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段(1 / 3)

侍立在側,看著陶然悠然的姿態心中一動,眼睛不經意地一掃,訝然發現,少年脖頸之下的肌膚,恍若初雪,細膩得不像話,和脖子處的暗黑形成鮮明的對比。待欲看時,陶然卻抬起頭來了。

老者銀須忽地抖動,騰地一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將茯苓拿起大步朝門後小院走去。

少女回過神來,喊了一句,“爺爺!”心裏大驚,爺爺從來都是講究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動,前些年大伯生死一線的時候也不見爺爺這般失態啊。這茯苓還是別人的東西呢,爺爺怎麼一聲不響地就拿走了。

少女跺了跺腳,清麗的臉上寫滿了尷尬,朝陶然說了聲,“抱歉,我爺爺以前不這樣的。”

陶然淺淺一笑,“沒關係。”心裏暗喜,看樣子,那老者或許能辨認出這茯苓的來曆。他倒是沒有懷疑老者會把這茯苓怎麼樣,仁心堂百年老店的名號可不是吹出來的。

過了好一會兒,老者才捧著茯苓走了進來,銀白的胡子一顫一顫的,“小先生,你說這茯苓你要多少錢,小店收了。”

少女暗自翻了個白眼,拜托,哪有這樣談生意的。爺爺治病的本領是一等一的好,可做生意,她就不敢恭維了。

“啊?”陶然也驚訝了,象這樣的東西普通藥店看不出來曆,一般藥店也不敢收,價錢還不是由藥店說了算。老者能說出這樣一句話來,看來人品極好,不是為利是圖的奸商。可惜,陶然自己也算不準這茯苓值多少錢。

因此,一老一小隻能就這麼僵持著大眼瞪小眼。

少女撲哧一笑,笑著說,“爺爺,不如你先說說這茯苓的來曆吧,我們也好合適出價。”

老者望了陶然一眼,陶然笑著說,“其實這茯苓是我偶然得來的,至於它的來曆用處我還真不清楚。價錢的事您看著辦吧,這茯苓給您做學費也行。”陶然說的可是大實話,茯苓他還有三株呢,明曉了來曆就知道客戶是些什麼人,賣茯苓也不至於跟沒頭的蒼蠅一般亂轉了。

照陶然的話,這茯苓本是他在桃源旅遊時,從一土家人家的屋簷下偶然發現的,當時茯苓正混著樹根朽木在一塊作為燒柴之用呢。本就是意外所得,錢自然不是最重要的。陶然說得極清高,可若不是袋中還有三株,他可就萬萬舍不得了。

老者爽朗地一笑,大手一揮,“先生說笑了,我仁心堂怎能是那店大欺客之地。”心裏卻有些讚賞,這個少年沒漫天要價,反而坦白說來,足見其本質純樸,心性純良。

“既然您也想知道,我便在這賣弄一回。這茯苓寄生於鬆樹之根,本不是什麼太稀罕的中藥。以前密林多茯苓而且是大茯苓,但現如今,林稀茯苓自然也少,偶然有人挖到大的也不過就是三四斤。再說茯苓不像野山參之類的常人都知其珍貴,它黑不溜秋,一般人根本不認識,因此市麵上就更是稀少。就像這株,差點便被人當柴火燒掉了。”老者連連歎息,滿臉的痛心疾首,銀白的胡子一顫一顫的。

陶然心中好笑,臉上卻忍住,真笑出來了對這老人家也太不尊重了。

老者換了口氣,“這麼些年來,我所見的最重的也不過是一株兩百餘年的茯苓,而此株,色如檀木,質如金石,重達二十餘斤,是綱目中所謂的絕勝者。”

陶然問,“那剛才您為什麼拿出去呢?”

老者嗬嗬一笑,眼睛裏竟然有幾分得意的神色,“這株茯苓最初我也不敢確定,茯苓以重為貴,但此株重則重矣,模樣卻偏小。我忽然記起少時所讀《本草圖經》裏說茯苓千年者,有堅如石,照之微有黃筋。”

“爺爺,你說這株是千年茯苓?”少女輕呼,千年的時光哎,一個人能活得時間不過是百年,而這株茯苓,竟然經曆了千年風霜的洗禮。千年,多遙遠的數字啊,少女幼時曾親自手植藥材,對草藥的成長有常人難得的體會。等待一株植物的長成是何其的漫長,而眼前的這株貌不驚人的茯苓,在千年之前就已然存在了。千年前,華國還是封建時期的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