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攻擊部隊指戰員們聯名上書,要給他們團長請功。團長耍清川因此榮立二等功。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軍隊中,團以上幹部立功受獎的很少,這是因為在這支軍隊中,共產黨員、幹部帶頭衝鋒陷陣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勿須特別獎勵,這是從紅軍時期就傳下來的不成文的傳統。
回憶起紅軍時期,原誌願軍空3師政委高厚良少將這樣說道:
“衝鋒的時候在前麵,退卻的時候在後麵,這都是不成文的文字。大家都知道,沒有這一條當不了指揮員。所以指揮員傷亡多。徐帥(即徐向前元帥)哪裏緊張他就到哪裏去。你像粉碎敵人圍攻的時候(指紅軍反‘圍剿’時期),選突破口,從哪裏突破,都是他親自去選擇。”
中央文獻研究室的研究員張民先生曾作過一個統計:
“從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到新中國成立,我軍團以上指揮員犧牲的人數就達到三千多人。犧牲人數最多的是在紅軍時期,軍以上幹部就犧牲一百六十多人。”
原紅二十五軍軍部秘書張池明中將憶起紅軍時期也回憶道:
“……敵人就來進攻,兩個師。那是蔣介石的嫡係主力師第三十師、第三十一師。那個時候我們的戰術還是左傾路線的,還是要保衛蘇區,死守蘇區,不要放棄蘇區一寸土地。在這樣的口號下,就是要拚命跟敵人硬拚。這兩個師就向我們進攻來了。軍長(指徐海東大將,時任紅二十五軍軍長)看著不行了,他就上去了。那是一個夏天,他一下子把衣服都脫了,隻穿個褲衩讓警衛員 ——那時候的警衛員叫交通隊交通員,一人一把刀,大刀,齊頭大刀,一個人一把盒子槍,他就拿著警衛員的盒子槍,拿著一把刀讓司號員吹衝鋒號,他帶隊就衝了上去,硬是把敵人打垮了……”
請記住這位曾經脫光膀子掄大刀的紅二十五軍軍長,請記住這位為新中國身負二十處彈傷的大將,請記住那些為了新中國而獻出青春、熱血和生命的前輩們吧!在共和國那高高飄揚的、鮮豔的五星紅旗上,灑滿了他們忠勇的一腔熱血!
書歸正傳。343團雖然攻占了“老禿山”,但在敵優勢炮火下卻難以鞏固,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反複爭奪,在大量殺傷敵有生力量後,343團主動撤離了陣地。後來在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中,第345團又五打“老禿山”,殲滅美2師38團一個加強連,並在堅持四天四夜後再次主動撤離。
直到1953年3月,47軍第141師423團六打“老禿山”,在殲滅守敵哥倫比亞營大部,並擊退美7師多次反撲後,“老禿山”高地才最終得以鞏固。
“聯合國軍”當時給第一線部隊的方針是“有失必反”。由於“聯合國軍”具有強大的炮火優勢,在雙方部隊不接觸時,其優勢往往能發揮到極致,這時候著急上火的往往是中國軍隊。但隻要兩軍短兵相接爭奪陣地,吃虧的往往是“聯合國軍”。
而中國軍隊這個時期的作戰指導思想很明確,戰術也很靈活,對此類目標是能鞏固就鞏固,不能鞏固則不戀戰,而盡可能在反複爭奪中給敵以重大殺傷,“抓一把”就走。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解放軍陸軍中曾有一句名言就是:最後解決戰鬥還要靠二百米以內的硬功夫。
兩相比較,優劣自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