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戰爭的螺旋——第四次戰役-第六節 砥 平 裏(1 / 3)

第七章戰爭的螺旋——第四次戰役-第六節 砥 平 裏

第六節 砥 平 裏

刺刀刺入身體時悶啞的“噗嗤”聲、刺刀劈斷骨頭時的“哢啪”聲、刺刀相互撞擊時的“鏗鏗”聲頓時響成了一片。

眼看著美國人快要頂不住了,但是該死的天色又亮了,美軍的飛機出現在了遠方天空的晨曦之中……

基層軍官要求不打,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曆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此時,因我軍橫城反擊戰的勝利,東線“聯合國軍”進攻集團紛紛被迫向原州、寧越、平昌、旌善等地撤退,鄧華決定集中目前所能夠集中的機動部隊攻擊砥平裏,誌願軍六個團一萬多人遂乘勝向砥平裏撲去。

而韓先楚認為,西線付出那麼重大的代價就是為了給東線造勢,而東線反擊的目的是要打開缺口迂回美軍側翼,然後迫使美軍全線後撤以穩定戰局。從這個戰役目的出發,砥平裏才是轉換戰局的關鍵所在。先打橫城後再打砥平裏則我軍銳氣已失,而美軍利用強大的機動力可以迅速堵住缺口,東線反擊就難以迫使李奇微停止進攻。

後來的事實被韓先楚不幸而言中……。

當東線的反擊戰打響時,隻有拉爾夫﹒蒙克拉中校指揮的法國營仍在砥平裏原地未動。

拉爾夫﹒蒙克拉是一個老牌職業軍人、戰爭狂,他來朝鮮之前是法國外籍軍團中將監察長,為了聞一聞戰爭的硝煙味兒,剽悍的老中將自願將自己降職為中校營長。

曾在戰爭中被打瘸了一條腿的老中校率領的這個法國營是有名的法軍“外籍兵團”,裏麵既有亡命天涯的冒險之徒,也有利用服兵役來逃脫法律製裁的罪犯,還有為了取得法國國籍而甘冒戰爭風險的投機分子……

2月11日夜,拉爾夫﹒蒙克拉中校聽著東邊橫城方向傳來的槍炮聲膽戰心驚,那邊打得熱火朝天,自己這裏卻是令人恐懼的死一般的沉寂 ——要是中國人攻擊砥平裏的話,自己小小的一個營如何守得住?

拉爾夫﹒蒙克拉正在憂心忡忡,第二天一早,保羅﹒L﹒弗裏曼上校指揮的美2師第23團趕到了,小小的砥平裏村一下子擠進了美、法軍四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營共六千餘人。

據情報部門報告,已經有好幾支中國軍隊分別從東、西、北三個方向撲向砥平裏。弗裏曼和拉爾夫商議一番後,認為砥平裏已經被孤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還是趕快撤退為妙。

2月12日中午,美10軍軍長阿爾蒙德乘坐直升飛機來到了砥平裏,在聽取了弗裏曼的彙報後,阿爾蒙德也覺得沒有必要把孤零零的這一個團放在中國軍隊的虎口上,於是他說:“我同意撤退。”

阿爾蒙德一溜煙地又飛走了。弗裏曼和拉爾夫立刻準備撤退。正在這時,李奇微的電令到了:“不準撤退,堅守砥平裏!你如果敢撤退,我就先撤了你!”

堅守砥平裏的決定出自李奇微對整個戰局的獨特判斷,他也因此成為真正令彭德懷感到棘手的戰場對手。李奇微認為,中國軍隊在橫城地區的局部進展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全麵困境得到了緩解,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勉強發動的攻勢反而令現在的中國軍隊達到新的艱難境地。

在反複權衡利弊之後,李奇微看出了砥平裏的重要性,他認定“砥平裏是阻止中國軍隊前進的關鍵性所在”,“……敵軍認為攻占砥平裏是絕對必要的,因此我軍無論如何都要確保砥平裏,而不管付出多大的犧牲。”李奇微最終下定了決心:讓弗裏曼上校依托堅固工事,在坦克和優勢的地空火力掩護下,固守待援;同時令位於文幕裏的美2師第38團迅速馳援,以解砥平裏之圍;最後,美第9軍、英27旅和南韓第6師迅速向砥平裏和文幕裏之間移動,封閉美第10軍前麵的空隙。

無奈,弗裏曼隻好趕緊組織防禦。他做成了一個直徑約為一點六公裏的環形防線,把美軍、法軍的六千餘人全部塞了進去, 在陣地周圍,美軍埋下了大量地雷,拉上了鐵絲網,並且潑水成冰,形成了一個又寬闊又光滑的開闊帶,阻擋中國士兵衝鋒。其環形陣地的核心以六門155毫米榴彈炮、十八門105毫米榴彈炮、十二門四管速射自行高炮、五十一門迫擊炮和二十輛坦克組成。直升飛機又運來了十天的食品和堆積如山的彈藥。

砥平裏 ——這個小小的朝鮮村莊,注定要成為朝鮮戰爭史上的一個巨大流血之地。

13日下午,圍攻砥平裏的戰鬥打響了。

首先是情報不準確,認為砥平裏之敵不過是兩個不完整的營。而實際上人家是美軍一個齊裝滿員的整團和法軍一個整營,加上配屬的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營,總計六千餘人,並且已構築了極為堅固的工事,布下了大量地雷、鐵絲網,補給充足,火力配置也極為強大。

其次是指揮係統也極為混亂。40軍119師師長徐國夫奉命組成前線指揮所,負責戰場統一指揮,徐國夫發現部隊建製混亂,先後投入的八個團分屬三個軍,有的團長徐國夫連名字都叫不上來。而配屬的42軍126師,又是另外一套指揮班子,從西、南兩個方向攻擊砥平裏,和徐國夫互不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