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東就直接了當的告訴他們:歇腳處太少,可以創造啊!
就像那棵半山腰的大槐樹,把地麵平一平,繞著大槐樹擺上石凳,是不是個歇腳的好地方?
靠著山崖那邊的斜坡,其實是山上成年累月衝刷下來的泥土石屑等堆積物,挖進四五米不成問題,至少可以安排五個經營戶,別同質化造成惡性競爭就行,還不比在上下路上擺攤好?
之前上山的急匆匆沒心思看,下山的急著下去歇歇,大多隻是掃一眼就過去,有了大槐樹下的石凳可就不一樣了。
如果經營戶們再有點眼力,看見有人有歇腳的意思就趕緊遞條毛巾過去,說剛才風大可能落了灰,擦擦再坐。說遊客心裏會怎麼想?誰出門在外不希望有人關心自己?誰花錢旅遊不希望受到禮遇?
心情一好,再看著經營戶順眼的話,隻要質量說得過去,也別把價格開的比山腳下高太多,是不是很輕鬆就能達成交易?
當時開發副總興奮得快把大腿拍腫了……
把石筍山定名為禦龍山,真正成為景點的話,登山石梯建造太慢,而且創造不了多大效益。
修建收費的索道也挺麻煩,山間地勢複雜,氣流更複雜,已有的索道都是論證了大半年甚至一兩年才開始建設的。
而且過程很艱難,大型機械用不上,飛機在氣流複雜的情況下也不敢隨意使用,材料需要一點點運輸,支架是分段焊接的,鋼繩是一段一段連接越來越粗的才能順利安裝到位。
調節鋼繩的鬆緊也是個麻煩事,鋼繩的自重加上超出自重好幾倍的張力,就連隻有540米的鎮龍居到鐵筆峰之間的索道,也得上百噸。
索道最開始建設時也不是這個樣子,要先架設貨運索道,完工後拆除。也別小看那轎廂,價錢和大老板的座駕差不多。
所以,建索道雖然可以收費經營,但一下子投入幾百萬,資金回籠沒有那麼快,而且建設哪一條的時間也得一年左右,這還不算論證的時間。開發新項目的難度可見一斑。
後期維護倒是不複雜,其他工作還比較直觀,就是對承載繩和牽引繩的探傷麻煩些。
嶽東轉而提議在峭壁那邊安裝電梯,但隨即自己否定了,好像安裝在高度兩三百米峭壁上的,可以雙向運行的雙層觀光電梯都比索道貴,動輒上億,這個年代不知道得多少錢,但技術肯定不成熟。
嶽東前世隻是粗略聽過需要爆破、地坑填基、架築鋼構框架、臨時封閉框架、噴漆、裝玻璃外牆、裝電梯等流程,具體細節並不清楚,仔細想想還是算了吧,誰也別當那小白鼠。
萬一出點事故,就有可能出人命,何必給自己找不自在?
從那以後,嶽東就隻提供能讓自己輕鬆悠閑的點子。
即便如此,景區的效益也像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他的人氣也像坐了火箭似的“噌、噌、噌”的突破了天際……
https://www.biqiuge8.com/book/64553445/688803133.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