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飛龍在天-第十節 喬治﹒馬歇爾上將:“神話已經破滅……”
第十節 喬治﹒馬歇爾上將:“神話已經破滅……”
英國記者阿蘭﹒韋卜寧:“透過這位軍事統帥臉上的微笑,你們就會知道是中國人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彭德懷再也說不下去了,兩行淚水從他的臉龐緩緩滑落,他,也隻是個幸存的老兵……
“這個國家很平靜地接受了這個消息。沒有公眾集會,沒有狂喜,街道上沒有出現任何慶祝活動。”
7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在朝鮮人民軍次帥崔庸健的陪同下,由平壤乘汽車來到了開城,下榻於戰爭雙方首次談判的地點 ——來鳳莊,並先後出席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駐開城前線部隊舉行的盛大歡迎會,以及中朝代表團為慶祝停戰而舉行的盛大宴會。
7月28日上午九時半,在開城來鳳莊我方新修的“鬆嶽堂”中,彭德懷將軍用中國傳統的毛筆在停戰協定上簽下了“彭德懷”三個正楷大字 ——他是最後一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參加簽字儀式的有誌願軍高級軍官百餘人。當彭德懷放下手中的毛筆,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室內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彭德懷也激動不已,他舉手高呼道:“全世界人民所渴望的朝鮮停戰已經實現了。和平勝利萬歲!和平勝利萬歲!”
後來這位偉大的中國軍隊統帥在他的自述中這樣寫道:
“我在簽字時心中想:先例既開,來日方長,這對人民來說,也是高興的。但當時我方戰場組織,剛告就緒,未能充分利用它給敵人以更大打擊,似有一些可惜。”
英國記者阿蘭﹒韋卜寧搶先采訪了彭德懷。韋卜寧告訴世界:
“透過這位軍事統帥臉上的微笑,你們就會知道是中國人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當天中午,參謀人員通知第46軍軍長蕭全夫,彭德懷司令員要到46軍前線視察。蕭全夫接到通知後匆匆趕回了46軍軍部,親自選定了一條距離前沿較遠的安全線路。
誰知第二天彭德懷到來後卻不顧蕭全夫的一再勸阻,自己選擇了最險要的大德山陣地。
半山腰裏,46軍的一個連隊正在會餐。看到他們敬佩的統帥,士兵們歡呼雀躍,爭著與他握手問好,他們取下頭上的軍帽,不停地向自己的統帥揮舞著,歡呼著,以此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
士兵們隨即邀請彭德懷參加他們的會餐,彭德懷高興地接受了士兵們的邀請。興高采烈的戰士們送給了彭德懷幾件禮物:四雙用打下的美國飛機殘骸做成的機骨筷子,上麵分別刻著他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名字。戰士們請求彭德懷自留一雙,其餘幾雙一定要轉交給毛主席、周總理和朱總司令。
從不接受禮物的彭德懷極為高興地接受了這份珍貴的饋贈,並允諾一定不負戰士們所托。
吃過午飯後,彭德懷一行人攀上了大德山主峰。手持望遠鏡,彭德懷一言不發,久久地凝視著南方的美軍陣地。良久,彭德懷轉過頭來對蕭全夫道:“朝鮮戰場是我軍同美軍較量的練兵場。通過這場血與火的較量,美軍現在簽字停戰還算是明智的,不然,就要被我們趕到臨津江裏喂王八去了。”
彭德懷並沒有誇張,此時,中國軍隊連戰連捷,士氣高昂,部隊裝備也有了極大改善,誌願軍將領們已經擬定了向鐵原、漣川發起進攻的新計劃,準備徹底拿下鐵三角,兵逼漢城。而此時毛澤東則認為中國軍隊已經具備了解放漢城的實力。
下了大德山後,彭德懷又要上馬踏裏南山。蕭全夫害怕了,那裏距離美軍陸戰1師的陣地隻有三百米,不要說炮火,美國士兵隻需用一支步槍就可以輕鬆地擊倒中國軍隊的統帥。
於是蕭全夫不住地勸阻。彭德懷終於發火了:“既然你蕭全夫能上去,我彭德懷為什麼不能上去呢?我們的戰士在這塊陣地上不惜生命地流血,難道我們連上去看一眼的膽量都沒有嗎?”
站在馬踏裏南山陣地上,彭德懷凝視著地上的一大灘黑褐色的血跡哽咽著說:“兩天前我們的戰士還在為這塊土地英勇戰鬥,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現在停戰了,但是你們卻沒有看到今天的和平……”
彭德懷再也說不下去了,兩行淚水從他的臉龐緩緩滑落,他,也隻是個幸存的老兵……
朝鮮停戰協定簽字的消息傳到中國,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在北京,毛澤東打開了一瓶陳年老酒,請所有在場的人品嚐。周恩來總理告訴大家,這是毛澤東主席早就預備好的用來慶賀勝利的酒。
在北朝鮮首都平壤,朝鮮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勝利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