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功臣們或許剛開始因為皇帝為提升漢人的位置時少了少許利益,不過隻要他們眼界不低,心思不狹隘,現在看到家族子弟出息,所得到的比曾失去的更多,也就不會再有昏招阻礙皇帝治國了。
在第五年的時候,雍正帝以八十歲高齡不顧眾人的勸阻,登上大清官商船一同出駛英帝國。這個號稱?帝國一直對大清有赫赫野心,也曾派人擾亂大清。隻不過雍正帝一直提防著它,一見它們有出手就直接以雷霆手段打壓至殘,讓它們的爪子不敢伸得太快。
這些對大清有野心的國家,雍正帝早就有它們大部份的情報,不過還是想親自過去看一看它們到底什麼樣。怎麼會養出這麼大的野心出來。
別看雍正帝八十歲了,外貌卻停留不變似的。一直保養得像五十歲上下的年紀,精力也一直很好,這在外跑的幾年,不說增加個老年斑什麼的,就是曬黑一點都沒怎麼見著。反而是成熟男人的味道更重了,身上的棱角更圓了。含而不露,比還是皇帝時少了一些威嚴,但你卻更不能從他身上找到他真正的想法。
而這成熟男人風情也讓路上的小姑娘美目含春,讓景嫻憑空吃了不少醋。
一些還留在雍正帝年代榮光的老臣看到退位的雍正帝是真的不會過問朝政,全部由隆安帝全權接手。而且他還長年在外跑,就是新帝才知道他的行蹤這樣。也老老實實對隆安帝盡忠,為國家做事了。
小心思想做,那也要找得到人應和才行嘛。
再多做點什麼,隆安帝也不是吃素的,可別還沒吃到羊肉,就惹一身騷才是。
西方雖然很多東西不及大清,不過它們的工業已經起複。倒真有欣欣向榮的趨勢。難怪敢打大清的主意。貴族圈裏一直?散揚著大清滿地財富,一去就有的思想。這強盜出身的國家怎麼會不心動。
大清的茶葉、瓷器、絲綢?還有什麼,一直是他們;;曆曆在目想要奪取的東西。眼饞得眼睛都綠了。現在雖然有大清的商船會來到他們的國家做生意,交接物品。可是這些都是稀有之物,真心貴啊。如果能不要錢的那多好。
隻可惜大清的護衛艦實在是比他們先進,想打也打不過。這才老實了下來。
雖然看不上他們的強盜作風,但不得不說他們這種強勢在麵對他國的時候是不會輕易吃到虧的。這樣雍正帝不得不想,當初祖上進關,是否就是這樣的一種態度才能將漢人大地勞勞抓到了手裏?
現在學習漢人的儒雅知禮是很好,隻是對外是否就失了骨氣和銳利?若幹年後,滿人人人如此,會不會吃虧了都還要對侵略者笑臉迎人?
其實吧,現在雍正帝覺得,偶爾做一下強盜,也沒什麼不好。那時他“預見了夢中後世”,就看到了西方國家的作為。所以在發展起來水軍之後,在海上也沒少撈,不然你以為雍正帝的小金庫這麼容易滿?
周遊一圈西方之地,他們好的一麵雍正帝能借鑒的都借鑒回大清給隆安帝了。也常常宣揚大清的國威,反正大清這幾十年來威勢強著呢,他身邊護衛也多,武功厲害,還火器也配上,海邊還有艦隊守著。
沒人知道他曾經是大清的皇帝,他現在身上隻有一個大清貴族身份,以商人的名義帶家眷來遊曆。沒有哪個國家會冒著與東方上國大清開戰的危險對他出手。
小日子過得美著呢。
*****************************************
弘曠即使年老時仍謹記得自家皇阿瑪的話:你這麼多兄弟,個個都具有長才,你身為帝王,無需事事親為,隻要在大方向把好舵,完全可以創造最大的利益。
他也是醒悟得早,如果像未登基之前的時候那種狹隘心態,想著把所有兄弟都圈的圈,打的打,根本就是浪費發揮他們的才幹,現在的大清也得到這樣的發展。
弘曠信服這一代大帝的話語。是啊,如果沒有皇阿瑪的高曕眼矚,看不到海的另一邊西方蠻夷的列列野心,照著原先的閉關鎖國,別人打上門也不知道。
弘曠也是驕傲的,因為皇阿瑪驕傲地說,他是他培養最出色的繼承人,大清的掌舵人。
會治國還不行,沒有一個好的繼承人都是白搭。
在眾兄弟的輔佐之下,弘曠隆安帝時代開創了一片太平盛世,延續了雍正王朝創下的盛世,更上一層。被後人追捧為大清改革後的兩大帝王。
雍正帝和隆安帝一生致力安定民生,改革社會不良風氣。長期以第一武力為第一護國勢力,兩代帝王的重視,幾代愛親覺羅家的努力,聚斂了全國三分一的錢財,訓練海軍,改製軍隊,購置軍械火器,令大清軍隊無論是在陸路,還是在海上,都稱霸一方。造就了一個泱泱大國強勢之起,無人敢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