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六十五、反國燾路線(1)(1 / 2)

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六十五、反國燾路線(1)

1936年12月7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轉發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關於擴大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的命令,決定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賀龍7人組成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張國燾為副主席,朱德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張國燾為總政委。隨朱德和張國燾到達保安的紅四方麵軍高、中級指揮員,多數進入保安紅軍大學學習。

12月間,毛澤東在紅軍大學講授《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總結了土地革命戰爭的經驗,係統地講授了有關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麵的問題。但是不久,“西安事變”爆發,毛澤東沒有功夫再講戰略進攻、政治工作及其他問題。在講到革命戰爭時期所犯錯誤時,他指出:“1935年至1936年的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這個錯誤發展到破壞了黨和紅軍的紀律,使一部分紅軍主力遭受了嚴重的損失,然而由於中央的正確領導,紅軍中黨員和指揮員戰鬥員的覺悟,終於也把這個錯誤糾正過來了。”(《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169頁。)消息傳到張國燾耳裏,他感到極度不安。兩個月後,中央機關由保安遷到延安。

1937年2月6日,張國燾向黨中央作了《從現在來看過去》的書麵檢討,並且申明:“我覺得我現在與黨中央完全一致,原則上沒有絲毫分歧”。他列舉了自己的五種錯誤觀點:一是沒有充分估計到五次“圍剿”中的客觀情況,過分估計了五次“圍剿”的主觀錯誤;二是抹殺了中央紅軍萬裏長征的英勇奮鬥和布爾什維克的堅強;三是過分估計了五次“圍剿”所受的損失,因而懷疑中央提出的戰略方針。雖同意北上方針,但卻理解為長期大規模的運動戰和遊擊戰,提出在比較更西北地區創建根據地的戰略;四是不接受和誤解了中央同誌根據中央蘇區黨、蘇維埃和紅軍各方麵建設工作經驗所給予四方麵軍的錯誤和缺點提出的批評;五是在左路軍北上受阻的條件下,以為北上既然會成為大規模運動戰,倒不如乘虛南下。因此成為北上和南下的對立,紅軍分開行動,發展到對中央路線不正確的了解和組織上的對立。關於四方麵軍南下的行動,他在檢討中寫道:“南下雖然是發揚了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獲得了創造川西赤區、紅軍擴大和迎接二方麵軍北上的勝利,但在與北上對立和形成黨和紅軍不正常的關係上說來,是錯誤的。假若南下沒有發生黨和紅軍組織上的對立,那麼南下和北上不過是軍事策略上的爭論。如果認為南下是失敗的,那是不應當的,南下在戰略上雖然有它的不利之點和在左路軍北上受著阻礙的條件下執行的,可是在黨員群眾英勇奮鬥的基礎上獲得了相當勝利。”

2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凱豐發表了《黨中央與國燾路線分歧在哪裏》,從13個方麵係統地總結了張國燾與中央的分歧,曆數了張國燾從進入鄂豫皖蘇區到三軍會師期間的種種錯誤,由此拉開了延安批判張國燾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