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戰略防禦-第十三節 狙擊 !狙擊 !03(2 / 3)

68軍204師610團一個名叫龐子龍的炊事員負責給狙擊兵們送飯,送來送去自己也眼熱了,飯挑子一扔打了兩槍。眼看著剛剛還活蹦亂跳的鬼子應聲倒地,龐子龍興奮異常,飯也不送了,三個月內,這名炊事員冷槍斃敵五十四名,成為了狙擊英雄。

那時候如果有新兵上來,班長排長們就直接把新兵帶到前沿,現場指點著怎麼測距,怎麼定標尺,怎麼算提前量,怎麼打上山的,怎麼打下山的,夜間射擊有什麼要領……等等,然後就說你們自己挑個目標試試吧。

結果許多新戰士就是這樣打成了神槍手。

眼看著步兵弟兄們越打越出彩,炮兵們也坐不住了。

炮手們把一些輕炮部件拆開,扛著上了山,這是誌願軍炮兵獨創的、世界軍事史上從未有過的“遊動炮”射擊。這些神炮手們滿山轉悠,看準目標後打一炮換一個地方,迅速轉移,和敵人展開了炮兵“遊擊戰”。

八二迫擊炮狙擊冠軍是15軍45師135團八二迫擊炮連十七歲的小戰士唐章洪,他曾在十五天內用九十三發迫擊炮彈殺傷了一百零一個敵人,是誌願軍的第一名“百名狙擊手”。在整個狙擊活動中,他總共獵殺敵人一百七十七名,超過了一個連!

入伍不到半年,唐章洪就兩次榮立二等功,上甘嶺戰役後又榮立特等功。15軍著名的迫擊炮手彭良義、趙丕城等,都是他帶出來的徒弟。

十九歲的迫擊炮手彭良義用八十六發迫擊炮彈擊斃了一百二十一個敵人。每天一大早,他就扛著炮上了山,哪個敵人隻要暴露目標被他發現,就馬上吊過去一發催命的炮彈。這個聰明的戰士不但想辦法消滅敵人,還用盡心思消耗敵人的炮火。他將手榴彈上麵蓋上厚厚的草灰,彈弦上拴一根長長的繩子,打出一炮後,他就躲得遠遠的,拉響那顆手榴彈,炸得草灰飛揚,不但掩護了自己炮位,還引誘敵軍炮兵還擊。用這個土辦法,他曾在一天內打死十八名敵人,消耗敵人大口徑炮彈四百發。四百發大口徑炮彈是什麼概念?它幾乎相當於聯合國軍一個八門製炮連的彈藥基數,幾乎要用十輛卡車才能拉完。而一發大口徑炮彈比一兩黃金還要貴得多!

在狙擊活動最頻繁的1952年5月至8月,中國軍隊狙擊殲敵數達一萬三千六百多名,打冷槍已經成為士兵們最喜歡的群眾性活動。1952年1月至8月,炮兵遊動炮也殲敵八千九百餘人。“聯合國軍”全線的晝間活動,基本上被中國軍隊所控製。一個投誠的韓國兵交待:

“我是新兵,老兵告訴我,沒事就乖乖蹲在工事裏,別到外麵亂跑,中國人的冷槍厲害,說打你的頭就不會打在你的脖子上!”

一個被我軍俘虜的美2師士兵說得就更具體了:

“以前,我們到其他地堡可以從山上走,在外麵還可以自由地活動一下。現在可就慘了!吃飯、挖工事、站崗都要隨時隨地的躲你們的炮彈。我們在交通溝裏走,每時每刻都在提防你們打過炮來。最多我們隻能偷偷地在地堡洞口曬一下太陽,一有動靜就趕快鑽進地堡裏去……”

在一次夜襲作戰中,中國軍隊的一個小分隊輕鬆地奪下了美軍一個地堡。一個美國兵的表現奇怪極了,他是這個地堡中唯一正在執勤的哨兵,他卻把機槍架在地堡頂上,扳機上拴了一根繩子拉在手上,時不時地拉一下向外麵發射幾顆子彈,頭卻埋得低低的。在審訊時,中國士兵問他為什麼不觀察外麵,他答道:“不能抬頭……”

1952年3月26日,根據中朝軍隊坑道工事已經初具規模和小部隊活動的經驗,誌司總部明確提出了“采取積極手段,鞏固現有陣地,不放過任何有利戰機,殲擊運動的暴露的敵人,相機擠占地方”的作戰方針。

此後,中朝軍隊小分隊戰術活動有了新的發展,僅4月份,中國軍隊即擠占敵陣地十四處。到5月的時候,中朝軍隊以坑道為主的防禦體係已基本成型,這種小分隊作戰活動和冷槍冷炮活動互相配合,相得益彰,逐漸在全線展開,很快就將鬥爭重點推向了“聯合國軍”陣地。

中國士兵的幸福就是美軍士兵的痛苦,朝鮮戰場上的美國大兵們天天在恐懼中煎熬。白天,中國軍隊陣地上的神槍手、神炮手們不知何時就會射來致命的子彈和炮彈;而夜晚則更是中國軍隊的天下,神出鬼沒的中國人到處抓俘虜或者小分隊突襲。特別是前沿的美軍士兵們更是白天要小心翼翼,晚上也睡不好覺。美40師160團重機槍連上士羅伯特﹒格裏斯後來回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