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中德關係、中法關係都曾經受到極大程度的損害,至少薩科齊還知道偶爾回頭看看,去彌補,可是默克爾似乎隻會沒有原則的去強硬,一次次的為了取悅美國,而不帶給德國任何的益處,就直接的損害了本是良好的中德關係。不僅僅是在禮貌上的不尊重,甚至在很多事務上,默克爾的行為簡直是在對中國政府挑釁,一種赤裸裸的、毫不顧忌的挑釁。
孤立任何被西方認為的價值觀不同的政權,是默克爾所努力推行的價值觀外交,聯合印度對中國的圍堵,大力批評中國的人權、盜版、非洲政策,並且把中德關係定位為競爭對手,會見達賴喇嘛、抵製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這一切的行為在被德國副總理兼外長施泰因邁批評為‘櫥窗外交’的同時,也使得中德關係走入了低穀。
雖然私下裏無數次的認為這個女人是個徹頭徹腦的蠢貨,雖然對這些新歐洲力量沒有什麼好感,但從國家利益點的方向看過去,威廉王儲倒是希望德國人繼續他們的瘋狂。國家也好,政治力量也罷,“別人的錯誤也許就是自己的機會”王儲殿下很是信奉這句話。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沒有絲毫的猶豫,不帶有任何的客套,同樣笑容滿麵的威爾士親王、康沃爾公爵-威廉王儲禮節性的擁住了德意誌聯邦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那臃腫肥胖的身軀,以顯示英、德之間的關係是那樣的親密無間,是那樣的天長地久。雖然隻是虛偽的。
作為王室的新生勢力,不甘於守舊的威廉王儲很清楚現在的歐洲是麵臨著怎樣的困境。法國人在非洲大陸、印支半島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在廣闊的非洲大陸上,傳統的法國力量存在區越來越是受到美、中兩個大國的挑釁。法國人正在逐步的喪失自己的存在力量圈。
無論是從蘇丹、莫桑比克等東非沿海地區向內陸拓展的中國人的身影,還是自西非海岸慢慢滲透而出的美國人的腳印,法國政府在非洲的存在,正在遭到美、中兩個大國的聯手打壓。這種打壓是極其有預謀的,甚至早在2007年的時候,中、美兩軍就在非洲大陸展開了合作。
不管華盛頓和北京有著怎樣的秘密協議,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在這種打壓下,法國人的‘大地中海同盟’隻能成為一個泡影,一個美麗的肥皂泡那樣的泡影。
雖然‘走出印度洋,將爭奪利益的戰線推到中國人的家門口’這一構想似乎不錯,但實際上,不用去考慮太多,威廉王儲也知道法國人的錯誤在哪裏。的確,推進到中國人的家門口,可以迫使中國人將他們伸向非洲大陸的拳頭縮回來。可是巴黎卻忽略了一點,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人在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地建製軍事基地的同時,就已經開始改變了自己西出印度洋的出路。而法國人的著力點非但選擇不對,而且反倒是將自己搭了進去。
家門口的戰爭,中國人可以從容不迫,而法國人呢?在中國最為腐朽的滿清時代,自負的法國軍隊在越南被中國人打得夠嗆,1945年,又是在越南,法國還是被打得夠嗆,如果不是那時候中國內部政局不穩,大概驕傲的高盧雞早就被打成死雞了。更不用說現在這個時候了。
德國人的情況並不比巴黎好多少,雖然柏林並沒有和中國人發生什麼衝突,但‘新漢薩同盟’的建立卻越來越是遭到俄羅斯的打壓,莫斯科不會、也不可能容忍漢斯再一次東進波羅的海沿岸,畢竟自從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沙俄-瑞典之間)之後,莫斯科便一直將波羅的海視為是自己家門口的遊泳池,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別人染指的。
自從2008年南奧塞梯與格魯吉亞的軍事衝突之後,世界,尤其是歐洲越來越是感到俄國熊複蘇的力量了。在讓歐洲越來越是感到忐忑不安的時候,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歐洲卻不得不去一次次挑釁著隨時會暴走發威的北極熊。在德國人逐步東進,試圖建立起環繞波羅的海的‘新漢薩同盟’的時候,莫斯科自然而然的警覺了。最近的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軍隊顯然的加強了戒備,並增加了遠程偵察巡邏機的出航頻率,這一切都不是歐洲所希望的。
對於莫斯科、北京、華盛頓,歐洲的力量相比之下實在是太過於渺小了,除非……