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朝鮮戰場上的“絞肉機” ——上甘嶺戰役-(八)哈軍工的報告會
(八) 哈軍工的報告會
兩名戰友相繼犧牲,他自己的左臂也被子彈打穿了,鮮血染紅了軍裝……
秦基偉哽咽地講不下去了,大滴大滴的淚水奪眶而出……
陳賡:“為了我們的戰士今後不再吃上甘嶺坑道戰那樣的苦頭,我們必須把這所學院辦好。我也要向15軍的烈士們學習……”
從許多戰犯愧疚的眼神中,流露出對誌願軍英烈的深深敬意。
1953年夏,朝鮮戰場局勢已基本穩定,15軍軍長秦基偉奉命回國。
北京,中南海,菊香書屋。
6月16日上午,毛澤東主席接見了秦基偉,並向他詢問誌願軍部隊的情況以及上甘嶺戰役的特點。據秦基偉將軍回憶,他向毛澤東主席說明了美軍有“三長三短”:其長處一是機動快,二是有製空權,三是後勤供應及時、充足;其短處一是怕夜戰,二是怕近戰,三是怕死。有了這三條,“他就注定要敗在我們手裏”。毛澤東聽完彙報後非常滿意,在說了美國確實是一個紙老虎之後,毛澤東轉而又嚴肅地表示:
“你們打的也是鐵老虎、鋼老虎,它們貌似強大,憑鋼鐵多,憑武器精、裝備優良。我們是憑指揮員的智慧,憑戰士們的英勇,憑正義戰勝它們。”
……
當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即著名的哈軍工)院長陳賡將軍得知秦基偉回國的消息後,很快就打電話找到了他。
鬆花江水滾滾東流,太陽島上百鳥爭鳴,各種鮮花競相綻放,草木吐翠,引來了一群群忙碌的蜜蜂。
陳賡將軍今天起床特別早,他衝完冷水澡,看了一會兒報紙,就到小路上散步。因為心中有事,他轉了一圈兒就掉頭折了回去,敲響了政治部副主任張衍的門……
哈爾濱火車站月台。
秦基偉緊走幾步,奔向老首長,一個標準的軍禮:“陳司令員,15軍原軍長秦基偉奉命前來報到!”
陳賡挽著秦基偉走出車站,兩人從上車就開始聊,從朝鮮戰場談到軍事工程學院,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秦基偉說:“大家也都在想念你呢,見麵就打聽陳司令員在國內幹什麼?很多人聽說你在辦大學,都說等打敗了美國鬼子,回國找陳司令員上大學去。”
陳賡開懷大笑,連聲說:“好,好!”
下午的報告會,組織得井然有序,會場裏莊嚴肅穆的氣氛,使得沒有人敢交頭接耳,大家都在認真做記錄。
秦基偉沒有做更多的準備,沒有用講演稿,也沒有講任何大道理 ——因為,戰役的一點一滴都早已融化在他的心中,在他的心中洶湧澎湃著。從牛保才、孫子明、陳治國,到邱少雲、黃繼光、孫占元,從十幾個連隊一個支部的故事,到一個蘋果的故事,從易才學、龍世昌、李忠先,到朱友光、王萬成、王清珍,將軍隻是告訴了大家一個個上甘嶺戰役的真實故事:
“……15軍已經進行了七個晝夜的鏖戰,一出一進,一攻一守,戰鬥是異常的殘酷和慘烈,15軍每天至少要被打掉幾個連,軍預備隊都用上了…… 敵人向537﹒7高地北山進攻時,前沿指揮所的電話線全斷了,第135團第1營電話班副班長牛保才冒著槍林彈雨,立即外出查線,中途他受了重傷,右腿被彈片切斷,他以難以想象的毅力,拖著斷腿,艱難地爬行,終於又找到最後一處被炸斷的電線,但缺口太大,接不上,在這關鍵的時刻,牛保才把銅絲纏在左右兩手的食指上,就那麼死死地堅持著,線路通了,指揮部的電話信號不斷從他身上通過,這位太行山的兒子最後壯烈地犧牲在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