負責幹部。天寶就是其中的一個。(注:李中權《崎嶇的征程》)

11月12日,已立足陝北的中央對南下紅軍攻克蘆山的行動表示了堅決支持,並致電張國燾、朱德:“你們目前應堅決向天全、蘆山、邛崍、大邑、雅安發展,消滅劉、鄧、楊部隊,求得四方麵軍的壯大,鉗製川敵主力殘部,川、陝、甘、晉、綏、寧西北五省局麵的大發展。”張國燾麵對這種暫時的、局部的勝利,竟洋洋自得。11月2日,他在給中央和1、3軍團的電報中,誇大其詞地吹噓天全、蘆山戰役的勝利,稱紅軍南下作戰的勝利,“打開了川西門戶,奠定了建立川康蘇區勝利的基礎,證明了向南不利的胡說,達到了配合長江一帶的蘇區紅軍發展的戰略任務,這是進攻路線的勝利。”(《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戰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第266頁。)此刻,南下紅軍沉浸在節節勝利的狂熱中,紅軍將領對劉湘死保川西壩子的決心和作戰能力,嚴重的估計不足,認為劉湘等川軍部隊是手下敗將,不足過慮。甚至連徐向前也說:“川軍是我們的老對手,對付他們,有點把握。”當時,部隊中流行著“打下成都吃大米!”“打到成都過年!”的口號,這對南下紅軍來說,沒有什麼比它更鼓舞人心的了。

時值冬季,缺糧少衣的紅軍,大部分在夾金山南的天全、蘆山、寶興地區過冬。紅軍隻控製著點線地區,十萬大軍雲集,與藏民爭食。張國燾後來在《我的回憶》中說:“對藏民來說,紅軍是一夥前來搶他們糧食的惡人。”甘孜有一位活佛曾對張國燾說:“紅軍貧困潦倒。他們搜尋糧食和其他物品,比劉文輝還凶。”藏族上層反動分子又利用這些誘迫群眾不與紅軍合作。紅軍因殘酷戰鬥和饑餓、疾病大量減員,有生力量嚴重削弱。被服、糧食、醫藥、補給都發生極大困難。紅軍南下作戰取得的重大勝利,使蔣介石和劉湘十分恐慌,加緊調集部隊阻止紅軍的攻勢,屏蔽川西平原。特別是四方麵軍遠離抗日前線,退向少數民族地區,政治上極為不利。這些都已顯露出了 南下方針失敗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