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六十、董振堂戰死高台(2)
1月初,紅9軍一部攻甘州未克,轉過黑河在沙河停止前進。總指揮部和紅30軍隨紅9軍一部跟進,過黑河後在倪家營子一帶停止前進,總部直屬隊和紅5軍一部駐臨澤縣城,擬作補充後繼續西進。西路軍剛進行短期休整。馬步芳立即調動2萬部隊圍攻過來。1月5日,西路軍指揮部各機關和紅9軍在甘州(今張掖市)西南的甘浚堡遭到馬家軍騎兵突襲,結果部隊被打散,損失200餘人及大部分電台等通訊設備。西路軍各部隊因此聯係不便,嚴重影響了統一指揮。
時蔣介石破壞和談,調集40個師打算進攻西安。1月16日,軍委電令西路軍停止西進,在甘州、涼州地區建立根據地,以為待機策應。西路軍總指揮部電請軍委派紅4軍、紅31軍來援,東西夾擊馬家軍,爭取殲敵主力一部,以創造條件建立甘、肅二州根據地。軍委回電說,河東無法抽調部隊西來,令西路軍團結一致,緊縮編製,人自為戰,堅決殲敵,獨立完成任務。張國燾亦來電強調“軍委對西路軍的指示是一貫正確的,對西路軍是充分注意到的”,“如果還有過去認為中央路線不正確而殘存著對領導的懷疑,是不應有的”,“應當在部隊中,特別在幹部中,提高黨中央和軍委的威信。”(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537—538頁。)
紅軍停留在臨澤、高台地區,數萬馬家軍追蹤而至。1月中旬,紅9軍在副總指揮兼軍長王樹聲指揮下,突出敵人重圍,到達倪家營子與紅30軍會合,共同組織陣地抗擊敵人。
臨澤到高台一帶,是回漢雜居地區,人煙稀少,黨在此地毫無群眾基礎,難以建立根據地。況且,這裏南傍祁連山,北臨沙漠,幾十裏寬的一條狹窄地帶,部隊運動不便,軍事上十分不利。紅軍的陣地從高台到倪家營子約有100多裏,又像一長蛇陣。馬步芳和馬步青抓住紅軍分兵把守的弱點,集結了主力2萬餘人,在總指揮馬元海率領下,企圖與紅軍決戰。
董振堂(1895——1937),河北省新安縣人。1923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炮科。隨後任馮玉祥陸軍第十一師參謀、炮營營長、工兵團團長、旅長、師長,中原大戰後,部隊編入第二十六路軍,任第73旅旅長。九一八事變後,董振堂不滿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在共產黨人影響下,日益傾向革命。12月14日,同季振同、趙博生等率17000多人在寧都宣布起義。部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紅五軍團,董振堂任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後任軍團長。1932年,董振堂由毛主席親自批準入黨。1934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在戰火的洗禮中,董振堂指揮的紅五軍團逐步形成了善打防禦戰、阻擊戰的作戰風格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率部擔任後衛。長征開始到結束,紅五軍團一直擔任後衛。
董振堂率領的紅5軍3000餘人駐守高台城內,軍政委黃超帶著5軍僅有的一部電台和部分兵力駐守臨澤,高台守軍遂與西路軍總部失去了聯係。馬家軍截斷了西路軍總指揮部和紅5軍的聯係。董振堂隻好派敵工科科長李肅等分批化裝出城,向總部報告情況,但都被馬家軍截擊。董振堂把城內劃分為若幹防區,分別派兵把守。動員全城軍民把木箱、木櫃抬到城牆填土潑水凍結後,加寬加高城牆,將能用來打擊敵人的石塊、木頭等都集中到城牆上以彌補武器彈藥的不足。他還組織城內所有的鐵匠,晝夜不停地打造大刀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