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太太說:“這是哪裏的話,他是我的侄兒,我自然該操心的。”

張大太太與韓氏說了許久,潘金蓮聽得昏昏欲睡,忽聽張大太太對她說:“侄兒媳婦,隻怕你還不知道,我和你也是親戚呢。”

潘金蓮那瞌睡蟲立即不翼而飛,忙問:“侄兒媳婦年輕不知事,倒是真不知道老親,還請伯母賜教。”

張大太太笑道:“你娘家太太邢夫人原和張家有老親,當年來往的何等密切,隻是老輩人漸漸都沒了,邢家又隻有你太太一個人在京城,兩家走動的也少了,這幾年來幾乎是音信不通了。怪不得你不知道,你到底年輕,哪裏知道這等陳年舊事呢,若是仔細論起來,你還得稱呼我一聲舅母呢。”

潘金蓮一聽,頓時十分歡喜,張大太太肯說此事,可見對自己是有好感的,認下這門親戚,想讓張大太太幫自己對付韓氏那是不大可能的,可讓張大太太袖手旁觀卻是的可能性卻很大,可不是一個現成的拆散張大太太與韓氏交往的機會?忙起身,走到張大太太跟前,又對她行了一禮,口中說:“還請舅母受外甥女兒一拜。”

喜得張大太太眉開眼笑,連聲說:“好,好,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一邊又叫丫鬟重新準備了一份更為厚重的見麵禮給潘金蓮,一邊叫人到外院去和張大老爺說此事。

那張大老爺因潘金蓮已經出嫁,也不好見她,隻是叫人傳話,說親戚相認是件好事,叫張大太太好好招呼潘金蓮,又命人送了一份見麵禮。

張大太太喜得推潘金蓮道:“你舅舅時常嫌家中人口少,沒個親戚可以走動,如今可不是好了。你以後要常來才是。”

潘金蓮忙應道:“舅母說的是,以後一定常來給舅母和舅舅請安。”

張大太太便吩咐丫鬟:“叫人準備一桌上好的席麵。”

韓氏和韓玉恒早聽得呆住了,韓氏是萬萬沒有想到,張家居然和邢家有親,見張大太太與潘金蓮的情狀,如今儼然已是一對親熱的舅母與外甥女兒了。不由得心中暗暗後悔,早知如此,就不帶潘金蓮來了,忙活了半天,人家張家沒看上孫紹康,反倒是和潘金蓮扯上了關係,自己多年相交的朋友反倒成了潘金蓮的舅母了。

任憑韓氏如何後悔,見張大太太一臉喜悅,想到還要依靠張大太太給孫紹康說上一門好親事,也隻好做出十分高興的樣子來。

等到席間,張大太太對韓氏說:“幸虧你帶了外甥女兒來,否則我們娘兒兩個如何能夠相認呢?還是要多謝你。”說著,便給韓氏敬酒,韓氏心中發苦,見張大太太殷勤,也不好拂了她的性子,隻得飲了。

張大太太與潘金蓮說的投機,待得飯畢,又說了半晌的話,將幾人送到二門外,反複叮囑潘金蓮一定常來,聽得潘金蓮應了下來,才依依不舍地看著幾人離去。

潘金蓮見張大太太為人爽利,倒不是韓氏姑侄這樣的人,對她也很有好感,又存心要給韓氏添堵,倒是時常和張大太太來往,看得韓氏十分難受,卻也不得不忍了下來。

⑩思⑩兔⑩網⑩文⑩檔⑩共⑩享⑩與⑩在⑩線⑩閱⑩讀⑩

☆、姑嫂聚會相談甚歡

不提韓氏姑侄如何謀劃著要引誘孫紹祖,好謀奪孫家家產。潘金蓮前番從與孫紹祖的戰鬥中就充分明白了一個給力的娘家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自然也是時常使人回去聯絡感情的。她聯絡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王熙鳳。這自然也是有她的考量,二房指望不上,唯有指望大房了,便宜老爹賈赦萬事不管,反倒是王熙鳳與她關係還算不錯,便繼續與王熙鳳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