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五十八、浴血古浪(1)
11月19日,為實現《平(番)大(靖)古(浪)涼(州)戰役計劃》,紅西路軍分三路西進。徐向前、陳昌浩率第30軍為右路,由一條山向西北的大靖前進;王樹聲率第9軍為左路,由鎮虜堡地區經鬆山城向西麵的古浪前進;後路為第5軍,在第30軍之後跟進;總指揮部和直屬隊隨第9軍行動。11月的河西走廊,已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荒漠戈壁銀裝素裹。紅西路軍時著單衣單褲,行進在茫茫戈壁灘上。
11月3日,共產國際給中共中央來電,說明原計劃從外蒙古(即寧夏方向)的武器支援改為新疆方向了。
11月11日,紅30軍進至大靖附近,迫使敵1個工兵營350餘人投降。當日,黨中央致電西路軍:“由於河東還未能戰勝胡毛王各軍,妨礙寧夏計劃之執行,我們正考慮新計劃,但河東主力將與西路軍暫時的隔離著。”同時征求西路軍的意見:單獨西進,消滅二馬,接通新疆,是否有把握?如果返回河東有何困難?身為西路軍最高軍政長官的陳昌浩拿不定主意,於是軍政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總指揮徐向前列舉了西進新疆的理由:(1)解決了西路軍的戰略靠背問題;(2)能拿到蘇聯援助的武器;(3)回過頭來再打馬家軍,易如反掌;(4)對河東紅軍和友軍,能起到有力的鼓舞和策應作用······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黃河東岸已被敵人封鎖,東返與西進比較,困難更大。於是決心西進,向中央表態說,“我們有絕大把握消滅二馬”。同時計劃第一步進占涼州、永昌,略作休整補充後,第二步進占甘州、肅州,爭取年前接通新疆。隨後,中央複電同意向涼州前進,新疆接濟正準備中。中央書記處13日也致電共產國際,已令西路軍依照國際新的指示向接近新疆之方向前進,首先占領涼州地區,然後向肅州前進,並望國際準備接濟物資。
紅西路軍繼續西進。11月中旬,紅軍從趙家水西進,向平番、大靖、古浪、涼州地區發展,在河西走廊“蜂腰”一帶創立甘北根據地。為了避開馬家軍的襲擾,紅軍改為夜間行軍。馬家軍多是騎兵,紅軍在運動速度上與之相比十分懸殊,處處陷於被動地位。盡管這樣,紅軍在大靖還是把馬步青的第5師打得退縮城內不敢出來。11月11日,紅30軍閃開敵人,進占土門,迫使馬步青的工兵營350餘人投降,隨即攻涼州不下,乃分兵一部監視敵人,主力指向永昌。18日克四十裏鋪和永昌,21日紅89師以兩個團乘勝攻占山丹。隨後,紅5軍和總直屬隊也全部抵達這一帶。紅5軍接防山丹。紅30軍位於永昌至涼州城西四十裏鋪一線休整待命。12月3日,永昌守敵棄城逃走,紅軍不占而得永昌。總指揮部和直屬隊進駐永昌。
紅9軍由鎮虜堡地區經鬆山城、幹柴窪向古浪前進。快接近幹柴窪時,後衛發現有不明番號的騎兵在運動。軍部立即命令部隊趕到幹柴窪,就地修築工事,阻擊敵人。11月10日早晨8時左右,部隊剛剛吃完飯,敵騎兵就接近前沿陣地。戰鬥隨之激烈起來。敵總指揮馬元海指揮重兵3個旅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紅9軍軍部駐地殺過來。戰鬥進入白熾化。軍長孫玉清、政治委員陳海鬆率司令部全體人員參戰。科長劉培基率機關人員與敵殊死搏鬥,英勇犧牲。在此危急關頭,紅25師從敵側翼狠殺過去,敵退,紅9軍軍部之圍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