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五十六、西渡黃河(2)(1 / 2)

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五十六、西渡黃河(2)

毛澤東要求四方麵軍的“4、5、31軍,應以打胡為中心,僅抗擊不夠,打法可采誘敵深入。”要堅決殲滅胡軍一兩個師,要打殲滅戰,不能打擊潰戰,要在11月10日前完成一切準備。在給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後,徐向前以第4軍和第31軍為後衛,掩護全軍逐次向北交替轉移,準備於會寧一帶有利地區集中優勢兵力殲其一路或兩路,打破蔣介石的進攻。此時,中革軍委決定集中三個方麵軍主力在河東殲滅來犯之敵,並指出:“我處南北兩敵之間,北擊破南敵,無法向北”,“目前先解決問題是如何停止南敵。”徐向前打算以第4、5、31軍和第9軍一部在會寧阻敵前進。扼守會寧的第5軍在敵機猛烈轟炸下傷亡800餘人,在敵37軍的猛烈攻擊下,於23日被迫撤出會寧。紅5軍副軍長羅南輝在華家嶺戰鬥中壯烈犧牲。徐向前火速從兩翼抽調了4個團的兵力會同第5軍堵住了二十裏鋪和三十裏鋪缺口,繼續阻擊敵人。接著,敵人全力向靖遠、海原方向前進,企圖壓迫紅軍於黃河以東殲滅之。戰局的發展使渡河刻不容緩。

10月23日, 朱德、張國燾北上來到打拉池與彭德懷、徐海東會麵。徐向前、陳昌浩電告朱德、張國燾及軍委:“30軍於23日渡過河。” 但因黃河中間有淺灘使船隻受阻,偷渡失敗。

10月24日,毛澤東和周恩來致電彭德懷,要他與“朱張”商量,“30軍迅速渡河控製西岸,控製定遠營,9軍擬以暫不渡河為宜”,爾後北進至海原、靖遠一線進行防禦。彭德懷立即把“毛周”這個意見告訴了張國燾。此時,張國燾仍想著他的獨立王國,同日,以朱德、張國燾的名義電令紅30軍立即渡河,第9軍跟進,若渡河不成,南敵繼續突進,第9軍則配合南線部隊阻擊敵人。

心急如焚的李先念親自重新沿河勘察地形。24日半夜時分,紅30軍第263團在靖遠縣以南10公裏的虎豹口(今河包口)渡過黃河。徐向前、陳昌浩急電朱德、張國燾,決定第9軍續第30軍之後渡河。10月24日,中央電令“30軍迅速渡河,控製西岸;9軍擬暫不渡河為宜。”紅9軍雖抵黃河岸邊,亦不得不待命行動。10月25日,中央根據紅30軍渡河成功的情況,又電示四方麵軍:“今後作戰,第一步重點應集中注意力於破擊南敵”;“第二步重點,集中注意力於向北”。 “以9軍以外之1個軍接30軍渡河後,兩軍迅速占領黃河灣曲處西岸頭顱塘、井眼堡、大營盤、三塘驛地區之樞紐地帶及向中衛方向延伸,偵查定遠營與中衛情形,準備第二步以1個軍襲取戰略要地定遠營。” 此部署的一切目的,在於圍繞擊破南敵、北攻寧夏做準備。

紅30軍政委李先念將中央的電報反複看了數遍,確信這封電報“跟張過去分裂紅軍的企圖不一樣。渡河符合中央委員會的具體指示。”(哈裏森·索爾茲伯裏《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第369頁。)當晚,紅30軍全部渡過了黃河,並摧毀了馬家軍的防線,控製了縱橫百裏的沿河地帶。10月26日1時30分,中革軍委又致電朱德、張國燾、彭德懷:“30軍、9軍過河後,可以30軍占領永登,9軍必須強占紅水以北之樞紐地帶,並準備襲取戰略要地定遠營,此是極重要一著。”並指出,等二三日後如證實胡敵無北進之意,再以1個軍渡河不遲。而張國燾卻抓住這個機會,準備推行其四方麵軍全部渡河西進計劃。 10月26日,毛澤東電告彭德懷:“國燾有出涼州不願出寧夏之意,請注意。”彭德懷回憶說:“張國燾到打拉池,徐、陳第三天還未見到。拂曉,我到張國燾處質問:徐、陳為什麼還未見到?張說,‘已令徐、陳率四方麵軍主力及一方麵軍之5軍團從蘭州附近渡過黃河北岸,向武威(涼州)前進了。’他下達這個命令時,也正是他電告我時。”(彭德懷《彭德懷自述》第216頁。)10月27日,紅四方麵軍總部和第9、5軍也相繼渡過河西。第4、31軍在河東掩護,殲敵1個團。同日,朱德、張國燾根據中央10月26日電示精神,指示徐向前、陳昌浩:“四方麵軍除30、9兩軍及指揮部已過河外,其餘各部應停止過河。”徐向前、陳昌浩於當天致電朱、張、彭、毛、周,提議:四方麵軍全部渡河,以1個軍對待蘭州之敵,4個軍迅出中衛、寧夏,並放船到大廟及中衛,迎接一、二方麵軍。如果一、二方麵軍可單獨完成寧夏戰役計劃,無須我們技術力量上配合時,提議四方麵軍亦須全部渡河,準備在蘭州、平番間與敵部分決戰,亦乘機占蘭州之線均較妥當。四方麵軍如不全部渡河,各方掩護顧此失彼,不但開路、掩護、決戰都較難完成,甚至影響戰役計劃。但是,徐向前、陳昌浩的意見未被采納。直到10月29日12時,中革軍委根據朱德、張國燾、徐向前的意見,為迅速奪取寧夏,才同意紅31軍立即渡河。在軍長蕭克、政治委員周純全指揮下,紅31軍向黃河邊疾進。這時,彭德懷建議31軍留河東作戰,待取勝後直接由中衛渡河。中革軍委於是又改變命令,要求第31軍折向麻城堡前進;第9、30軍即在一條山、五佛寺休息待機。當天,南線之敵關麟征師向靖遠突進。監視靖遠及看守船隻的紅5軍無法向打拉池靠攏,遂奉朱德、張國燾命令,全部撤至河西的三角城地區休整待命。不久,敵人占領虎豹口渡口,第4、31軍被阻於河東。河東紅軍向打拉池、海原地區集中,誘敵深入,待機殲敵。(姚金果、蘇杭《張國燾傳》第3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