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裏拿著望遠鏡的是袁寶駿,此刻正靠在觀光遊覽船的船舷上,來回掃視著河麵,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
嶽東不免有些疑惑。
袁寶駿可不是新人了,對這條河熟悉的不得了,最近這條河也沒有奇怪的事情發生。而且,袁寶駿是華年街的第二把手,也算個大忙人,忽然到景區裏來找什麼?
嶽東慶幸自己沉水快,要不然,袁寶駿肯定能發現,並且認得出自己,那可就不好解釋了。
突然,袁寶駿身邊的遊客們發出了陣陣驚呼!
鐵筆峰對著鎮龍居的方向,嶽東安排了一個平衡能力好的雜技藝人,右腿和腰部在寬大袍服的遮掩下,用鋼筋鐵箍扣住,左腿可以隨便玩姿勢,等於下半身是穩固的。
有遊船經過和鐵筆峰上遊客多時就玩傾斜,雜技藝人就把筆點向鎮龍居的龍頭,非常驚豔!
為確保萬無一失,雜技藝人身上設置了三個扣,不可能同時壞掉,另外還有保險繩從袍服裏係在腰上。
看著遊船遠去,袁寶駿的視線也轉移了,不可能再轉回到這個地方,嶽東就浮出了水麵,依稀聽到遊客們的驚呼聲。
雖然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嶽東還是情不自禁的笑了笑。
自己的每一個金點子都得到認可,而且呈現的效果顯著,當然開心。
鐵筆峰不遠處,有一座毫無特色也沒有命名的勉強像是石筍的小山,原本也不打算作為景點推薦,嶽東建議定名為禦龍山,修建了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補全仙人洞沒法改成禦龍洞的缺憾,這樣景點就更活了。
樂東不由地得想起了當初和大家討論仙人洞的情景。
嶽東特別強調景點裏盡量突出“龍”字,隻可惜以前做的不到位。
比如說沒什麼人氣的仙人洞,別說全國了,省內叫仙人洞的景點最少四五十,開發時為什麼不叫禦龍洞?洞口擺一個仙氣飄飄的巨大雕塑,編一個禦龍者的傳說,不隻是強化了百龍山的氛圍,肯定會有不少人搶著過去付費合影。
當時有人牽強的解釋:不是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嶽東直接反問:是一個意思嗎?氛圍在哪裏?起名叫仙人洞就行了?為什麼不體現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為什麼隻在山體上做文章?
又有人提出立刻改名字。
嶽東當然不同意。
這種情形下的改名字,相當於把遊客當傻子,本來開發和改造新景點可以說是因為某個民間傳說,如果為了突出“龍”字和配合其他的景點才改名字,算什麼?因為不招人待見,所以換了個名字騙人?
那還不如在收費的景點和項目周邊少一些商業元素,多點免費的比如古韻歌舞,讓遊客覺得值回了票價,就算隻有一杯免費的清茶、一個應季的桃子,都會讓遊客心裏麵暖暖的。
免費的景點和項目也別商業化氛圍那麼濃,人家想拍張照留念,結果怎麼取景都難以繞開擺攤設點的,美好的心情都給破壞了,還會去花錢買東西?
其實擺攤設點是有技巧的,不是說堵在遊客必須看的方向,遊客就會產生購買欲望。設置在必經之路的歇腳處,比堵在遊客眼前好得多。
有不止一個人覺得必經之路的歇腳處太少,嶽東的這個建議不太可行。
嶽東也沒法怪這些人發散性思維不夠,這個年代腦筋活絡的真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