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六十四、援救西路軍(2)
西路軍少數失散和被俘人員,在失掉上級黨聯係的情況下,還自覺成立了張掖地下黨支部。他們在謝覺哉和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的指導下,與敵人展開了英勇機智的鬥爭。張掖地下黨完成了尋找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陳昌浩的任務,並及時把陳昌浩在郭老頭護送下順利渡過黃河的情況報告了上級。張掖地下黨先後營救了西路軍野戰醫院院長丁世方、甘州地區中心縣委書記吳建初。張掖地下黨還積極參與了營救劉瑞龍、魏傳統、董光益、劉靜生、袁正明、徐宏才、張玉清、惠子明等紅軍幹部的鬥爭。9月22日,劉瑞龍、魏傳統等回到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從6月至10月,中共張掖地下支部共收容、營救西路軍被俘、傷病、失散人員300餘人,幫助他們順利回到延安。部隊被打散後,西路軍副總指揮王樹聲隻身一人,沿途乞討回到延安。西路軍21800餘名將士中,戰鬥犧牲7000餘人,被俘9000多人,被俘後慘遭殺害者5600多人,回到家鄉者2000多人,經營救回到延安者4000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2000多人。
援西軍在待命中,竭盡全力接應西路軍失散人員。司令部設立了專門接待西路軍歸來人員的招待所,同時,在通往西安、平涼等地的路上,還設置了一些收容站。劉伯承還盡量抽出時間接見歸來的西路軍指戰員,安慰和鼓勵他們。司令部管理科長方堃還組織援西軍指戰員,在幾天內就為歸來的西路軍指戰員籌集到大量的生活用品和慰問品。一天下午,劉伯承、張浩和政治部主任宋任窮來到招待所看望歸來的西路軍指戰員。劉伯承在講話中說:“西路軍數以萬計的優秀指戰員犧牲了,使許多同誌被敵人抓去了,他們受盡了人間的苦難與屈辱。可是,我們的同誌就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仍然采取了各種辦法,堅持鬥爭。回來的同誌,都冒著生命危險,才逃出敵人的魔掌,是好樣的,是我們的好同誌,是黨的寶貴財富,組織上完全給予信任。”劉伯承的話感動得大家熱淚縱橫。6月14日,劉伯承親自主持了西路軍幹部座談會。他特別注意發言中提到的西路軍被俘或失散人員的下落並一一記下來,準備提供給中共中央進行營救。這些線索主要有:馬祿手裏有四五百人,韓起祿部有300多人,涼州有一批幹部被押著修馬路,甘州、涼州、蘭州一帶有不少人失散,還有女同誌身強力壯者300多人到了青海。這期間,陸續歸隊和被營救出來的西路軍人員近千人。劉伯承、張浩指示宋任窮主持的援西軍審查委員會,迅速審查甄別,作出結論。(張強《劉伯承傳》第第109—110頁。)除個別人外,都很快恢複了黨的生活,他們中有的到隨營學校和延安學習,有的就地被編入了援西軍。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8日,中共通電全國,發表號召抗戰的宣言:“全國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同時,中國工農紅軍也通電請纓開赴抗日前線。7月15日,中共代表周恩來、博古、林伯渠在廬山將《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交付國民黨,同意在共同抗日的基礎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8月,中共與國民黨達成協議,將陝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改編為第八路軍。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縣馮品村政治局擴大會議,組成了新的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8月25日,中革軍委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周恩來發布命令,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以紅軍第一方麵軍為主編為第115師,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周昆任參謀長,羅榮桓任政訓處主任,肖華任副主任。以紅軍第二方麵軍為主編為第120師,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周士第任參謀長,關向應任政訓處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以紅軍第四方麵軍之第4軍、31軍、總指揮部一部為主與陝北紅軍一部,改編為第129師,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倪誌亮任參謀長,張浩任政訓處主任,宋任窮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