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戰略防禦-第十四節 “老禿山”(1 / 2)

第九章 戰略防禦-第十四節 “老禿山”

第十四節 “老禿山”

樹木全部被炸斷,野草被燒光,整個無名高地上光禿禿的,因此美軍稱之為“老禿山”。

天慢慢亮了,耍清川三人頓時大吃一驚。

“衝鋒的時候在前麵,退卻的時候在後麵,這都是不成文的文字,大家都知道,沒有這一條當不了指揮員。”

這是一個麵積僅有六點七平方公裏的高地,在地圖上找不到它的名字。它位於北朝鮮黃海道漣川郡,在三八線以北、朔寧以東約十公裏,西北緊靠驛穀川,標高二百五十米。

從誌願軍1952年夏季鞏固陣地的戰鬥開始,直到1953年3月,中國軍隊與美軍在這個高地上激烈戰鬥,反複爭奪,雙方士兵的鮮血染紅了高地。大的戰鬥就有六次,整整近一年才確定了其歸屬。

在密集的地麵炮火和航空火力轟擊下,樹木全部被炸斷,野草被燒光,整個無名高地上光禿禿的,因此美軍稱之為“老禿山”。因其在中國軍隊控製的上浦防陣地以東一公裏處,《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戰史》中後來將其命名為“上浦防東山”。美第8集團軍軍長泰勒中將曾親自到這個陣地上視察布防,美7師師長特魯多也吹噓老禿山陣地是“最堅固的陣地”。

“敵人占領了這個高地,對我們上、下浦防陣地威脅太大,我們一定要把它奪回來,牢牢地守住它。”剛上陣地沒多久,39軍第343團團長耍清川就定下了決心。從1952年6月8日起,他就不斷地派出小部隊出擊,一是偵察摸底,二是騷擾敵人,不讓敵人站穩腳跟。中間兩次曾經很輕鬆地占領了陣地,殲滅了守敵,然後主動撤出陣地。

耍清川遂決定7月4日開始正式反擊。結果卻碰了個硬釘子 ——突擊部隊僅占領了部分陣地,遭遇敵人強大抵抗,被迫撤出戰鬥。

開完戰後總結會後,耍清川決定親自去敵後偵察,把敵情摸清楚。

這畢竟是第一個到敵後偵察的團級幹部,軍長吳信泉放心不下,親自叮囑副師長王扶之和政委沈鐵兵:“要拿出4個炮兵連保障他們的安全!”

午夜時分,耍清川與反擊分隊1營營長薑玉清、師偵察參謀孫振翼三個人繞過上浦防東山,穿過將軍洞,潛入“老禿山”背後的346﹒6高地隱蔽了起來。

天慢慢亮了,耍清川三人頓時大吃一驚。

隻見“老禿山”反斜麵上密密麻麻布滿了剛築起的地堡群,看樣子足有一個加強連的兵力,這從正麵偵察是無法發現的。在一個大地堡上伸出兩根天線,看樣子是敵人的指揮所,進攻時要先幹掉它。

離敵人隻有數十米遠,連敵人的咳嗽聲都聽得清清楚楚。三人忍著蚊蟲叮咬煎熬著,隻有趁軍長安排的炮兵連打炮過來時才能抓住機會拍一下。

天黑後,他們悄悄摸了回來。

7月17日夜21時15分,四打“老禿山”的戰鬥打響了。

這天晚上,“老禿山”地堡內美國鬼子們的晚餐,是直接送到地堡中的中國炮彈。

猛烈而又準確的炮火狂風暴雨般地傾瀉到“老禿山”陣地上,敵人的地堡、鐵絲網被炸得四處紛飛。僅僅五分鍾後,戰鬥就結束了。守敵美2師23團一個加強連被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