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段(1 / 2)

利過關,化解了“窺徑篇”中第一個關隘。

他小心翼翼嚐試著控製那道清流,集中全身意念凝聚在它之上,耐心的引導它順著丹田內爐火躥動的方向朝上遊走。

幾經失敗,丁原終於控製住這道清流,按奈住心中的喜悅,聚精會神的將它引向丹田上方。

此後十九句口訣勢如破竹,幾乎未費什麼周折便順利功成。待丁原收功睜眼時,一縷晨曦已映射在窗紙上。

他伸了一個懶腰,隻覺得自己神清氣足,雙腿盤坐一夜竟也絲毫沒有麻木感覺,心情因此也是大佳。心中暗暗思忖道:“這三十六句口訣雖然有些不知所雲,故弄玄虛,卻也真有點名堂。原來這般打坐修行也挺有趣,怪不得那麼多世人想修學什麼仙術。今天說什麼也要想法子把老道士後麵的口訣給套到手。哼,他越是想為難我,我越要爭這口氣!”

他出了竹屋到廚房裏洗漱幹淨,卻隻見到阿牛一個人,不禁問道:“阿牛,老道士跑哪裏去了?”

阿牛給丁原盛了一碗粥道:“師父已經出門了,他走時候交代我告訴你,今天上午你不用讀書了。”

丁原一怔,隱隱覺得又有什麼陰謀在裏麵,問道:“老道士轉了性,大發善心了麼?”

阿牛睜大眼睛愣愣道:“師父他老人家一向很好啊?他怕你一直讀書又辛苦又枯燥,所以要你上午在書房裏練字,每練一頁便可換一句口訣。”

丁原學阿牛的樣子撓撓腦袋,咕噥道:“就這個老道士花樣最多。”轉身走出廚房。

阿牛正在擦桌子,突然聽見隔壁書房裏傳來丁原的聲音道:“老道士,算你狠!”

原來丁原手中拿著一支三尺長的鐵筆,尾端還墜著一隻黑乎乎的鐵球,卻偏偏要寫小纂!

第十二章 碧潭

光陰荏苒,丁原不知不覺在紫竹軒已住了半年多,看著秋去冬來複又春暖花開,他的個子也迅速躥長幾乎與淡言真人平頭。

開春後,丁原便順利度過“金劫”進入“登堂”境界,此時他已控製真氣在全身經脈遊走,隻是那道真氣尚十分微弱而已。《求知錄》早被丁原背的滾瓜爛熟,如今他整日手裏捧的是《詩林詩話》,卻也看了大半。至於他用來練字的鐵筆,把尾端墜著的圓球又加大了半分,不然一個上午寫上十來頁蠅頭小字對丁原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經過半年練字,丁原早掌握了其中的訣竅,也明白了淡言真人的用意。原來借助那支粗重的鐵筆,丁原在寫字時需聚精會神,配合丹田運氣方能控製自如。隻要自己被身外事物分神,心中雜念一起,力道便無法掌握,紙上不是一灘墨漬就是蚯蚓迤儷。

這半年他也不再提起要走的話題,雖然有時候對那個老道士忿忿不平,但看在翠微九歌的份上也忍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紫竹軒半年來幾乎沒有生人來過,多數時候自己隻有和阿牛兩個人大眼瞪小眼。

如果阿牛性情活潑些也就算了,但這個家夥成天隻曉得幹活練功,丁原有時逗他他也隻是憨憨笑過,弄的丁原老大沒趣。實在氣悶了就乘阿牛不留神偷偷溜出紫竹林漫山遍野的去玩,順便再弄些野味偷偷解饞。

阿牛雖然每次都要埋怨幾句,但也不會告訴淡言真人,久而久之丁原膽子更大了,經常一個人跑到天快黑才回來。不過這也沒太耽誤他的修煉進境,畢竟要把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整日栓在人跡罕至的紫竹軒也著實為難了他。

阿牛從冬天起就開始練劍,淡言真人傳授他的是翠霞派入門的“碧瀾三十六式”。據說這套劍術其他入門弟子在第三年就可以開始練習,偏偏這個規矩在紫竹軒是行不通的。

起先丁原吵著也要和阿牛一起學劍,淡言真人隻說不行,氣的丁原又大罵“老古董”、“老頑固”,但也不再央求於他。甚至阿牛練劍的時候他也忍著不偷看,硬是賭著這麼一口氣。

這天風和日麗,丁原在書房裏寫了三頁小纂隻覺手筆臂微微發麻,便放下筆來。左右無聊他忽然想道:“今天那老道士又出門去了,阿牛現在亦出門砍柴,我不如乘機溜出去玩玩。反正老道士傳的口訣我尚有三十一句來不及修煉,也不急著跟他討要後麵的。”

他想到做到,熟門熟路穿過紫竹林朝山下走去。沿著幽靜的小路走了小半個時辰前麵一處山坳裏樓宇參差,那是羅和居住的“飛瀑齋”。丁原當然不會去那兒,遠遠繞過朝東行去。

不一會兒水流聲漸起,遠處山梁上一道銀白的瀑布揮流直下,在百丈高的地上彙聚成一個碧波蕩漾的幽潭。但見水霧升騰,玉珠飛濺,宛如一副仙境畫卷。抬頭望去,羅和的飛瀑齋正巍峨佇立在山梁之上,沐浴於一片雲嵐中。

丁原站在碧潭邊的山石上脫去衣裳放在石頭底下壓好,隻留了一條褲衩便跳入潭中。此時正是仲春,水依舊冰冽,但丁原全身真氣流動亦不覺冷。

這碧潭裏有不少魚蝦嬉戲,丁原半個多月前曾來過一次,捕了好幾條魚中午飽飽美餐一頓。這些天淡言真人一直沒出門,丁原苦忍到今天才有機會溜出來。

他先舒舒服服洗了一把澡,然後一個猛子紮到碧潭深處暢遊起來。正玩的開心,耳朵裏忽然聽見隆隆瀑布聲裏有一少女的聲音不耐煩的說道:“趙師兄,碧波潭已到了,你有什麼事情便快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