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六十一、決戰倪家營子(2)
2月上旬,西路軍向中央提出,如不派紅4軍、31軍來援,打擊二馬實力,則西路軍難以完成西進任務,隻好東出青海大通、西寧一帶活動,解決部隊給養與補充,伺機再圖發展。17日,中央書記處電示西路軍,同意西路軍春暖前在臨澤一帶尋機破敵,爭取在春暖後向肅州、安西行動。但不同意東出青海大通,並指出:“你們(對)過去所犯的政治錯誤,究竟有何種程度的認識呢?何種程度的自我批評與何種程度的轉變呢?我們認為今後的勝利是與過去政治錯誤的正確認識與徹底轉變是有關係的。” 主要領導人陳昌浩和徐向前因曾同意張國燾南下主張而背上了嚴重的政治包袱,中央將過去的錯誤與眼下的行動聯係在了一起,他們都感到壓力沉重。陳昌浩曾是“國燾路線”的積極支持者,現在又擔負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的重任,如此一來,有苦說不出,隻好惟中央之命是從。徐向前建議召開軍政委員會討論行動方針,經過西路軍委員會開會討論,大多數人認為無法再堅持下去了,讚成徐向前提出的自救突圍東返的意見。但陳昌浩遲疑不決。
西路軍在倪家營子與馬家軍浴血苦戰30天,斃敵民團司令韓忠良、團長馬亞子以下1萬餘人,紅軍也傷亡數千人,總人數已不足1萬人。2月21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鑒於在倪家營子固守毫無前途,遂決定突圍,率軍東返。24日,紅軍突圍進至甘州西南的西洞堡、龍首一帶,追敵1個騎兵師及民團追至,遭到駐西洞堡的紅30軍的堅決抵抗,斃傷敵400餘人。2月24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向中央彙報西路軍情況稱:“中央軍委:甲、我們二十一日晚移威敵堡,敵於天明即接近,因地形堡寨太多,敵易封鎖,又於當晚仍回集倪家營。天明敵騎又接近,接連三次敵猛力炮擊進犯,夜在野外四麵伏擊,不便出擊,必在此時打。如天明有機即東進,無機另想辦法。乙、欲戰勝此敵,隻要八個足團,一兩千騎兵,帶足較強火力及山炮、迫擊炮一部即可。最好能速抽出這樣兵力過河,以歸還建製名義向涼州進攻。我們適時夾擊,可徹底消滅此敵,奪取甘北,奠定抗日後方,接通遠方, 實現根本大計,無論對西安之和平、戰爭計,無論對中國紅軍及西路軍計,此為上策,望軍委考慮,希予采納。丙、敵騎日夜接近,步、騎、炮集中日夜交戰,西路軍不戰勝此敵,必有極大犧牲。西進不可能,東進亦不可能。我們雖拚戰到一人一彈為止,但此前途危險極大,恐全軍犧牲,不但毫無代價,且壯大敵之人馬,敵重振威風,影響中國紅軍前途,造成將來再來此地困難。究竟戰略後方是否此地,究竟戰爭前途是否存在。如果甘北必須占領,戰爭前途不免,即望實現此議,不然我們隻有抱全部犧牲決心,在此戰至最後一滴血而已。如何望告。 徐、陳 二十四日二十四時”
25日,馬家軍一部攻擊紅30軍右翼,另一路馬家軍攻擊紅30軍左翼。紅88師主力和89師一部在掩護部隊火力支援下,從下午3時開始向敵反擊並包圍敵軍,戰至傍晚,全殲敵民團團,繳槍1200餘支。
部隊進至威敵堡地區,又遭敵堵截。突圍東進沒有中央的命令,陳昌浩本來就有顧慮。他原來曾反對過中央,這次為了表示回到正確的中央路線上來,不顧實際情況,隻是機械地堅持要執行就地堅守的中央命令。他見部隊受阻,便提出要重返倪家營子,繼續建立甘北根據地。徐向前聽了大吃一驚:“昌浩同誌,你還有什麼力量回去建立根據地嘛!我們好不容易突圍出來,回去不是自尋滅亡嗎?”陳昌浩堅持要回去,徐向前和他吵了一架也沒有結果。(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545頁。)乘敵暫不敢來犯的間隙,紅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召開了擴大會議。徐向前和各軍主要領導認為,好不容易衝出來了,隻能一鼓作氣殺回河東,絕沒有再入虎口的道理。陳昌浩卻錯誤地認為,馬步芳新式裝備的憲兵團是他的主力,“裝備好,戰鬥力強,被我們敲掉了,這一仗打得好!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是說,目前敵我力量已經起了變化,敵人的銳氣被挫傷了。西進對我們有利,我們要重回倪家營子去,占領甘北。”“我們要繼續向西打!”(程世才《血戰河西走廊》)會上,黃超、李特等人也力主繼續西進,“堅決執行中央的指示”,“反對右傾逃跑”!占領甘北建立根據地。陳昌浩是軍政委員會主席,是西路軍最高領導,有最後決定之權。徐向前在會上沒有發言,在那種情況下,誰還敢唱反調呢?於是,軍政委員會做出了繼續西進的決定,徐向前等人隻好表示服從。陳昌浩這個決定使西路軍喪失了回師東返的最後一次機會,陷入了不可挽救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