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你就收著吧。”便謝了韓氏。又和潘金蓮、韓玉恒說了幾句話,就說身子不爽,走了。
張大太太忙叫人送了她回房,扭頭對韓氏歎道:“也不怕你笑話,我隻有這麼一個女兒,偏她又三災八難的,身子骨又不好,見不得大陣仗,時常在屋子裏靜養著。”
韓氏忙說:“小孩子家身子骨弱也是常有的事,等姑娘再大兩歲就好了。我倒是羨慕你,姑娘聽話貼心,你也省心,我那個兒子,不知道讓我費了多少心。”
張大太太笑道:“如今你也好了,大爺娶了這麼一個體麵的媳婦,對你有是孝順有加,你還愁什麼呢?”
韓氏看了潘金蓮一眼,見潘金蓮正端著得體適宜的微笑,便對她笑了一下,回過頭來對張大太太說:“我這兒媳確實是好,又懂事又知禮,對我也是極好的。我看她就像自己的親生女兒一般,隻是可惜許給我家老大,倒是好比一朵鮮花插到了牛糞上,真是糟蹋了。”
張大太太抿著嘴笑道:“看你說的,倒是把媳婦看得比兒子還重了。”
韓氏心想,孫紹祖本來就不是我生得,我看重他有什麼用啊,嘴裏卻是說:“我家老大性子急,幸虧得了這麼一個好媳婦幫襯著。唉,我如今是不擔心老大了,隻是憂心老二,到如今還是沒能找到一個好姑娘匹配,愁得我夜裏都睡不安穩。”
張大太太附和著:“誰說不是呢,咱們做母親的,當真是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十月懷胎,受了多少苦處才生了孩子,她小的時候,怕她凍著、餓著,怕她長不大,等她長大了,又憂心尋不到一個好人家,真真是上輩子欠了她們的,今生才給她們當父母。”
韓氏聽了,撫掌大笑:“你說的極是,誰不是這麼著呢?依我看,你是不用發愁的,你姑娘生得好,年歲也還小,哪裏用得著擔憂尋不到好人家,隻怕來求親的人太多了,將你家的門檻都給踏破了,到時候你要挑花了眼,不知道哪一個好了呢。”
張大太太也笑了,說:“承你吉言,到時候我少不得擺上一桌好席麵,請你呢。”
韓氏笑著說:“你請我,我必定要來的。”
張大太太便說:“不瞞你說,我和老爺隻有這麼一個女兒,心裏是實在舍不得她離了我們,哪裏願意她嫁出門子。更何況,我們將她捧在手心裏養到這樣大,那真是看得比我們的眼珠子還重要。若是她嫁出去,公婆夫婿便是再好,規矩在那裏擺著,也難免要受公婆夫婿的管。她又是個受不得委屈的性子,老爺早和我說了,要給她尋個好孩子,也不管他貧富,隻要生得好、性子好,就讓他入贅到我家來,將來所生的子女也要隨我家老爺的姓。你手上若是有合適的人家,不妨替你侄女兒說說。”
潘金蓮聽了,便知道張大太太這是怕韓氏打上她女兒的主意,提前說明白,也生得韓氏尋了媒人上門來說親,自己拒絕了,兩家臉上都不好看,心中好笑,便隻是低頭不語。
韓氏聽張家要找上門女婿,一時瞠目結舌,心想,自己隻有孫紹康一個兒子,養活了他十幾年,還指望他將來供養自己終老呢,可不能叫他給人當上門女婿,便隻得死了與張家結親的心,笑著說:“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難為你們為姑娘如此打算。你放心,憑著咱們的交情,我一定將這件事放到心上,仔細給侄女兒物色物色好人選。若是有合適的人家,便替你們問問。”
張大太太笑道:“那我可就多謝你了。”又問孫紹康的親事,“這孩子也該相看人家了,你可有什麼打算沒有?”
韓氏笑道:“我這次來京城,就是為了他的親事。你久居京城,熟知京城的人家,還要請你替他多多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