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清清楚楚,祖宗就是這樣辦的,家裏多少年了,都是這樣辦的。我不過是奉了老太太和太太的話,來看看罷了,哪裏敢改了祖宗的規矩?”

趙姨娘聽賈探春將舊例都舉了出來,拿了祖宗來當靠山,一時也找不出道理來應對,便說道:“太太疼你,讓你管家,你就該拉扯我們。怎麼連你舅舅都不管了?”

這話說的實在誅心,賈探春素來最恨自己沒能投個好胎,偏偏投到了姨娘的肚子裏頭,成了個庶女。依著規矩,趙姨娘即便生了自己,那也隻能是姨娘,自己的母親是王夫人才對。

潘金蓮心裏歎息著,若是趙姨娘是個聰明的,就該服服帖帖的聽王夫人的,和賈探春保持適當的距離,王夫人礙於要維護自己的賢惠形象,對賈探春也不會太差。偏偏趙姨娘是個糊塗的,總是念叨著賈探春是自己生的,讓王夫人心裏愈發忌諱,對賈探春也不冷不熱的,為了不給賈環製造機會,估計也是不會給賈探春尋個好人家的。

賈探春聽趙姨娘這樣說,氣得臉白氣噎,抽抽咽咽的一麵哭,一麵問道:“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裏又跑出一個舅舅來?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誰給誰沒臉?”

李紈早站了起來,勸說賈探春和趙姨娘,一邊對賈探春說:“三妹妹別生氣了,趙姨娘並不是這個意思。”一邊對趙姨娘說,“姨娘鬧了這麼一出,也該停了才好。何必讓家下人等看三妹妹的笑話?”

潘金蓮見外頭等著回事的媳婦都笑嘻嘻地看屋子裏頭的笑話,還時不時指指點點的,便知道她們都存下好心。她也是庶女,碰上這樣的事情,自然要給賈探春撐腰的,省得這些管事媳婦將自己等人也都給看低了,日後不服管教。便叫了繡橘:“出去看看,外頭站著的都是誰,如此沒眼色,居然敢擾亂議事。”

繡橘便出去將潘金蓮的話說了,眾媳婦便都閉了嘴,隻悄悄互相使眼色,等著看李紈、潘金蓮等人如何料理趙姨娘。

李紈素日就隻知道自保,完全不想得罪趙姨娘,隻是站著不說話。薛寶釵與王夫人自然是一心的,巴不得看趙姨娘出醜才好,也不肯發話。林黛玉礙於趙姨娘畢竟是自己舅舅的姨娘,也不好說什麼。

趙姨娘猶自嘮叨個沒完沒了,潘金蓮聽得頭都大了,便出聲打斷趙姨娘:“姨娘今日可也鬧夠了,就消停了吧。老太太、太太剛命大嫂子和我、三妹妹幾個來管家理事,我們雖然年輕不懂事,卻也知道,祖宗跟隨太祖爺打天下,深受倚重,是何等高明,祖宗立下的規矩自然是有道理的。家裏幾十年來都是照著祖宗的規矩行事,事事妥帖順遂,沒道理到了我們手裏,就不管不顧了。姨娘若是覺得不高興,嫌家裏給的少了,自己添上便是了,到這裏和三妹妹鬧騰什麼。姨娘對著三妹妹說些嫡出庶出的,難道忘了我也是大老爺那邊的姨娘生的,這樣說法到底是給三妹妹沒臉呢,還是給我沒臉呢?知道的說是姨娘嫌銀錢少了,不知道的,還當姨娘對祖宗的規矩不滿意,借故來鬧事。這話若是傳到老太太、太太耳朵裏,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依我說,姨娘還是趁早回去歇著,也好讓回事的姐姐們接著說事。不然,一時老太太、太太那裏打發人來問我們到底是如何管事的,我們可怎麼說呢?”

潘金蓮口舌便給,一串子話說出來,氣都不帶喘的,趙姨娘幾次想要繼續哭訴,奈何卻無法打斷。這會聽了潘金蓮拿賈家的祖宗說事,要將對祖宗不敬的大帽子扣到自己頭上,一時瞠目結舌,心裏又害怕王夫人回來,得知自己大鬧議事廳,會找自己的麻煩,便收斂了怒色,訕訕地又說了幾句,辯解自己對祖宗十分恭敬,絕對沒有對祖宗不敬的意思,便著急忙慌地帶著小丫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