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戰略防禦-第十三節 狙擊 !狙擊 !01
第十三節 狙擊 !狙擊 !
有的敵人還跑到兩軍前沿陣地之間的河溝裏脫的赤條條的洗澡,故意拍打著胸毛以顯示其彪悍強壯,甚至站成一大排,掏出褲襠裏的玩意兒對著中國陣地比看誰尿的遠……
換防時,美國大兵哆哆嗦嗦地告訴韓國士兵:“對麵那座山是座‘狙擊兵嶺’,隨時都可能沒命!”
“聯合國軍”士兵惶惶不可終日,士氣降到了朝鮮戰爭中的新冰點。
生命是輸贏的賭注,殺戮是不變的使命,冷酷的戰爭造就了冷酷無情的狙擊手,而狙擊手則讓戰爭變得更加冷酷無情。
——回眸曆史我們就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狙擊發展的第一個巔峰,其典型戰例就是巨無霸的蘇聯和北歐彈丸小國芬蘭的“冬之戰”。
這是一場實力極為懸殊的戰爭,與百萬蘇聯紅軍對陣的是不到十萬的芬蘭雜牌軍。然而,芬蘭正規軍的全麵潰敗並不是戰爭的終結,隨之而來的民間遊擊狂潮震驚了世界。
芬蘭氣候寒冷,民風強悍,其民間的職業和業餘獵手或三五成群,或獨自行動,身穿白色的偽裝服,腳踏滑雪板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來去自如,在山林雪原中狙殺蘇軍,在蘇聯士兵中造成了巨大的恐懼,蘇軍士兵稱他們為“白色死神”。
即使趴在雪地上,蘇軍士兵也逃不過狙擊手那迅速而準確的射擊。隻要腦袋一探出地麵,用不了三十秒,就可能永遠離開那戰火紛飛的人世。有的膽小鬼士兵不敢抬頭,趴在地麵上,隻顧低著頭掃射,結果屁股上就被打出個對穿的窟窿。
也許是由於對“白色死神”的恐懼過於強烈,芬蘭狙擊手在雪夜中射擊篝火旁饑餓而疲憊的蘇軍士兵時,他們由於極度絕望,竟然對身邊猝然斃命的戰友視若無睹,靜靜地等候著屬於自己的那一顆子彈。
二戰狙擊手榜首、芬蘭狙擊之王、號稱“冰原死神”的西蒙﹒海耶(Simo﹒Hayha)成為蘇軍官兵的一場惡夢,542名蘇聯官兵死在了他的子彈下,直到1940年3月6日,另一名蘇軍狙擊手的達姆彈打碎了這位狙擊王的顎骨,他才帶著他的狙擊槍退出了戰鬥,生命雖仍繼續,狙擊生涯卻已走到了終點。
由於Simo﹒Hayha在蘇芬戰爭中的傑出貢獻,他被芬蘭人民尊敬地稱為“民族英雄”。
在這場代價高得可怕的戰爭中,蘇聯軍隊死亡超過二十萬人,而芬蘭方麵死亡僅約兩萬多人 ——芬蘭狙擊手的戰績驚世駭俗。
二戰中,雖然各國多多少少都承認了狙擊的價值,狙擊對抗也空前激烈,但二戰剛一結束,用鮮血換來的慘痛教訓轉眼間就被忘了個精光,狙擊又被“冷藏”了起來。
隻有蘇聯和英國例外。蘇聯基於二戰中的經驗,對狙擊非常重視,戰後,狙擊手已經成為蘇聯紅軍正式編製中的一部分,常用其直接支持小部隊作戰。而英國也維持著狙擊手的訓練和編製。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發現自己犯下了一個愚蠢的錯誤 ——由於二戰後沒有持續發展狙擊手及其戰術,裝備和人員兩缺,美軍陷入了被動。而中國誌願軍狙擊手的威力在朝鮮戰場上震懾四方,給美軍造成了極大壓力。
誌願軍第40軍老戰士撰寫的回憶錄中曾經這樣描述道:
“1952年春天後,從分界線往北望,是一片單調的黃褐色,到處是烈火焚過的殘灰和焦土,就像到了戈壁灘,鼻子吸兩下,還能嗅出刺人鼻孔的TNT炸藥味。
而往南瞧,卻是草深樹茂,鬱鬱蔥蔥,一派勃勃生機。”
這也是由雙方的武器裝備和軍事實力所決定的客觀現實。
平心而論,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軍的軍事素質確實不俗。欺負中國軍隊沒有飛機,炮火也有限,“聯合國軍”的坦克就明目張膽地開到最前沿,你敢打他一槍,他就還你一炮,反應又快又猛。他們的機槍和大炮也對準中國軍隊的陣地,不時地尋找目標,一發現風吹草動,就來一通狂轟濫炸。
當朝鮮戰爭進入1952年的時候,整個戰場局勢已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雙方均無大的作戰行動。對麵的“聯合國軍”依仗裝備優勢和強大的炮火,在兩軍前沿也格外驕狂。他們受不了地堡裏的陰冷潮濕,就三五成群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有的還跑到兩軍前沿陣地之間的河溝裏脫的赤條條的洗澡,故意拍打著胸毛以顯示其彪悍強壯,甚至站成一大排,掏出褲襠裏的玩意兒對著中國陣地比看誰尿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